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雪》中的诗意与科学

2024-02-21王元红

百科知识 2024年2期
关键词:山鸟飞降雪量江雪

王元红

江雪

作者: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的冬天,永州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变得极其寒冷。被贬谪至此的柳宗元暂居于龙兴寺内。漫天白雪中,柳宗元俯瞰潇水,远眺西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江雪》。

《江雪》一诗中描绘的雪有什么特别之处?当年,永州真的下雪了吗?如果真的下了雪,当时的雪究竟有多大?

柳宗元的这首山水诗虽名为“江雪”,但大半篇幅既不曾写“江”,也未曾状“雪”,而是通过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的描述,勾勒出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环境背景。接着,笔锋一转,描绘江边之景:孤舟上,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下着雪的江中垂钓。

《江雪》的描述极有层次,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画家马远绢本水墨画《寒江独钓图》,据说就是依据“独钓寒江雪”创作的。类似之作还有元代姚廷美的《雪江渔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吴伟的《雪江捕鱼图》(湖北省博物院藏)乃至张大千等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一些画作。其画面构图多为一望无际的白茫茫雪野,一叶小舟静静停泊在弯弯江水中,舟上只见一锥影放长线一钩—意为渔翁独钓寒江之雪。

唐朝诗人多爱垂钓。除柳宗元外,李白、杜甫、张志和也都是垂钓名士。李白写有“闲来垂钓碧溪上”,杜甫曾笑述“稚子敲针作钓钩”,张志和则痴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美。柳宗元则因自身命运的沉浮,钟情于“独钓寒江雪”。

“冬藏”如何做

凛冬已至,天气日渐寒冷,此时养生重在一个“藏”字。“冬藏”既是保暖的需要,又是养精蓄锐的需要。“冬藏”做得越好,到来年开春时所积累的能量越多,新的一年也就越充满元气。

“冬藏”到底如何“藏”?一是保温暖,藏身体,特别是脚、颈椎、膝盖、肩膀、腹部等部位要重点保暖;二是护阳气,藏肝肾,要早睡晚起,少喝酒,适度运动;三是打好身体基础,藏能量,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因人、因地进行“冬补”,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脂肪的食物为佳;四是调节情志,藏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不要轻易动怒。

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及其聚合物(雪团)组成,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

当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在0℃以上时,雪花来不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天的气温是一年之中最低的。此时,大气当中的微小粒子凝华增长为冰晶,冰晶经过碰并增长,会长成雪花,当雪花的重量大于空气的浮力时,就会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雪天气。由于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出现,所以,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很少下雪。

考慮到降落到地面的雪花的大小、形状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为准确测定降雪情况,气象工作中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观测规范。

在常规气象观测中,降雪的观测指标包括降雪量、积雪深度和雪压。所谓降雪量,是指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在限定时间(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积雪深度是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雪压是单位水平面上积雪的重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雪的重量除了和雪本身的密度有关,还与含水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南方和北方的雪有所不同,南方由于空气湿度大,降下的雪的重量常常大于北方的雪。在上述三个指标中,普通人最熟悉的是降雪量。

我们在天气预报中会听到有小雪、中雪、大雪等词汇,其划分依据就是降雪量。简单来讲,即把雪转化成等量水的深度。气象观测依据限定时间(12小时或24小时)内的降水量来划定不同的等级。我们这里以24小时降水量为例来说明。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在0.1~2.4毫米时为小雪,1.3~3.7毫米时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时为中雪,3.8~7.4毫米时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降水量达到20.0~30.0毫米为大暴雪,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雪。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所描写的雪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降雪量级不会太小,估计为中雪以上量级。

当然,以上关于降雪量级的推测,是在永州确实有降雪的前提下得出的。那么,当时的永州是否真的下了能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永州的地理位置。永州现为湖南省辖地级市,古代称“零陵”,雅称“潇湘”,位于湖南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三面环山,地貌复杂多样。这里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比较分明。年平均气温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据此可知,地处湖南南端的永州基本与雪无缘;不过,柳宗元诗中的冰雪世界并非凭空虚构,而是确有其事。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柳宗元在信中说,当地的狗因雪大而惊惶不安地狂叫乱窜,一直到雪停才止。其中,“二年冬”指元和二年,即807年。也就是说,在创作出《江雪》的这一年,永州的确下了一场大雪。

据记载,永州不仅会下雪,而且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严重的雪灾。如宋天禧二年(1018年)正月,永州降下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再如,1650—1700年,永州等地曾连下了40多天雪,“民冻死者无算”。相关气象资料则表明,永州因寒潮引发的冰冻雨雪曾冻死过柑橘、耕牛,压塌过电线、房屋,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所以,永州下雪乃至下大雪,并不罕见。因此,柳宗元在《江雪》中描绘的场景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想形成降雪,冷空气、水汽、云下温度各种条件缺一不可。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甚至暴雪;但云南中南部、广西和广东大部以及福建沿海、台湾、海南等地纬度较低,冷空气难以到达,除海拔较高的少数山地外,其他地区皆为无雪地带。

长江中下游的地理位置也偏南,冷空气势力有限,地面气温又相对较高,年均降雪日仅有3天左右,但当地的降雪往往较大。这是因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气流携带着充沛的水汽,它们遇到强冷空气如同干柴遭遇烈火,往往形成异常“凶猛”的大雪。统计资料显示,在当地有限的降雪中,大雪和暴雪的比例超过60%,其降雪强度居全国之冠。柳宗元笔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永州大雪也是这样形成的。

高强度的降雪往往带来灾难,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更严重的是,一些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先遇到暖空气融化成雨滴,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气,形成低于0°C却没有冻结的过冷水滴。这种降水被称为冻雨。如果冻雨降落在输电线路上,冰挂的重压足以压断线路、压倒电塔。2008年初,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导致大量的供电系统中断,其元凶便是冻雨。我国南方不少地区虽少降雪,但冻雨并不鲜见,几乎年年都有。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山鸟飞降雪量江雪
江雪
1970—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降雪特征分析
江雪
江雪
1961—2016年中国天山不同级别降雪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江雪
果洛地区《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方案》的研究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