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有利因素合力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02-18陈珂

中国报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消费经济

陈珂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GDP增速以5.2%收官,高于年初设定的5%左右预期增速,实现回升向好。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受访专家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称,2024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弱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恢复、持续向好,为亚洲及全球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但在后疫情时代的长复苏周期中,我国经济可能还将面临国内外诸多风险和挑战,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有效应对。

2023年,尽管国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仍然取得了5.2%的增长,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成绩单”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

刘苏社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局势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从机遇条件看,刘苏社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他还就支撑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举例称,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国际市场新的空间持续拓展,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出口快速增长。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谈到,2024年,预计随着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由去库存向补库存过渡、高利率环境减退,外部贸易、汇率和投资环境将较2023年有所好转,而随着外需周期性恢复、房地产逐步复苏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发力,国内经济环境有望进一步恢复性向好,市场主体对2024年的经济预期或将逐渐转好,有利于投资、消费和就业的改善,从而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出现扩张状态。

具体到可能面临的挑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苏剑看来,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他表示,随着全国总人口的持续下降,劳动力人口加速减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改变,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支柱产业趋弱,如房地产持续低迷,新能源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行业乱象等问题,影响市场预期。此外,国际经济环境和政策形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地缘冲突、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均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扰动。

世界银行对未来全球经济有着悲观预测,预计2020—2024年将成为全球经济30年来最疲弱的5年,并预测我国今年经济增速放缓至4.5%,2025年进一步降至4.3%。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仍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期分别上调0.4和0.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赵波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期,预估2024年增速在5.0%至5.5%之间。其中5.0%是潜在增速,0.5个百分点的浮动则来源于房地产信心稳定之后,投资放缓减弱可能对经济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

在苏剑看来,应对经济增速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至少应保证2023年、2024年两年的年均增速在5.0%左右”。因此,他认为2024年的目标应在5.0%左右,为给今后的宏观调控留下尽可能大的空间,还应尽量追求更好的实际增速。

2023年8月17日凌晨3时50分,经过360分钟的封锁施工,新建昌景黄高铁引入横岗站改工程Ⅰ级封锁施工圆满结束,标志着昌景黄高铁正式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为年内昌景黄高铁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贯通既有杭黄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已经开局,1月17日发布的各项数据成为开展今年工作的重要参照。数据发布次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召开了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还能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应引领并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袁达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点同样得到强调。

回看2023年数据,消费表现抢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大需求”中最高,达到了82.5%。分季度看,一到四季度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6.6%、84.5%、94.8%和80%,始终保持在60%以上。

对此,苏剑认为要从两个维度分析,一是相较于“三大需求”中的投资和出口,消费表现得较为稳定,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以凸显。二是2023年为疫情后经济恢复常态的第一年,居民一定程度上摆脱疫情影响,释放了消费欲望,餐饮、旅游等接触性消费逐步恢复;此外,受政策推动,汽车消费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预计消费还会是顶梁柱。”苏剑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道。从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开始,我国东北地区的冰雪城市哈尔滨开启“刷屏”模式,旅游市场火爆,元旦假期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同时带动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揽客,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月23日,工人在泗洪经济开发区一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赶制订单。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吸引生产篮球、足球、排球等企业落户当地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文体产业。目前,球类文体用品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苏剑称,当前各方面政策均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将利好今年的消费形势。商务部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预计从今年春节开始,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经济起到促进和拉动作用。

观察投资需求,2023年则好中有忧。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3%,分三大领域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均快于整体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下降9.6%成为主要拖累。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分析表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9%,較上年回落17.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除了贡献率低,一至四季度的投资需求贡献率总体上又表现出逐季回落的态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预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左右。

在苏剑看来,个人及企业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理解,行为方式也跟着改变,这可能是投资减弱的最大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预期。

许宪春认为,今后还需政策推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回升,保证2024年的经济运行在比较合理的区间。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是务实举措。谈及具体路径,袁达举例称,消费方面,要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此外,要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投资方面,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从传统上来看,1月份是外贸淡季。而据媒体报道,新年伊始,各地外贸企业紧盯市场变化,千方百计抢订单、拓市场。与此同时,港口、海关等各部门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流程,为外贸企业出海赢得效率和时间,我国外贸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可观开局。

“对外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货物出口。”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表示。2023年,面对外需收缩等不利影响,我国加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在预计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货物出口额最终实现了0.6%的小幅增长。横向比较,要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总体稳定。

在何海峰看来,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而这将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他表示,在我国传统出口贸易伙伴的排序中,美国排第一,欧盟为第二,然后是日韩、东南亚和拉美。而在近几年,美国鼓动其盟友构筑“小院高墙”,试图重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减少对我国依赖。

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8%。当前,东盟已取代美国,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何海峰表示,贸易伙伴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并非只是影响订单量,而且会带来贸易结构以及具体的产品,甚至投资、产业链的整体变化。但对此也要正确看待,通过积极与新兴经济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密切贸易往来,稳住外贸形势。

在苏剑看来,2024年我国外贸仍将整体承压。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长周期复苏,高通胀风险仍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海外需求减少。与此同时,全球贸易逐渐脱钩,使得全球贸易重组,一段时间内将对全球外贸产生惯性收缩。

不过苏剑预测,2024年我国出口、进口总额的自然同比增速均会有所上升。出口的拉升因素首先是2023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美欧单边“去中国化”的系列操作之下,贸易壁垒高筑,全球主要经济体外贸增速集体下滑,对2024年形成了低基数效应。其次,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当局在大国关系中以稳为主,将利好中国对欧美出口形势。最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RCEP的全面生效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

进口的拉升因素在于中国国内经济复苏继续,内需扩张,促进进口增速上涨。“一带一路”峰会的成功召开以及RCEP的全面落实,均加强了中国与贸易合作伙伴国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多边、双边贸易往来,利多中国的贸易进口上涨。此外,全球大幅快速加息周期或有改变,人民币继续短期快速升值预期改变,利多进口。

苏剑建议,2024年应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不仅应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多给予出口企业优惠政策,增强外贸企业活力,还要加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此同时,扩大重要产品和服务进口。拓宽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优质能源资源等产品的进口渠道,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推动进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来源多元化。

猜你喜欢

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