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新闻中“新黄色新闻”现象探究

2024-01-29裴悦文

新闻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

裴悦文

【摘   要】随着短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网络上渐渐出现了一种由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新闻短视频,这些被媒体贴上黄色大字标题配以网友评论或当事人采访的“新黄色新闻”大多呈现出低质量、同质化等特点。“新黄色新闻”的大量涌现离不开受众偏好的变化、UGC内容创作为媒体带来大量素材,以及媒体逐利等因素。这类短视频给媒体形象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的当下,应破除对数据流量的过度追求,发挥好守望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新黄色新闻

近期,有这样一种短视频大量涌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同时在一些主流媒体短视频账号中也屡见不鲜。这是一种以黄色大字幕作为标题并加以简单“采访”的短视频,其时长较短,内容浅薄,却总能获得非常亮眼的传播数据。这类视频被受众称为“新黄色新闻”,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究竟缘何泛滥于互联网?这一现象又会对新闻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对主流媒体在生产新闻短视频的过程中带来哪些新思考?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

一、“新黄色新闻”——黄色新闻的短视频新形态

黄色新闻的说法滥觞于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之间的商业竞争,赫斯特的《新闻报》同普利策的《世界报》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因而把以这两个报纸为代表的具有煽情性的新闻报道类型称为黄色新闻。[1]这是一种以夸张、煽情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眼球,为传媒带来注意力经济,并通过低售价、高发行量赢得高利润的办报模式,给当时的美国受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黄色新闻”说法继承于“黄色新闻”一词,目前学界对此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但早在互联网自媒体发展初期,周丽君曾对自媒体时代网络黄色新闻泛滥的现象作过研究,认为标题党泛滥、内容低俗化、原创抄袭等自媒体乱象都是当前网络黄色新闻的表现。[2]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短视频逐渐“黄色新闻”化。向烨通过抖音短视频与黄色新闻的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出抖音短视频与19世纪未兴起的黄色新闻虽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的传播模式较为相似,即通过夸张的标题和内容等方式实现二级传播、多级传播的指数扩大。[3]当短视频逐渐向新闻领域渗透,短视频新闻内容也在近两年呈现出“去严肃化”趋势。学者窦锋昌、孙萌认为“新黄色新闻”属于消遣型新闻,都有着鲜明的共性,即由作为生产主体的各类网络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精心的包装和设计,给琐碎的新闻事件或生活趣事赋予鲜明的标签或文字,并搭配带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内容。[4]

除此之外,这类视频内容通常会加上网友或当事人的几句真假不明的描述或毫无营养的简单回应,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当时觉得挺好玩的,随手记录拍下来发到网上,没想到后来就火了”。在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很多短视频平台中,越来越常看见这类视频,这些视频内容往往无关痛痒,让人看完之后甚至产生“就这?没有新闻可以不发”的想法。西方沉寂已久的黄色新闻似乎借着短视频爆火的东风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另一种形式复活,并且开始侵蚀主流媒体。由于数量众多,以至于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并自然而然地将其作为短视频新闻的代名词。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具有这样特点的短视频新闻称为“新黄色新闻”短视频。

二、主流媒体“新黄色新闻”短视频的表征

(一)新闻要素缺乏,虚假信息频出

“新黄色新闻”短视频表现出的特点首先是内容大多轻松幽默,但内容质量都较为低劣,且大多缺乏新闻要素,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符合新闻的定义,而更像是一条条“段子”。“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在内容上各有不同,但都以吸引受众眼球为目的。这类视频有些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有些是拿几年前的旧闻充当新闻,受众很难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甚至是虚假信息或自编自导自演的摆拍视频。例如,“巨流视频”发布的一条“女儿发现妈妈做月嫂20年存款近500万”的短视频,内容为“张女士”称帮妈妈注册网银后发现在上海做了20年月嫂的母亲账户余额竟高达482万元。这条配以“张女士”本人接受电话采访录音的短视频之后却被证实“张女士”承认银行卡截图非自己所有,“月嫂妈妈在上海工作20年”实则是为博流量而杜撰的噱头。

(二)内容制作模板化,相似套路不断重复

“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在内容制作上有着一套固定的模板,这些视频多是对网友拍摄视频的二次转发,并在新闻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形成一套流水线、模式化的统一样态。首先是醒目的黄色大字标题加上网友精彩评论,其次是声音运用轻松欢快或紧张悬疑的背景音樂配合现场声和当事人的采访,不含血腥暴力内容,没有道德包袱且画面分辨率较低。这样流水线式短视频新闻如“狗子陪主人去KTV唱歌 接歌熟练 卡点准确——网友:低头是在查拍子呢”“年轻人的游湖方式——网友:不得不说,老舒服了”“男子清明祭祖被导航带偏——网友:全网拜山最拼的一组”……诸如此类形式统一的标准化视频内容被一些媒体大量“复制粘贴”,让短视频新闻生产越发具有阿多诺“文化工业”的属性。

(三)新闻价值稀释,“标题党”夺人眼球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总和,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5]显然,一些格调不高的“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大多只具有趣味性,并且这种趣味性也有着媚俗化的倾向。这些视频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里短,或是带有戏剧性的各种奇闻异事。它们的新闻价值普遍不高,其存在或许只是为了博受众一笑。例如“大象新闻”抖音号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女生坐飞机过安检时脱掉长筒靴——‘很社死,路过的人都要看一眼’”,视频只有短短的8秒钟,画面是一女子光脚抱坐在安检旁的椅子上,配以当事人海女士的电话采访内容“看到我长筒靴之后,他让我脱掉,装在框里面拿走了,我就光着脚在那里等了五分钟。”就制成了一条短视频。而像这样毫无内涵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充斥在人们生活中。此外,更有一些视频用耸人听闻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甚至制造“标题党”新闻,看似吸睛,实则内容空洞,这些信息内容披上新外衣,通过新渠道进行传播,却依旧摆脱不了旧时“黄色新闻”的身影。

三、主流媒体“新黄色新闻”短视频泛滥的成因

(一)受众偏好变化,符合算法底层逻辑

互联网技术使人们从信息匮乏时代步入信息过载时代,面对海量新闻信息,相较于严肃的硬新闻,“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戏剧性,让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用户能够获得轻松快乐感而短暂地忘却生活中的压力。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精确提取用户的兴趣特点建构模型,将提取到的用户兴趣与新闻特征相似度进行对比计算,进而不断向用户推送匹配内容。其底层逻辑与西方历史上的自由主义新闻观相似,通过鼓吹点击率,让不同质量和种类的信息对用户的“个人头条”展开竞逐,企图复现电子媒介中的“观点的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6]用户、媒体被短视频的算法逻辑所豢养,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使“新黄色新闻”短视频获得传播力上的加权,加速了“新黄色新闻”在短视频平台的复活。

(二)媒体自采式微,UGC成主要素材来源

互联网去中心化、技术赋权个人的特点增加了个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机会,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产,个人话语权提高,更有机会深入媒介内容生产、分发系统中,UGC(用户生产内容)超越PGC(专业生产内容),成为平台中主要内容生产方式。[7]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视频制作方式越来越简单化,普通受众通过简单的拍摄剪辑等操作即可将内容发布至短视频平台,这些自媒体生产者已然成为一些社会议题的发声者和主导者,越来越多生活化的内容成为自主采写主动性降低、创新倦怠下的新闻工作者的主要素材来源,媒体将这些内容转发或是对内容精华部分进行提取,二次加工制作成新闻切条进行发布。因而,普通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成为“新黄色新闻”短视频的内容来源。例如2023年4月30日,某网转发了账号名为“音乐老师花开富贵”的幼师黄老师的一则手指舞儿歌短视频,配以标题“幼儿园老师用温暖的歌曲带给‘花朵们’温馨的童年”发布,这样一条无时间、无原因,只有人物的二次转发的视频不仅给其带来较高的流量数据,更是带火儿歌《小小花园》及黄老师本人。像这样越来越多普通短视频平台用户随手发布的小事成了媒体追寻的热点,经常登上热搜榜单。

(三)“内容为王”理念解构,媒体“向流量俯首”

融媒体的跃迁发展对主流媒体新闻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容为王”理念被新闻媒体奉为圭臬,它要求新闻从业者不断提升新闻产品质量以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然而,当下互联网信息的瞬息万变给媒体带来速度和质量的双重考验,如何获得更高的流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面对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所带来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巨大成本和不甚理想的关注度,一些媒体逐渐将“内容为王”抛诸脑后,而是向流量带来的快速高效的收益低头,迎合下沉市场的受众需求,向娱乐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用户关注度、自身知名度,进而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和推广效益。“新黄色新闻”泛滥于短视频平台,离不开一些媒体对流量的过度追逐。

四、主流媒体“新黄色新闻”短视频隐忧之反思

(一)对新闻伦理的挑战,降低媒体公信力

“新黄色新闻”短视频不可避免地带来对新闻真实、客观以及伦理方面的冲击。一方面,它占据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分散了人们对真实新闻的关注,造成了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另一方面,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毫无营养的视频,也会进一步削弱新闻的专业度,降低媒体的可信度。再者,此类视频并非媒体自采和原创,而是大多转自或截取自用户生产内容,有些内容并未公布或者标出视频原作者,这样势必也会对用户版权和隐私造成一定侵犯。媒体娱乐化新闻短视频的大量发布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赢得观众,实际上却令受众失去对媒体的信任。

主流媒体应该认识到,制作和发布“新黄色新闻” 短视频可以带来偶然的“爆款视频”和较为可观的流量数据,但长此以往会对媒体自身的口碑造成伤害。正如不少网友在“新黄色新闻”短视频评论区中留言,“真的没有新闻,可以不发”“如果一定要发还不如发天气预报,如果担心发不准就发昨天的”,这些无奈的调侃之语恰恰反映了受众对于个别媒体发布毫无价值内容的不满。因此,新闻媒体要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要畏流量,也不能唯流量,在兼顾大众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同时,政府部门更应建立并完善一套互联网生态下自媒体生产者的道德规范准则,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从源头上对“新黄色新闻”短视频加以把关,以减少此类新闻的传播。

(二)对媒体资源的浪费,对社会文化的消解

媒体如果频繁产出肤浅化、娱乐化的内容而不愿花费时间精力深耕深度报道,不利于新闻质量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对媒体资源的浪费。诸多“新黄色新闻”是基于对用户生产新闻的二次编发,持续生产“新黄色新闻”不仅存在着违背新闻生产规律的风险,当一些小事或夸张猎奇内容被当作媒体流量密码而泛滥于网络平台时,更是不利于形成健康、优质的新闻内容生态。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言:“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新黄色新闻”强化了信息的娱乐功能,但对事件的深层意义挖掘和告知较少,它像一种精神鸦片,逐步消解着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无形中绑架了人们的理性思维,降低了全民数字素养。面对“新黄色新闻”之迷思,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更应发挥其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引导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的优势,破解算法桎梏,生产更多权威、有深度,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以优化网络生态,在短视频赛道实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升。

五、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短视频新闻是媒体融合的产物,短视频的碎片化和社交化场景传播使得新闻报道更具现场性。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优质的短视频新闻在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但当大量的“新黄色新闻”泛滥于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中时,就不得不引发深思:媒体在进行短视频新闻创作时是更注重短视频这种表达形式还是更注重新闻的本质?诚然,新闻媒体需要生产接地气、满足受众需要的新闻,合理利用受众提供的素材,但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在争取数据和流量的同时要放弃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新闻媒体除了要实现趣味性与其他新闻价值要素的关联耦合,做好内容把关,更应主动破除媒体自身对流量的过度追求,以及算法逻辑带来的影响。既要做到贴近群众,又不能一味迎合,必须发挥媒体守望社会的作用。

注释:

[1]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J].新闻前哨,2010(10):29-30.

[2]周丽君.自媒体时代网络黄色新闻泛滥的反思与防范——以“二更食堂”关停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23):59-60.

[3]向烨.个人话语建构变迁:黄色新闻与抖音短视频对比分析[J].视听,2021(03):177-178.

[4]窦锋昌,孙萌.消遣型新闻的新闻价值与底层逻辑[J].青年记者,2023(13):13-16.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329-335.

[6]陈昌凤,师文.个性化新闻推荐算法的技术解读与价值探讨[J].中国编辑,2018(10):9-14.

[7]胡泳,张月朦.互联网内容走向何方?——从UGC、PGC到业余的专业化[J].新闻记者,2016(08):21-25.

[8]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作者: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短视频新闻主流媒体
用好短视频新闻 推动媒体融合创新
短视频新闻创作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
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及前景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