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思政背景的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2024-02-13张莎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思工程施工育人

张莎莎

引言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结构复杂、技术革新快,作为新型建筑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必须要承担起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双重职责,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为建筑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大思政的内涵及导向要求

1.大思政的内涵

大思政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以新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导向,全面整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构建多样化思政教育体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深入思考和反思,并形成良好思维习惯,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并为个体和社会发展起到良好导向作用的新型思政教育体系。大思政的构建,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政课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为引导,明确新时期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水平。

2.大思政的导向要求

以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课程为例,大思政体系的构建和良好运行,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要求,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在大思政体系运行中,既要实现思政理论的导向作用,又要明确学生实践要求,切实引导学生将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为高职教育体系完善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大思政体系运行过程中,要能够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最后是大思政体系构建,必须要与专业课程特色有机结合,要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适应当前建筑产业转型发展要求,提升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切实起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互促进作用。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要求

1.实践育人与知识育人衔接优化

大思政高水平建设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实现全方位优化,转变传统模式中单纯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方式,实现实践育人与知识育人的有效衔接。近些年来,随着建筑产业转型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业观念,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大思政教育平台为载体,不断优化实践育人方式,深刻转变学生职业观念,是实现双重育人目标的重要形式。

2.提升学生应对负面环境的导向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转型力度不断加大,为建筑产业人才队伍补充和新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客观环境发展中,仍存在多种负面影响因素,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学生接触外部信息内容更加宽泛,其中不乏对建筑行业的负面评价,加之社会方面对建筑行业就业形势的认识,使得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错误认识,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大思政背景下,充分借助各种形式的施工实践场景,提升学生对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课程学习的认识,在实践中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以此才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对负面因素的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坚定专业课程学习理念,更好形成专业认知理念,积极投入到建筑事业发展中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建筑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式模式转变为精细化模式,人才需求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是学生接触建筑施工项目最为直接的途径,在实践活动开展中,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实现对施工活动管理的正确认识,实现理论与施工实践的统一,还能够切实感受到职业发展对个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层面的具体要求,通过个体层面的调整,更好地提升个人社会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发展能力。以大思政教育体系为基本指引,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认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效改变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真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建筑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大思政背景下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运行策略

1.明确施工实践育人模式目标

大思政深入实施背景下,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的高效运行,必须明确基本目标导向。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大思政理念的理论体系,明确大思政体系构建的核心要义。在大思政的基本内涵方面,要认识到思政课与专业课程思政的关系,正确认识实践育人活动在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中的载体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建筑行业优秀代表人物、先进事例对学生思想引导作用。在大思政的外延方面,应当坚持以建筑产业技术应用和发展为载体,明确理论与实践衔接重要性,明确行业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作用,关注社会层面对高职建筑人才培养的期望,确保学生在施工实践中能够获取到个人成长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经验。在明确大思政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应当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施工实践育人模式的基本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基本要求,确保实践育人模式运行成效能够充分彰显。

2.创设良好的施工实践育人环境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运行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为显著,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引,要确保思政育人成效充分显现,就必须结合实际创设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依照当前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开展的一般特征,多数施工实践活动组织都是与工程项目合作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项目建设方和管理方理念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选择合作项目时,教师必须做好前期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特色和管理特色,了解施工项目管理一般特征,尽量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平台。在施工实践参与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理念,基于辩证视角认识和分析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技术训练与品德修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相关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学生参与施工实践活动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对个人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正确处理负面就业思维、行业负面现象等与个人成长关系,真正成长为适应建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全面整合大思政育人资源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作为建筑产业运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要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育人成效充分彰显,就必须进行全方位资源整合,确保资源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实践育人大思政资源整合,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筑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效益和质量相统一,要求学生在施工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从自身做起,确保施工质量满足项目施工管理要求。其次是在实践育人体系运行中,要切实发挥工匠精神引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建筑行业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建筑工匠代表,新时期建筑产业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与工匠精神有诸多共通契合之处,充分利用这些工匠精神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施工实践理念,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次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全方位培养。在学生施工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高职学生新媒体平台利用频繁,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能力强等优势,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找学习与建筑相关的资源,并在施工实践中深入践行,丰富学生思想结构,为学生应对施工实践问题提供指导。最后是针对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内容散乱、结构复杂等问题,要尝试将施工实践活动组织与上下游施工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建筑施工实践大思政育人资源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思政素养水平。

4.优化大思政育人方式

大思政育人体系运行中,要确保施工实践育人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就必须坚持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引,推动教育方式全面优化。在施工实践设计中,专业课教师首先应当强化与相关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之间的对接,深度挖掘各项施工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思政素养践行目标,确保学生在施工实践中能够不断优化技术应用和行为方式,确保实践育人导向充分体现出来。其次是坚持以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线上思政资源融入线下施工实践,优化思政育人方式,提升学生参与施工实践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学会规范化施工作业,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是强化行业标兵、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在实践育人中的支撑作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素养与从业水平提升之间的关系,提升对个人思想素质建设的重视程度。

5.构建开放型大思政育人体系

在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层面要充分发挥校本教材自主建设优势,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实践育人效能发挥奠定良好基础。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工匠精神、施工规范、职业修养等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入,为实践活动组织参与提供理论指导,确保实践成效能够显现。其次要强化施工实践活动中隐性德育功能挖掘和发挥,在不同施工场景下,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内与思政素质相关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人际关系及行为举止产生对应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强化与施工管理人员对接,将隐性德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为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培养起到积极引领作用。最后要明确家庭在施工育人实践中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与家长深入交流,获取家长在思想层面的支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有机协作,为学生参加施工实践提供高效支撑,切实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水平。在充分发挥各个层面思政育人功效基础上,形成更加开放的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思政背景下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运行保障

1.提升实践育人模式建设的重要性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是以学校层面大力支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为基本保障的。首先,学校党委领导部门要认识到党政齐抓共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文件为指导,逐步健全学校一级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常态化部门协作机制。其次,学校和院系党委部门、后勤部门、创新创业办公室、心理辅导室等各个部门,都应当明确自身在大思政体系构建中的职责地位,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围绕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课程建设,提供丰富、多元化、具有特色的培养素材,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覆盖。在学生施工实践过程中出现思想层面问题时,要能够以专业课教师为中枢,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就业观。再次是在校企合作等实践平台建设中,社会、企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应当认识到实践参与对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提升自身对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切实围绕专业课程素质培养目标,强化与学校层面的对接,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更为完善的育人体系。最后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明确思政素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实践活动在思政素养水平提升中的载体和桥梁作用,利用施工实践参与的良机,客观认识个人职业发展,为创新创业和求职就业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

2.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体系运行中,教师正确引导是确保思政育人成效彰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模式构建中,必须要以校企合作平台为支撑,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又要能够全方位地指导实践。在施工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够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企业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层面应当强化与合作企业的深入沟通,选择立场坚定、原则性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通过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多层次结合,能更为准确地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成长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建筑人才。

3.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施工实践育人体系运行中,全面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确保育人成效充分彰显的重要保障。思政育人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培养为对象的,在育人活动开展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转变个人思政认识,提升修养水平,对教育成效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实践育人活动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身心成长特征,把握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活动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对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对实践指导方式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施工实践育人具体方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充分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指导方式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空间。在学生实践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改变传统固化指导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技术应用和课程学习,基于创新方式进行解决,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4.完善实践育人考核体系建设

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从抹灰、楼地面、吊顶、门窗到地下、屋面防水等十多个方面的施工技巧,在不同方面施工组织中,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因此要确保实践育人模式充分体现,还应当结合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考核体系。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需要将教师职业素养放在与技能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现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教师教风和指导能力评价,提升教师对自身素养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学生考核体系中,则应当将大思政考核作为重要内容,改变单纯以思政理论考核为主的方式,激发学生知行合一的行动力,实现思政素养的知识内化和行为外化。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建设,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实践育人体系运行要点,坚持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化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建筑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素养基础的优秀人才。

结语

大思政理念导向为建筑防水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育人模式构建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深刻认识思政育人导向在建筑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在明确模式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树立育人目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整合育人资源,不断优化育人方式,构建开放型育人体系,并从整体情况出发,强化育人模式运行保障,将思政育人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更多适应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施工人才。

猜你喜欢

大思工程施工育人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