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02-06吴卫青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百分比酸性粒细胞

吴卫青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科,杭州 310009)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ebetes mellitus,GDM)是孕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但血糖尚未到达显性糖尿病水平的疾病,占孕期糖尿病的80%~90%[1]。GDM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母儿生命健康[2-3]。近年,GDM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GDM的处理主要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但临床上缺乏敏感指标,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期。本研究通过探讨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寻找预测GDM的敏感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150例孕产妇,按妊娠期间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和对照组,各75例。纳入标准:(1)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GDM的相关诊断标准[4],即在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达到以下血糖值之一:空腹血糖5.1~7.0mmol/L,OGTT 1h血糖大于10.0mmol/L,OGTT 2h血糖8.5~11.1mmol/L;(2)单胎妊娠;(3)首次妊娠;(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妊娠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3)孕前3个月使用过抗凝药物、糖脂代谢相关药物、免疫抑制药物;(3)合并柯兴氏综合征等。孕产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及血化验指标:(1)基本资料:年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增长体重、身高、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娩前BMI、收缩压、舒张压;(2)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to neutrophil ratio,PNR)、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3)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GDM组孕妇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前BMI、分娩前BMI高于对照组,而身高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孕妇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NLR、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N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GDM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5,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获取得到的差异参数的回归分析结果

2.3 GDM相关性指标对疾病诊断的效果评价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626(95%CI为0.537~0.715,P=0.008),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见图1。

图1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GDM诊断的ROC曲线

3 讨 论

GDM是一种以进行性、高血糖为特征,并影响孕产妇及胎儿健康的疾病。GDM的病因呈多元性,既有遗传因素存在,又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参与,自身免疫与代谢紊乱、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都是引起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提示,孕妇血常规参数与GDM的发生发展有关[5]。一项荟萃分析提示,GDM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性因子显著增高[6]。

本研究发现,GDM组孕妇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基础BMI、分娩前BMI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妊娠前基础体重和妊娠期体重均为GDM的高危因素。研究提示,体重及高BMI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导致GDM发生[7-8]。因此对备孕及孕期妇女需进行一定的体重监测与控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GDM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研究提示,慢性炎症与GDM的关系密切[9]。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炎症小体在GDM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妊娠期间炎症小体因各种触发因素而激活可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导致全身炎症和胰岛素抵抗[10]。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C-反应蛋白是临床诊疗中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最便捷及有效的指标。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固有免疫细胞,但由于体内细胞数量少,对其研究尚不深入,通常被认为是参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和Th2型炎性免疫病理过程的终末细胞[11]。然而近年研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白细胞,参与组织动态平衡的维持、针对特定微生物的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的调节[12]。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机体血管生成[13]。文献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与成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及新发1型糖尿病儿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14-15]。这提示嗜酸性粒细胞与糖尿病呈负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高血糖能诱发髓系偏倚,并推测可能导致造血前体往嗜酸性粒细胞发育的障碍[16]。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与GDM发生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孕妇体重与BMI是GDM发生的高危因素,且GDM发生常伴随机体炎症状态,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GDM的发生。

猜你喜欢

百分比酸性粒细胞
酸性高砷污泥稳定化固化的初步研究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柠檬是酸性食物吗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