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助力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2-29张昊

商场现代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张昊

摘 要:本文立足数字金融视角,首先讨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随后提出了数字化建设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各类影响,以及其当前存在的难点与优化对策。希望本文提出的参考建议,能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思路。

关键词:数字金融;经济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引言: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是我国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支撑,对于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借助数字化资源优势来打造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方式,以此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强大动能。

一、数字化经济以及数字金融发展现状概述

1.数字化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相较2021年度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41.5%,经济产值现已攀升至世界第二位。相关产业规模数据如表1所示。

数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一并带动了数字资源体系的完善。据当前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已经达到231.2万个,覆盖用户高达5.61亿,仅当年数据产量便超过8.1ZB,全國数据总储量为724.5EB,相较2021年度增加21.1%。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数字化知识与信息,其资源体系的壮大完善不仅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同样也为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逐渐改变自身经营模式,向着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2.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金融一共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传统金融行业在吸收了发达国家经验后逐渐开发多样化的线上后台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动取款机、手机银行以及网上银行等多种终端运营模式。

随后从2013年开始,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被相继投入使用,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序幕被正式拉开。人们不仅围绕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特点打造了智能化、移动化和场景化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还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开发了网络众筹、网络消费金融、互联网移动支付、互联网财富管理、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新型金融服务,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因此,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产业更是呈现了井喷式增长的特点,仅2011—2020年间,全国各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便从最初的40.0上涨到了341.2,涨幅高达7.5倍;中位数则从33.6上涨到334.8,涨幅更是直接逼近9倍。

二、经济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截至目前,数字金融产业正不断向着全产业链条延伸,全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超过13.79亿元,其中实物商品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7.2%;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工业生产数控化率为58.6%,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7.0%。同时科技板已上市的企业中,数字金融相关企业为40%,创业板为35%。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运营模式对于产业结构起到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催生了新型运营模式。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支持,现阶段金融业务能够实现端对端的开展,并借助广泛的数据接口来联结更多市场主体,使得银行、企业、物料、客户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多方经济参与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且依托线上平台开展征信查询、支付结算甚至投融资等各项金融业务。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控制,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经营空间,使其能够依托完善的数字金融体系开发更多运营销售模式。

第二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内部与外部优化。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重心逐渐向线上平台转移,依托各类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各项业务的高效开展,同时还能够完整采集企业在日常经营期间的各项数据。如此能够有效帮助管理人员真实了解企业的发展状态,并准确把握市场外部动态信息。从而能够根据现实发展需求来进行成本管控、产品研发以及经营管理,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销售体系的变革,同时也实现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

2.以创新驱动经济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逐渐对市场原有生产要素进行了全面重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催生了大量新型产业,同时也为传统实体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有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生产能力较差、社会贡献比率较小的传统产业正被市场快速淘汰。而数字化产业则是通过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来进行产业原始数据的挖掘、采集、分析、加工、清洗、应用。如此不仅能够精准定位当前的市场空白区域,同时还能够定向开发以“数字服务”为核心的安全保障、信息产品、交易机制、设备供应等新兴产业,以此有效优化市场经济结构。

另一方面,经济数字化转型使得新老生产要素全面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产品形态,同时通过对市场、行业、消费群体的需求研判,来对自身的业务体系与服务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如此有效倒逼企业加快创新升级步伐,使其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来对自身产业模式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构建绿色经济生态圈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间需要经历增长动能转换、改变发展方式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调整措施,以确保能够在维持经济增速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社会经济生产的高能耗、低效率以及发展不均等突出问题。

而数字经济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依赖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与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材料等生产要素相比,有效摆脱了存量上的限制,并且表现出了可复制、可循环以及可共享等一系列使用特点。如此使得新兴数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了对能源与环境的依赖,仅仅需要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便能够帮助企业发掘更加丰富的经济价值,并实现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增值,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除此之外,由于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与适用性,因此能够有效衔接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项经营环节,从而有效贯通企业的生产链条,并实现生产要素与产品之间的互融共通。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数字管理系统,对自身的经营生产进行全流程监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生产成本、方案、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如此可以有效将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经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额外负荷,体现了良好的绿色环保效益。

三、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1.缺乏专业性人才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并且缺乏战略层面的系统规划。个别企业认为经济数字化转型便是单一的“买硬件、上系统”,但是却忽略了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能及时开展内部培训以及人才引进工作,从而导致员工梯队存在严重缺口,无法实现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往往仅是针对某项业务或管理体系进行局部改造,却并未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对人员岗位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导致人才配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难以收获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

2.数据使用有漏洞

数字经济转型往往覆盖整个产业链体系,使处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经营主体能够达成信息共享格局,确保企业信息、库存清单、交易记录、产品售价等相关内容一目了然,减少以往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全面推动了市场经营效率。然而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且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数据使用规范。因此导致企业的数据资源在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极易导致信息泄露与遗失问题的发生。如此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限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3.创新生态待完善

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加工整合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进而引领产业行业的创新升级。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不统一,因此导致信息交换过程存在一定阻碍,难以有效形成信息共享的交互平台,从而导致数字经济缺乏理想的创新生态,无法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核心技术与研究成果依旧存量不足,导致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过于依赖进口,难以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快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重视培育教育,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达成企业数字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开展人才建设工作,以便于能够奠定自身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快速适应新时代市场变革趋势。

首先,企业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国家近年来对相关行业的规划部署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清晰的战略发展目标,确保能够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系统纳入自身建设蓝图当中,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合理的岗位设计工作。针对现有人才架构以及未来人才引进方案进行细化部署,整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并针对性地吸引各类数字化专业人才加入企业,从而起到良好的人才保障效果,进而使企业各项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次,企业在完善自身硬件配置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加强人才培养发掘工作。通过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来主动开发培训资源,使员工能够及时接触各类与数字信息技术以及经濟转型发展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能够有效升级自身职业技能,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助力企业达成智能升级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激励措施,帮助员工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来制定明确的岗位晋升、薪资待遇以及奖励标准,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意识进行自我提升,并将个人职业理想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绑定在一起,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相互成就。

2.扎实打好技术基础,构建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企业想要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专业的人才资源与技术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有意识地完善硬件设施配置,同时适当增加对各类数据技术的成本投入力度,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特色来强化各类技术手段,确保能够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例如,企业可以采用与高校或社会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其提供项目研发所需的资金、资源以及一线工作案例,并提出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阻碍,从而使对方能够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并根据企业切实需求来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如此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数字化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科研成果共享,促进市场经济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企业需要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意识,改变以往孤立的经营发展模式,积极与市场中的同行业者或相关单位开展合作交流。确保能够借助数字技术来搭建完善的行业交流平台,实现市场经营数据共享,并及时了解外部动态信息,从而能够及时获取丰富的经济信息。例如,企业可以与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经营主题共同建立同行业间的内部交流网络,其间不仅可以及时共享市场外部信息,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更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吸收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来促进自身发展转型。从而让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以及数据可以在共享平台上获取,形成发展合力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

3.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经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需要主动向线上空间转移,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同时,也及时获取各方面的数据资源,确保能够有效发掘其中的信息价值,并创造更加丰富的经济效益。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重点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避免由于数据外泄造成自身安全隐患。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明确的信息共享规范,与平台参与各方通过交流协商的形式,来制定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在平台运行期间正确使用其中的数据资源,并明确信息共享范围,避免由于个人疏忽从而导致行业数据外泄,从而整体提高数据资源应用的安全保障水平。其次,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措施来保护企业重要发展数据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则需要主动与国家“一行两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合作,针对当地的市场经济活动建立完善监管体系,确保能够时刻把握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动态,确保能够针对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来讨论相关的利益协调方式、资源分配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行为规则体系等基本内容,从而打造公平稳定的市场运行新环境,并规范各方经营主体的市场参与行为,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迎合数字金融发展趋势,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数字金融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转型工作进行了深刻分析,强调企业需要正确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建设水平,以此有效完善市场经营环境,助力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为,谭素瑶,吴非.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融资约束纾解与创新促进的中介传递[J].科技管理研究,2022(20):28-38.

[2]贺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9-221.

[3]潘艺,张金昌.数字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23(3):63-72.

[4]黄大禹,谢获宝,邹梦婷.金融化抑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证据与机制解释[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7):57-73.

[5]段世德,黄泽索.数字化发展与民族地区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以滇黔桂三省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137-144.

[6]吕知新,包权,任龙梅,等.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吗?——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24):184-194.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析我国数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