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戏剧中复仇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2024-03-01吴琦

剧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狄亚剧作家克莱尔

吴琦

“复仇”这一题材在西方戏剧中屡见不鲜,与复仇有关的剧作比比皆是,如《奥德赛》《奠酒人》《哈姆雷特》等,但大都着力展现男性之间的复仇之争,忽视了女性在戏剧中的力量。

《美狄亚》《莎乐美》《老妇还乡》都是有关女性复仇的故事,三者在复仇这一问题上也展示出了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强大的女性力量。她们在猩红的月光下点燃了复仇之火,让承载复仇故事的火车汽笛轰鸣,缓缓驶向远方。

一、复仇之同

《美狄亚》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也是古希腊第一部描写女性在家庭婚姻中不平等地位和她们对所处悲惨境遇进行反抗的作品。剧作讲述的是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并帮他盗取金羊毛,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哥哥,并引诱佩利阿斯的女儿杀死自己的父亲,于是美狄亚和伊阿宋被驱逐。但伊阿宋并不是心怀感恩的人,他要迎娶国王的女儿,美狄亚和两个孩子都要被驱逐出境。美狄亚看透了伊阿宋的无耻和虚伪,这使她心中的复仇之火越演越烈。美狄亚请求雅典王子的庇护,得到了他的应允,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美狄亚对伊阿宋假装顺从,并让两个儿子给公主送去有毒的华丽衣服。仆人传来消息,公主和国王都死了。美狄亚痛苦且矛盾地又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伊阿宋回来和美狄亚对峙。美狄亚施展法术乘坐龙车飞远。

《莎乐美》取材于《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由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创作。讲述的是莎乐美爱上了先知乔卡南,她渴望得到乔卡南的吻,但是乔卡南高傲冷漠地拒绝了莎乐美的爱,并认为她是通奸之女身份低微。莎乐美为希律献舞,得到了希律的承诺,她要乔卡南的头颅。希律不得已只能下令处死了乔卡南。莎乐美利用希律的权利杀死了乔卡南,并吻了他的头颅,她终于得到了乔卡南的吻,但莎乐美也因此被处死。

《老妇还乡》是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作品,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讲述了克莱尔曾经与伊尔相恋并怀有身孕,但伊尔却买通流浪汉诬陷克莱尔,克莱尔因此流落异国他乡,沦为妓女。多年后克莱尔与石油大亨成婚,丈夫死后克莱尔继承了全部财产,成为了富婆[1]P31。克莱尔带着财富衣锦还乡,但是曾经的家乡十分落后和破败,很需要她的帮助。克莱尔愿意出资十亿,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用伊尔的尸体换取赞助。全城的人表面上不赞成克莱尔不人道的要求,但是最后还是将伊尔处死,并宣称他死于心脏病复发。克莱尔复仇成功,带走了伊尔的尸体,留下了一张巨额支票。

从以上三部剧的故事脉络不难看出,三者虽是不同剧作家不同时代的女性复仇题材的故事,但是三者复仇的原动力是相同的。美狄亚付出了一切却遭到了爱人的背叛,于是杀死了公主和国王还有自己的孩子之后离去;莎乐美求爱被拒,于是献舞得到了国王的承诺,杀死了乔卡南,亲吻了他的头颅,自己也走向毁灭;克莱尔被昔日的爱人诬陷抛弃,于是她利用全城人的贪婪,以金钱为诱饵,处置了伊尔,最后潇洒离去。她们都是“爱而不得”和“被爱背叛”的形象,她们在被最相信的人背叛之后觉醒,决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奋起复仇。

二、复仇之异

这三部剧都是选取了向所爱之人复仇的故事来表达剧作家的个人思想,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三位剧作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在表达方式、剧作结果和主题情感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有所差别,使得三位主人公通过三种不同的塑造方式承载了不同的意义。

1.方式之异

《美狄亚》《莎乐美》《老妇还乡》三者面对“爱而不得”和“被爱背叛”陷入了不同的境遇,在不同的境遇之中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在《美狄亚》中,美狄亚的复仇方式可以说是迂回且机智的,复仇的火焰没有烧毁她的理智。剧情向下发展,美狄亚无路可退。在看到克瑞翁驱逐她和孩子的决心之后,她走投无路决定复仇。她先是向雅典王子寻求庇护,她知道雅典王子因为没有孩子而困扰,便用自身的实力和他进行交换。而后她假意顺从伊阿宋,让他放下戒心,又派两个孩子给公主送去衣服,降低公主的防备,最后又杀死了两个孩子。美狄亚的复仇可以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找到了复仇之后的靠山,又有行之有力的手段,更能狠下心来杀死自己的孩子。

在《莎乐美》中,莎乐美想要得到乔卡南的吻却遭到拒绝和羞辱,这让莎乐美变得疯狂和偏执。她的复仇方式简单且直接,就是为爱慕自己的希律献舞,希律承诺愿意给她一切,莎乐美借这个承诺提出要乔卡南的头颅。莎乐美如愿得到了乔卡南的头颅并亲吻了它。莎乐美是利用他人对自己的爱和自己的美色,借助权势的力量达成了自己的复仇。

在《老妇还乡》中,克莱尔决定用金钱向诬陷并抛弃自己的昔日恋人复仇。她用一张支票向全城的人宣战,金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镇里的居民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逼死伊尔的是城中的每一个人。克莱尔的复仇方法是借刀杀人,她利用了人性的虚伪和贪婪。她知道城中的人为了金钱可以出卖一切,这些人披着道德的外衣吃着人血馒头,以伊尔的死来投机。

在面临复仇时,三者做出了不同的行动和选择。美狄亚选择徐徐图之,莎乐美借助了美色和权势,克莱尔则是利用了金钱的力量。她们不同的选择必然也会体现不同的形象。

2.形象之异

美狄亚一开始的形象是顺从且盲目的,她为了心爱的伊阿宋盗取金羊毛[2]P269,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而远走他乡,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并悉心照料。但這些只换来了背叛,可见一味地顺从并不能留住男人的心。得知国王要驱逐她和孩子之后她才觉醒决定复仇。美狄亚在复仇中有计划有组织,有勇有谋,疯狂且狠心,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复仇女性形象。

莎乐美一出场的形象是像月光一样美丽的月亮女神,她高贵冷艳,让很多人为她倾心和痴迷[3]P74。在被乔卡南拒绝之后,她变得疯狂偏执,甚至不惜杀死乔卡南也要得到他的吻。莎乐美的恶像孩童一样简单直接,体现了一种残酷的美。

克莱尔是一个异化的形象,她有着一头红发,戴着很多夸张华丽的首饰,尽显她的财力[4]P44。从前她被命运捉弄成为妓女,而今她成为了富婆,轻轻松松就可以让伊尔去死,所有人在金钱面前都沦丧了道德。

三者的复仇体现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不同的恶。美狄亚是“疯狂的恶”,莎乐美是“唯美的恶”,克莱尔是“怪诞的恶”。不同的复仇方式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戏剧效果。

3.结果之异

美狄亚的复仇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她杀死的是伊阿宋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的儿子,她的内心也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她因为伊阿宋这个虚伪的男人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最后只能逃离他乡[5]P134。

莎乐美的复仇是一种极端的毁灭,她如愿地得到了乔卡南的头颅和他的吻,但最后自己也被处死,她同时得到了爱和死亡,让人们看到了疯狂的爱欲和死亡一样强大。

克莱尔的复仇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她仅仅是动用了金钱的力量,城中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就将伊尔逼死,一切所谓道德和正义在金钱面前都要低下高贵的头颅。最后克莱尔坐上火车带着伊尔的尸体潇洒离去。

可悲的爱情在血腥的复仇之中都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复仇的结果和方式的不同,可以看出剧作家借助同样的复仇故事表达出不同的主题思想,传达出深刻的艺术意蕴[6]P71。

4.主题之异

《美狄亚》借复仇这一故事,传递了古希腊的命運观,因果报应这一主题。伊阿宋抛妻弃子,就要接受失去一切的结果,他所承受的一切更像是一种公平的审判。

《莎乐美》用唯美主义的手法将复仇美化,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和肉体崇拜,体现了爱与美、罪与罚的理念,有一种颓废的浪漫,人物在一种诡异的浪漫下逐渐走向毁灭。

《老妇还乡》借复仇的故事提出了道德诉求和深刻反思。人们为了钱可以牺牲一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克莱尔的复仇表现了金钱和道德的冲突,鞭挞了金钱主义至上的丑恶社会[7]P31。面对金钱与道德的抉择,在金钱阴影的笼罩之下,是非曲直、道德秩序、人性善恶都扭曲变形。

三、复仇之花

复仇说到底是一个以暴制暴的过程,错误的种子成长为罪恶之花,但通过复仇可以展现一定的哲理和价值。

长久以来,父权制对女性长期压迫,迫使部分女性走上绝路。女性复仇可以说是母权制对父权制的一种反叛,她们并不屈从于男性的力量,奋起反击并取得了胜利。不论过程是如何的曲折,结局是好还是坏,她们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并且愿意为了达成目的实现复仇而付出应有的代价[8]P26。女性主体在戏剧故事中不断找到自我,走入艺术叙事的主题,打破传统,更具艺术魅力。

复仇又是一种人们默认的可以接受的杀戮方式。在神话中,常常有人因为复仇遭受苦难甚至是牺牲,从而使他人或者民族得到拯救。这种原型又长期地存在于人的生活实际当中,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成为了道德观的公约数,体现了一定的道德观念[9]P10。但在复仇之后,如何放下过去,学会宽恕,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复仇是深刻悲痛的,但是人们通过这样一个题材,将其丰富发展,使其枝繁叶茂,逐渐从中取得进步,将人类获得的真理与哲思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观点,形成伟大和朴素的哲理,具有深刻而又永恒的意义。

面对种种爱恨情仇,三位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精彩的复仇故事,塑造了经典且多维的女性形象。通过“复仇”这一古老的主题,剧作家们都站在了自己的时代之巅,表现了对所处时代的理解与判断,并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们从简单的复仇走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剧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思考[10]P45。相似的题材和主题,由于剧作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观念,不同的艺术手法,使得三者和而不同,成为不朽的经典,让不同时代的观众都得到深刻启迪。

参考文献:

[1]吴海涛:《论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中的资本、复仇与正义》,《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16期

[2]付馨慧:《美狄亚复仇——论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戏剧之家》,2014年第15期

[3]缪君妍:《月光下的疯女人——〈莎乐美〉与〈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

[4]王华:《喜剧在上、悲剧向内——浅析〈老妇还乡〉中的人物“异化”》,《当代戏剧》,2019年第4期

[5]杨梅:《希腊悲剧〈美狄亚〉复仇的心理探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6]李冠瑾:《多面性与多义性的复仇——再谈迪伦马特〈老妇还乡〉的戏剧创作》,《喜剧世界(上半月)》,2022年第8期

[7]陈文勇:《“老妇还乡式”复仇戏剧原型分析》,《戏剧文学》,2011年第1期

[8]朱陶:《〈美狄亚〉的复仇形态分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9]张晓妍:《论〈老妇还乡〉的群体及披着道德外衣的“吃人”》,《戏剧之家》,2020年第32期

[10]熊美:《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与异化——从美狄亚到克莱尔》,《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

猜你喜欢

美狄亚剧作家克莱尔
传统道德的背离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对古希腊悲剧形象美狄亚的分析
克丽丝塔·沃尔夫《美狄亚-声音》中美狄亚母题的演变
退赛的克莱尔
剧作家王辉
树洞里的皇冠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凯鲁比尼的《美狄亚》
雪夜
小熊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