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理念下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初步建构的实证研究

2024-02-27赵小军刘雅彤康欣蕊李旭鹏石常秀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科条目问卷

赵小军,刘雅彤,康欣蕊,李旭鹏,石常秀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1 问题提出

自2018 年8 月起,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型理念的学科建设逐步拉开帷幕。新技术的涌现使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1],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使人文学科的学生成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新形势下人文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2]。2019 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2021 年在济南举行了“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新文科建设成为文科类高校和其他高校文科类专业的重要任务,其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3]。

一方面,新文科理念强调能力的培养,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面向实际问题,以理论洞察力、理性思维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要求实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必须构建一种能有效推动跨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的转变势必导致其课程结构与选课方式的变化。为了推动新文科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构建综合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学科体系。特别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新文科建设与现代科技融合已是大势所趋[4]。另外,新文科的建设要顺应媒体整合、智能化、大数据的发展,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行良性互动[5]。新文科的建设,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使学生通晓中西文化,成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6]。因此,传统的人文教育模式已受到较大的挑战,“政产学研”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随之产生[7]。“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高效紧密的协同创新,需要深入分析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目标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8]。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众多文科专业中,教育类专业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培育人才、有目的的行为。要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专门的教育学科研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类专业的研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以往教育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理论为主,缺乏深度实践,而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进行深入实践的教学至关重要。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学生需要从实践中得到真知,因此,也对此展开了很多积极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资源整合、利益协调、制度健全等方面问题[9]。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类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在前期构建的教育类专业实践应用助推孵化机制的基础上,力求实现“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在实践中凝练出应用孵化的“一三六”教学应用模式(带学模式的应用、基于项目库的生成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应用、社会服务模式的应用、实践基地助推项目孵化模式的应用、政府教育部门主导的多元资源协调与生成模式的应用)。本文提出基于实证研究的新文科理念下的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教育类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教学应用模式的推广提供人才评价要素方面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各高校专业教学或管理人员116 人,专业类型涵盖教育相关专业和心理相关专业。其中政府管理部门为15 家(占比为12.9%,每家单位调查1 人,男性专业人员为5 人,女性专业人员为10 人),用人单位选取10 家(占比为8.6%,每家单位调查1 人,其中男性和女性专业人员均为5 人),各高校选取专业人员91 人(占比为78.4%,其中男性专业人员为26 人,女性专业人员为65 人)。

2.2 研究工具

本项目在访谈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专业教学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自编了《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采用5 点计分,使用题总相关、CR临界值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11 个条目(T5、T8、T9、T10、T14、T25、T30、T44、T45、T46、T48),最终将维度划分为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职业胜任力、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和专业基础。

2.3 研究程序

2.3.1 预测问卷的编制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条目的收集和初始问卷的编制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完成,具体如下:(1)查阅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形成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的最初评价要素;(2)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各高校专业人员等进行半结构化访谈;(3)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研究者初步编制了《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形成初始问卷,共57 个条目。

2.3.2 施测

施测对象为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各大院校专业教学或管理人员,使用问卷星回收问卷116份。首先,计算问卷的题总相关并利用CR临界值法得出各题目的区分度。其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因子载荷低于0.4、存在显著交叉载荷的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删除11 个条目。最后,形成了包含46 个条目的正式问卷。

3 调查结果

3.1 问卷信效度检验

3.1.1 题总相关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计算题总相关系数,发现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84~0.855(p<0.001)。

3.1.2CR临界值法

将57 个条目的得分相加,计算出总分,按总分大小进行排序,依据27%的原则划分高低分组。对高分组、低分组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确定条目的区分度。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得分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均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的57 个条目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1.3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将57 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本调查条目数据的KMO 值为0.911,p<0.001。按照条目归属恰当、因子负荷大于0.40 和不存在交叉负荷等原则共删除11 个条目(T5、T8、T9、T10、T14、T25、T30、T44、T45、T46、T48),最终抽取4 个因子,共46 个条目,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81.559%,结果见表1。其中因子1 包含16 个条目,涉及自己的职业情绪调节效能感、职业人格和教育专业认同,命名为“专业/职业素养”;因子2 包含17 个条目,涉及自己对教育专业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教育工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命名为“专业/职业胜任力”;因子3 包含8 个条目,涉及职业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责任感,命名为“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因子4 包含5 个条目,涉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命名为“专业基础”,最后得出4个因子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23.66%、23.341%、20.185%、14.364%。

表1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n=116)

3.1.4 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

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7,“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职业胜任力”“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和“专业基础”4 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68、0.967、0.952、0.865。

3.2 新文科理念下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差异分析

男女专业人员在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上的得分比较见表2。由表2 可知:在一级指标上,男女专业人员除了在专业基础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专业/职业胜任力、专业/职业素养及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上,女性专业人员得分显著高于男性专业人员;在二级指标上,男女专业人员除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教育专业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教育工作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情绪调节效能感、职业人格、教育专业认同、职业自我价值感、职业责任感上,女性专业人员得分也显著高于男性专业人员,说明女性专业人员比男性专业人员更加注重学生教育专业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教育工作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情绪调节效能感、职业人格、教育专业认同、职业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责任感方面的指标。

表2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专业人员性别差异分析(n=116)

政府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各高校的专业教学或管理人员在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上的得分比较见表3。在各类指标上,3 个类型的专业人员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s>0.05),且得分较高,说明3 个类型的专业人员对指标的认可程度是一致的,均认可4 个指标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表3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问卷专业人员不同类型差异分析(n=116)

4 讨论

4.1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要素分析

教育类专业(含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生能力评价问卷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专业/职业胜任力、专业/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专业基础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指标,专业/职业胜任力包括教育专业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教育工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指标,专业/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情绪调节效能感、职业人格和教育专业认同指标,专业/职业持续性发展包括职业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责任感两个指标。

专业知识指的是教育类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规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另外,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既可以帮助他人和服务他人,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技术与能力、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职业的责任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技能在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稳步发展。加强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也是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之一。

教育专业问题的诊断与解决是指要有发现、预先评估、诊断、解决和预测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控制风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依赖于思维的起点、角度和方式,进而可以得到各种问题的答案。教师应重视问题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求个体具备强大的问题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但是,有关研究不支持设立一个单独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与特定的课程主题相结合[10]。

教育工作创新能力需要专业人才掌握跨情景的迁移知识和具备创新教育的实施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更加强调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经济形式。高校承担着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高校要注重创新教育,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完善的课程结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整个社会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1]。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也要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构建灵活的学习体系[12]。

团队协作能力指的是具有协调组织、与团队成员良好合作以及资源共享的能力,能够善于倾听和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的能力。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属性,它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团队精神,并能够和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团队合作对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团队合作可以突出整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团队中,需要要把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目标相结合[13]。因此,高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情绪调节效能感表现为在工作中即使出错也不会气馁并且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时能够找到适当的解压方法。情绪调节效能是当前国内外情绪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情绪调节效能感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14]。

职业人格培养和分析的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完善自己、增强心理素质、在校期间有更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未来求职中的定位[15]。在大学生的专业人格建设中,应以积极的职业人格为价值导向,以培育坚强意志、高尚道德、诚信自觉、团队精神为核心。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人格,也要顺应当代职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专业的社会化发展[16]。

教育专业认同指的是自身对于教育类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类专业对于自身素质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越深入,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越强,参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越多,越会觉得自己的职业更符合自己的性格与兴趣。高校教师在平时的职业辅导和学生工作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尤其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习进行科学规划,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理性、乐观的就业预期具有重要意义[17]。

职业价值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并为其职业选择提供充足的依据[18],是对职业问题和生活价值的一种反映[19]。职业价值感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对工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使个人投入到工作中,并将其融入生活[20]。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与专业观念。营造学习型、实践型、工匠型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优化校园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管理效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21]。在校期间,高校学生的专业责任意识尚未完善,对其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22]。高校要主动结合社会需求,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中哪些是职业的权利、哪些是职业的职责,并从职业责任感的角度理解职业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体会责任并且勇于承担责任[23]。

4.2 教育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的教学应用

本研究通过项目督导、带学计划和技能拓展等方法,全面升级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一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检验教学进度、完善学校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24]。教学督导也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5],通过教学督导信息化,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也能让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渠道更加多样、畅通[26],“督”与“导”是教育督导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督”为发现问题,“导”为解决问题[27]。过去的督导工作多以“督”为主,缺乏“导”的内容,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高,教师也难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引导;有些督导虽然有反馈,但因为缺乏持续性,无法得知学生的正确意见是否被采纳、教师教学方法是否有所改善,教学质量也很难继续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督导在提升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导”“督”两手并抓,“导”在前,“督”在后。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督导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8]。

另一方面,应由高年级本科生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带领低年级学生通过进入事业或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学习或项目学习,改变传统由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带练带学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学习成果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双方都得到了提高。另外,高校应与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合作,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业务并形成各类联盟,以促进新文科人才的培养。“政产学研”合作扩大了高校的优势资源,高校与当地的优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通过柔性引进、虚拟仿真等方式,将教育资源引入校园,特别是将现代技术融入校园,推动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新型的共建共享伙伴关系[29],这对于全方位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文科条目问卷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豆文科作品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问卷网
孙文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