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融合设置模式的探究
——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例

2024-02-27张玉军冯渊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创融合专业

张玉军,冯渊哲

(1.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2.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上注重技能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融合,得出了一些结论,供大家参考。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几方面问题:(1)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认知问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此理解不准确,导致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找不到着力点,往往事倍功半;(2)存在管理机制问题,该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如何配合,各部门责权是否合理,如何进行考核等,很多高职院校对此均模糊不清,甚至各部门随意“搭配”;(3)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不同学科差异较大,课程迥异,但在调研中发现各校存在统一模板、统一制式的情况,没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4)高质量师资严重短缺;(5)“双创”平台问题突出,创新工作室与创业园之间的配合,不同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不同层级创业园的配合等均存在问题,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合作仍停留在较低层次[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

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创新意识是一种面对不解问题不断求知的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分为求知欲、好奇欲,创造欲、质疑欲等;创新能力是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经验知识(已有知识)再次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能力,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能力,它既是学生综合实力的体现,又是学生优秀素质的象征,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分为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等。

创业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创业认知和创业实践。创业认知是指创业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资源洞察能力等,创业实践是学生对未来自己工作的一种提前实践,包括团队构建的能力、团队运行能力、机会使用能力、资源使用能力等。

2 培养目标的融合

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创新思想、进取精神、创业技能、勇于实践等素养融入,以此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奠定基础[3]。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原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等安全核心能力及建筑安全技术、消防工程、化工安全等行业安全能力,面向工矿、商贸、企业、事业单位等安全生产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融合“双创”教育后的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岗位创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等安全核心能力及建筑安全技术、消防工程、化工安全等行业安全能力,面向工矿、商贸、企业、事业单位等安全生产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4-6]。

3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增加“双创”类课程,将不同性质的“双创”课程融入不同的模块中(如图1 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融入的创新创业课程应不同[7-9]。

图1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根据三年制高职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由于其为工科专业,且其专业课涵盖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将创业基础类和职业生涯类课程纳入公共必修模块;因公共选修模块范围广、可选性多,所以未进行大范围改动;在专业基础模块方向,因安全评价技术创业可能性相对大,又因安全评价技术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课程创新方向较多等原因,将专业基础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地的相关内容融入该课程;在专业拓展模块中设置SYB 课程,“双创”理论知识经SYB 课程进行系统性集成后,便于在后续的实践课程中将创业想法落地实践,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毕业设计将专业技术创新融会贯通,专业技术创新会有一个质的提升[10-11],如表1 所示。

表1 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后的课程安排

4 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融合

教学内容: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品质、素质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完成法制观念的培养、抗压能力的锻炼等;将行业企业特有的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能力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让学生熟悉行业中创新创业的范围、方向和特点;将具体的技术创新、最新行业发展方向、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案例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消防及防灾工程、道路施工安全和建设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让学生明确本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充分借鉴与学习,为创新创业打下基础;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借助SYB 课程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使各部分知识能够互相配合与深化,到达“1+1 大于2”的效果;学生将在校期间的创新想法融入毕业设计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专业创新更具可行性。

教学方法:使用探究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向,形成课程知识目标和创新目标,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对创新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做好引导工作。在具体的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好奇心,培养质疑能力,如在化工安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排查某工艺再排查具体设备?以此引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主动质疑,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方式。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可通过自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转换角色,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积攒资源,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操能力[12]。

5 课外教育融合

相关实践: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纵向课题,能提高学生在本专业的创新深度;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可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岗位创业,提高就业质量。

相关赛事:参加创新比赛和创业比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创业大赛、“发明杯”专利作品大赛以及其他专业类竞赛等,学生可通过参加此类比赛,校验创新创业成果的可行性,将可行的“双创”成果落地,同时也得到了综合性锻炼。

相关部门协同:创新工作室/研究所、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机构、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培育“双创”成果。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以消防技术中心和安全评价创新中心为创新平台,创新成果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的相关赛事进行打磨,打磨后的成果可在学校创业园落地运行,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创业园的相关规定亦可推荐到其他创业孵化机构进行落地和扩大经营[13]。

6 完善保障机制

“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高校各部门协调配合,因此,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责任划分,切实做好保障工作,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多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比赛和大学生创业园多由“双创”学院负责,辅导员对学生的相关创新活动较为了解,此3 个维度的工作能否有机且高效融合,是“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14]。

师资管理制度是另一个重点。师资在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背景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动力源不同,导致其推进“专创融合”的效果差异也较大,师资队伍也是影响“专创融合”效果的关键因素。

学校应客观分析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融合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要充分参考有价值的经验理论,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融合方式,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性。二是需求导向,三是循序渐进,四是高校要了解自身的学科优势,并将此优势转化到“双创”教育中,融合多方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质的突破。

猜你喜欢

双创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