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2-04王亚军

创造 2024年1期
关键词:交融传统节日仪式

◆ 王亚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一、云南民族传统节日的特点

(一)普遍性

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的普遍性,主要指节日互动的形式、内容和诉求具有普遍的实践性。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三”、纳西族的“三朵节”、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盘王节”、傈僳族的“阔时节”、苗族的“花山节”、布依族的“牛王节”、哈尼族的“矻扎扎节”等,普遍都与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民间祭祀密切相关,从节日的互动过程来看,节日的主要活动基本都是围绕村落、个人和群体进行娱人、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展开,同时不同民族之间普遍具有文化多样性特点,在节日不断的交流往来与互动沟通文化中相互调适,在相互影响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

(二)周期性

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周期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举行时间,节日庆典的仪式活动一般也较为固定,不同民族在常态化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着周而复始、相对固定的节日安排。当然,民间和官方都在自觉主动参与到节庆相关庆典活动中,有着相对固定的周期性的节庆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白族的绕三灵一般是在农历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五等等。

(三)共享性

云南各民族本身具有复杂和多元的联系,节日文化具有相似性,面对节日文化的现代性冲击,节日文化的可持续动态传承、保护和发展都是文化共享的直接现实需要。随着信息网络和新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作为云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进入自媒体时代,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共享性也要适应新的文化传播媒介,保留、查阅和后续研究都成为需要直接考虑的因素。民族文化的共享性需要通过更多的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将现代先进技术和多种传媒技术应用到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弘扬云南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容其他民族创造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交融的必然要求。

(四)现实性

云南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团体在保护、抢救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日遗产申遗、保护和抢救工程,编译出版了节日志相关书籍和文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我们抢救云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但是从总体上讲,大量涉及云南民族民间节日遗产的保护、变迁和现代性节庆仪式等仍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在节日搜集方法、节日研究动态资料库建设、节日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保护等方面仍有待于加强和保护。

二、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民族传统节日集聚于不同民族社会交往、亲属关系凝聚、经济交流、文化传承、民间信仰互动等多维的文化类型和交往模式,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的互动实践,为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化阐释和现实性构建。当然,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需要多重的载体,不同类型的载体对其互动和发展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诉求和模式。不同民族节日类型与民族心理认同与文化认同相结合,让民族传统节日为文化传承赋能添彩,将节日互动过程中的文化资源、民族资源和历史资源相整合,凸显出民族节日互动、交融和发展的路径和脉络,以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口头叙事,丰富民间歌舞的展演

口头叙事将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通过语言展示出来,成为不同民族生活世界展示的现实文本,在诸多不同民族迁徙史诗、民间歌谣、传说和民间故事当中呈现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口头叙事是民族民间性叙事类型、艺术创作和表达话语权的叙事形式,深刻地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思想情感、生活经验智慧和沉淀于意识深层的历史记忆,集中体现民族民间意识形态、文化智力和审美活动的文化形式。节庆仪式成为不同民族口头叙事和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勾勒出不同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图式,云南各民族在迁徙史诗、神话、民间传说和故事当中,都将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通过口头叙事形式呈现。如彝族创世史诗《查姆》、拉祜族创世神话《牡帕密帕》、哈尼族神话古歌《窝果策尼果》、纳西族史诗《创世纪》等都在叙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境。

云南各民族在迁徙和定居过程中创造了五彩斑斓、异彩纷呈的有关仪式的古歌,如哈尼族神话古歌《都玛简收》《奥色密色》等神话传说和迁徙史诗,追忆族源的繁衍、发展,讴歌了他们的精神,对彝族、傣族、汉族节日互动情境进行描绘,提供了民族想象的情状,侧面反映了不同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能力。诸多民间口碑文化作为不同民族的神职人员、民间艺人在特定的仪式、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仪式上诵唱,具有故事性、艺术性和隐喻性的文本。此外,云南河口、马关布依族也会在固定节日如春节、牛王节举行对歌比赛,并有专门的固定的歌山。河口布依族歌山在桥头乡老董寨白石头,歌山对唱的场面人山人海,其他民族群众也会来观看和参与。如云南河口桥头举行布依族“牛王节”,邻县的马关、邻国越南都有人来参与,当地人民为来宾表演了传统民间歌舞《祭牛王》《花饭喂牛》《扫保寨》《过刀关》《下火海》,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出《唢呐抬海敬宾客》《跳花灯》《来到河口才相逢》《打水枪》等节目。

民族歌舞是研究云南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民族歌舞刻不容缓。民族歌舞的记录与传唱是保护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发掘民族歌舞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情节,通过民间歌舞讲故事不仅可以增强民族歌舞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还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民间歌舞背后的内涵和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强化文化展演的创作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是人、自然与社会共融的社会的纽带,更是族群交流、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纽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歌、祭词口传和仪式形式传承,诸多仪式延伸到生产生活、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成为认识不同民族情感欲望、精神诉求和审美情趣的媒介,成为重要文化宣介载体。

云南不同民族以口述的方式延续着各自的民间文化,以民间叙事的方式叙述各民族的迁徙和发展。实际上,云南诸多史诗中对仪式的传承、记录和艺术加工,融入婚丧嫁娶和各类民间信仰活动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吟唱和口头创作,介绍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仪式,描绘出生活文化图式,解释了某些民俗文化事项的由来,是史诗口头程式化的直接体现。云南不同民族古歌的吟唱者也会在他们的每一次演唱中,夹杂着自身的经历和想象性的创造,将本民族的文化审美和艺术情趣展现给不同群体,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云南少数民族较多,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古歌在创作主体、吟唱内容、传承方式、传承人能力和吟唱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古歌内容在迁徙史诗、建寨礼俗、婚丧嫁娶礼俗、节庆仪式等方面仍存在着具体差别,他们都会在其各自节庆、婚丧嫁娶仪式中唱诵,为晚辈进行传统知识的传授和日常生活的祈福、送福,仪式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延续和传承,成为现实世界中多彩的民俗文化名片。

(三)依托节日民俗消费,加强游戏游艺的交往交流交融

云南民族节日互动过程中基于诸多民俗生产过程中而进行消费行为,笔者称为民俗消费。这种依托节日习俗进行的消费活动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承载着不同民族在饮食、服饰和居住等方面的现实展演。民俗消费与民族审美意识相关,例如针对民族服饰而言,节庆成为展示不同民族服饰的舞台,用于购买民族服饰花费已成为节庆互动重要开支,更是反映不同民族对服饰风格、配饰和审美旨趣的追求。云南不同民族在过年过节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一群青年男女邀约一起踏青、野炊和聚餐,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不同民族节日饮食习俗也差异较大,但是糯食作为较为普遍的节日饮食类型,往往与特定的节日联系。在布依族的牛王节、哈尼族的“噶通通”和新米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新米节等节日活动期间,糯食作为必不可少的美食。云南的布依族和壮族会在清明节时制作风味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主要是用黄姜、红兰草和糯稻为主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出不同颜色的天然染料。

云南民族节日期间,每个民族都会根据相关习俗的传统举行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游戏竞技活动,如麻栗坡县、河口县、金平县的苗族会在“花山节”期间举行爬花杆、射弩、斗鸡、斗牛、斗角、赛马和射弹弓等游戏竞技活动,个别项目还会设立奖项和奖金,激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云南布依族会在正月节庆期间组织一种集体育竞技、娱乐和游戏于一体的活动,称为“轱辘秋”。此外,在节庆期间还有夹板秋、甩秋、鸡毛毽、仙茅球、香包和陀螺等游园竞技比赛活动。而纳西族正月二十日的“白沙农具赛会节”,远道赶来的各族农民云集白沙街,邻近村寨则几乎是全家盛装前来参加。街道两旁不仅摆放着各式农具,还摆满了各种小孩玩具及土杂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楚雄牟定彝族举行“三月会”,楚雄、南华、姚安、大姚、元谋、禄丰等地的彝族人民以及附近的白、回、藏、苗、汉各族人民都跋山涉水,远道而来。节日期间,牟定县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除物资交流外,还有群众的大型民间集体舞“左脚舞”。

在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上敲锣打鼓的民间艺人 (王亚军 摄)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方式,并逐步影响到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感观。越来越多的云南各族人民走出村寨,或者从都市再回到村寨,对待民俗消费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需要综合性的载体,尤其是官方组织的综合性的活动,如商贸旅游博览会就是集商贸交易会、学术论坛、商品展销、文化节、篝火晚会、体育竞技比赛和民族原生态艺术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经济、体育交流合作、交融和谋发展的盛会。

猜你喜欢

交融传统节日仪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真美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