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年说龙: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2024-02-18滕妍妍

中国报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龙形龙纹玉龙

滕妍妍

中国农历龙年新春将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代表着吉祥、兴旺和力量,蕴含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良好祝愿。龙是华夏儿女心中的神圣图腾,在中华文化和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在历史中的不断演变,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回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神话与传说的时代。那时的人类,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于是,“龙”的雏形就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种,有蜥蜴说、鳄鱼说等,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它代表着风雨、丰收和神秘的力量,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中,我们可以窥见龙的影子,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人们对龙的敬畏与崇拜。

早在8000年前,辽宁阜新的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成为中国龙的最早实物证据。这个巨大的龙形堆塑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2米,形象生动,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玉龙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这件器物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198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盘上的龙,已经非常接近后世流传的龙了。这些4000年前的龙,至少是3至4种动物形象的集合体,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而到了3800年前左右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形象的诸多要素,比如龙的整体面部特征、梭形目、额上菱形装饰、龙身的连续鳞纹和菱形纹等,都被后世文化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

在商周时期,龙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此时的龙呈现出神秘抽象的特点,被称为“夔龙”。

商代的夔龙形态奇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一时期的龙已经开始被赋予了宗教和政治色彩。如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为商代的装饰品。商代玉龙还有一种片状的蟠龙造型,首尾相对,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玉龙相同。龙是商代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型,常见于青铜器、玉器、骨角器的装饰中,仅在妇好墓中就出土9件玉龙。在龙的刻画中,眼部多做“臣”字状,身、尾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以扉棱表现。这些程式化的纹样,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和人们对于龙的意义的诠释。

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龙的形态逐渐从神秘抽象向粗犷雄健转变,出现了“飞龙”与“行龙”的形态。这时期龙的样式也多了起来,龙身蜷曲的蟠龙、蜿蜒游动的夔龙、躯干纠缠的交龙。

战国时期龙纹已经不再狰狞,还被赋予了权力、吉祥、和谐等更多象征意义。在各种艺术品中,龙的形态也更加丰富多样。如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的商代龙形觥,器形独特、纹饰奇绝,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着的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两条缠绕的青铜龙,长达2.3米。秦文化中追求浩大气势的传统在秦统一六国后被发挥到了极致,这件青铜龙正是大秦帝国巅峰时期的作品,它见证着秦帝国的强盛。见过它的人们无不被它巨大的体型和威风凛凛的气势所震撼。

汉代以后,龙从先前神权象征,更是上升到皇权象征的高度,不仅是神秘的神物,更是皇家的标志、权力的象征。在皇宫的金碧辉煌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它盘踞在宝座之上,翱翔于屋檐之下,守护着皇家的荣耀与尊严。它的形象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寄托着百姓对明君的期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局势动荡,龙纹的数量也相应减少,龙的形态瘦弱疲惫,到了隋唐时期才恢复元气,身体逐渐强健且神气十足,龙的形态也逐渐成熟。此时的龙既有刚健的力量感,又有柔美的曲线美,形成了刚柔并存的风格,动感十足,是大唐盛世最好的写照。在文化艺术作品中,龙的形象也更加多样化,如壁画、雕塑、陶瓷等都有龙的踪迹。

进入宋代,龙纹也随着文雅的气质相应变得细长纤秀起来,四肢及脊背部长有羽毛,脚趾有三、四、五的不同等级。元明清时期,龙的形态更加复杂华丽,出现了“黄龙”与“祥龙”的形态。黄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尊贵。祥龙则代表吉祥、繁荣和幸福。这一时期的龙形象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华丽的宫廷风格,也有朴实的民间风格。元代对龙纹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双角五爪的龙纹为宫廷内部专用,民间只允许装饰三爪龙、四爪龙。

明清时期的龙纹越发和皇帝本人的魄力联系起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大明国力蒸蒸日上,龙纹也相应地威风凛凛;到了崇祯帝时,龙的眉眼间透露出一股烦闷和倦怠的神态。而传说清代的龙纹是参照当朝皇帝的面相绘制的。康熙时期的龙纹动感很强,威武庄严,充满野性。雍正朝时期的龙纹略有内敛却一丝不茍,五爪精美,四肢粗壮。到了乾隆时期,夔龙的图案更加典雅尊贵,双目炯炯有神。

而如今,“龙”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龙马精神”所寓意的勇气、智慧、权威和奋斗精神,鼓舞着人们不断努力向前。

01. 1980 年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彩绘蟠龙纹陶盘,展示了4000 年前陶寺人心中龙的形象。

02. 1976 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龙,既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又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龙的诠释。

03. 宋代青龙石刻,龙体更为修长、洒脱,在矫健奔跃中透露出清秀的美感。

04.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C 形龙”,这件五六千年前的玉雕龙,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05.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

06. 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璧的上端饰透雕双龙卷云纹钮,双龙相背,昂首曲身,张口挺立在壁缘上,体态丰腴矫健。

07. 夏绿松石龙形器是夏代石器,证明了早在3800 年前,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了。

08. 这件西周铜钺上,中部有蛇形躯体围成的大圆孔,两侧各攀爬一条夔龙。

09. 战国中山王厝夔龙饰铜方壶,使用了8 条雕龙为装饰,壶盖上有4 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

10.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龙形玉佩。

11. 唐代白釉瓷雙龙尊,口、肩部有对称双龙耳。

12. 北宋时期皇家官式建筑专用的龙形脊饰。

13. 晋祠宋代建筑盘龙柱上的龙形象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龙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14. 清代碧玉浅雕描金云龙纹特磬,磬体两面满饰描金云龙纹饰。

15. 清乾隆款剔红飞龙宴盒,其飞龙神态威猛、气宇万千,具有典型的皇家气息。

猜你喜欢

龙形龙纹玉龙
红山玉龙
——中华第一玉龙
广东省东江龙形拳源流历史发展研究
浅谈龙形图案的演变以及在服饰中的应用
小酷龙大冒险(第3集)
龙形觥的历史发展及其纹饰分析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玉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