APP下载

拓展富民强村新路径激发集体经济新动能

2024-03-03仇汉兵袁明群徐晓丰江苏省建湖县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领办村级集体经济

仇汉兵 袁明群 徐晓丰/江苏省建湖县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建湖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突出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支撑,盘活土地资源,加大要素保障,跑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1亿元,同比增幅15.3%,村均收入95万元,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达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190个、占比85.6%。

强特色重创新,夯实发展基础

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多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县涌现出一批不同类型的先进村(居)。高作镇季墩村依托连片土地资源,与邻村联动发展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带动乡村旅游,2023年村级集体收入167.9万元,被评为江苏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上冈镇树新村和洋中村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700多亩,2023年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达211.2万元、214.6万元。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0年底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涉改村(居)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覆盖,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8.6万户59.2万人。出台《关于开展村集体领办新型农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行“集体领办、干部种田”经营模式,2022年,全县领办新型农场试点村(居)78个,种植面积1.65万亩,增加经营净收入317万元;2023年领办新型农场试点村(居)145个,经营面积达3.19万亩,村均220亩。整合中央和省、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387万元,在县城购置商业店铺统一对外出租,近几年63个项目村共收益1786万元,村均增收28.4万元。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后,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或自主进行条田化改造,建设以排灌水系为主线、机耕道路为骨架、泵闸桥涵相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彻底治理乡村公共空间,同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健全村干部“专业五星”管理制度,先后选聘138名退役士兵、415名兴村特岗人员到村任职,被列为全省4个村党组织书记县乡共管试点县之一。从县、镇机关单位中选派108名优秀人员,挂任村第一书记,持续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创新成立高作镇西南片区党委,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公共服务等各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深入探索村(居)反哺农民的长期性、制度性安排,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全县30个村(居)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分红。释放集体经济动能,深化与其他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合作,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01.3元,同比增长7%,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

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两强两富”

针对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营性收入总量不大、内生发展不足、新的发展模式落地难、村级组织带富作用不够明显等弱项,建湖将按照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及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的“两强两富”要求,加强组织建设,“一村一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村级组织新动能。建立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机制,通过实体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个性化打造,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选能人、用强人、推新人”的工作思路,把优秀合作社领办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合作社领办人。持续推进村干部专业化建设,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内生增长,打造村级发展新引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开展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引,提升全县乡村产业层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资源发包、农事服务、物业出租、劳务派遣、工程建设等新型经济业态,推动实体化运营和企业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产业化联合体等平台载体,村集体以股份合作、物业服务、合作经营等方式与新型主体开展合作,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村集体、平台载体培养成产业链上的“合伙人”,形成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加大联农带农力度,让村集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经营新模式。把握县情乡情,摸清村情,找对发展问题症结,指导村(居)借鉴县内外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宜统则统,宜包则包,一村一策选准发展路径,科学制定增收措施,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确保2024年全县村村突破50万元。继续扩大村集体领办新型农场试点,2024年实现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房改善,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退宅还耕,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将溢出面积作为集体留用地,或发包或由集体自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集体增收。

坚持联农带农,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支持有条件的村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分红,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对社员支付土地租金后再进行二次分红。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认定,落实产业、就业、政策兜底等多层次保障措施,实施防贫基金救助、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同时对生活困难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救助。加大联农带农力度,释放集体经济动能,深化与其他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合作,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引导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

坚持要素保障,释放集体经济新活力。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挖掘资源潜力、发展乡村产业、兴办物业经济和开展社会化服务等。积极发挥财税金融、产业项目、土地资产等支持政策和相关措施的集成作用,持续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与农科院校开展校企、校地合作,聘用吸纳各类农业专家,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到乡村一线服务。健全完善村账镇记、村财镇管、村务公开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扎实做好相关管理和审计工作,切实保障农村“三资”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确保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让、发包、租赁等行为全部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线上交易。□

猜你喜欢

领办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