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悟透·做实: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读本教学策略建构

2024-01-26潘泉伟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本特色学科

潘泉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1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高中《读本》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指向素养。虽然《读本》教学已开展两年有余,但是如何用好学好高中《读本》,从而更好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仍然是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从读懂、悟透、做实三个维度对高中《读本》教学策略建构谈几点思考。

一、读懂:拓展理论的广度

读书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读本》纳入高中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其初衷也正是在于“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理论思想的广度。因此,“读”这一活动应该是高中《读本》教学的应有之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读”“研读”“诵读”三大各有特色、相得益彰的活动引领《读本》教学。

(一)听读经典,提升兴趣点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莱斯里认为:“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并不是从简单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开始,而是首先诱导学生的读书兴趣。如果学生能够每天听读故事,以此往复,学生想读书的想法就会油然而生。”所以,听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形式。就目前而言,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听读媒介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快捷化的特点,理论思想正在通过有声读物走进大众生活。学生可以借助有声读书机、手机App、电台广播等大众传媒听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兴趣,提高效率,感悟经典。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App 听读原著、时评文章、经典故事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App 听读微课程、评论精选、习大大故事会等。

(二)研读原文,贯通联系点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是我们党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在高中《读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加强《读本》研读。这就要求学生:

一是要原原本本地读,认认真真地读,老老实实地读。要把《读本》的前言、正文、辅助图片、延伸阅读、学习思考、习近平金句结合起来读;要把《读本》原文、经典原著(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在浙江》)、系列讲话联系起来读。

二是要统筹整合地读,互为补充地读,衔接配套地读。高中《读本》与其他学段《读本》,与高中政治统编教材秉持共同的价值追求,遵循共同的设计思路,相互观照、相互映衬,因此,要把三者的学科内容加以比较、梳理、整合,并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读。

三是要有创造性地读、有系统性地读、有导向性地读。要在大单元、大概念的统摄下,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围绕大概念展开研读。比如,学生可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大概念展开高中《读本》研读活动;要把“读”和“研”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带动思考、判断、探究、评议、选择等“研”行为。

(三)诵读金句,激发情感点

情到深处自然浓,诵读是对经典的致敬。习近平系列讲话引经据典,巧用修辞,通俗易懂,意义深远,彰显话语魅力。比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讲道:“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这句话深入浅出,对问题鞭辟入里,读来又能朗朗上口,适合诵读。因此,在高中《读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时间、创造空间,给学生打造一个诵读金句的舞台,如金句诵读大赛、午间诵读角等。

总而言之,学生应通过“听读”“研读”“诵读”三大活动,经历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理论思想的广度。

二、悟透:彰显理论的深度

悟透,就是要融会贯通,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理论思想的深度。在思想政治统编课程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体验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并直指学科核心素养,是值得也是有必要在高中《读本》教学中进行借鉴和改进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典型性的情境、设置序列性的任务,设计合理性的评价来组织高中《读本》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任务和评价中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一)情境导学,探寻生活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指出,应力求凭借相关情境的创设,提供综合的视点,提升综合能力,要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力求可操作、可把握。因此,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情境必须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典型的情境应该体现真实的困境和挑战,并与学科内容相适切,让体验活动真正具有“活动”的特性和可能性;复杂的情境应该具备全面反映学科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特质。比如,笔者围绕 “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大概念开展高中《读本》教学时,为解决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学科内容,创设了以下情境。

某市盛产茶叶,但常年遭遇丰产不丰收的状况,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

(1)生产困境:茶产品品质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利用率低;茶叶农残指标高。

(2)流通困境:农户以线下营销为主;茶叶出口遇冷;茶叶物流交易垄断。

请针对困境,开发设计一款茶叶新产品、完成一份新产品说明书,并阐述理由。

上述情境包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可挖掘的学科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学科内容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从而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能力和价值导向,体现出情境的素养功能。

(二)任务激学,展现执行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任务具体可分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四大类,大致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四个维度。笔者发现,任务设置首先要对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常识之间统筹联系起来,实现学科内容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其次,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并统筹情境和教学目标,设置序列化的任务。比如,笔者围绕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大概念开展高中《读本》教学时,在“模拟外交”活动中,设置了以下学科任务。

学科内容 学科任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则: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自主思考:从“历史责任”和“现实国情”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倡导不同国家有区别责任的原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发展好周边关系、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阅读分析:阅读《读本》P109、P110,分析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等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依据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运筹好大国关系、维护好多边关系建言献策:请你为弥合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分歧提两条具体建议

上述任务把“学科内容”和“学科任务”横向联结,纵向贯通,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直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评价促学,赋能生命力

评价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高中《读本》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因此,评价环节要注重多主体的评价,实现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多时机的评价,实现课中评、课尾评、课后评相结合;要注重多维度的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多方式的评价,实现语言激励、行为点赞、量表打分相结合。比如,笔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大概念开展高中《读本》教学时,在“模拟外交”活动中,设计了以下评价。

评价量表

上述评价选择了“评选最佳外交官”的形式,采取了小组互评、课中评、过程性评价、量表打分的形式,以评价赋能,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开花结果。

三、做实:提升理论的温度

做实是思想政治课程担当铸魂育人使命的关键落脚点。高中《读本》教学凝魂聚气的关键也在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理论思想的温度。可见,课后实践活动理应成为高中《读本》教学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真实的情境、充足的资源,也为落实核心素养锚定了坐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结合时代要求,通过“职业体验”“理论宣讲”“田野调查”等课后实践活动深化高中《读本》教学。

(一)职业体验,提升实践性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劳动的青春最光荣。新时代的青年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高中《读本》教学要面向学生的未来,要指向学生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形成并调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合力,广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比如,“三走进”活动(走进镇街、走进村社、走进企业)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学生在镇街、村社、企业的支持下,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宣讲、交通指挥、挂号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体验社区文秘、家庭教师、电台主持人、图纸设计师等职业,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理论宣讲,深化认同性

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宣讲是学生深化高中《读本》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党的理论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有效形式。学生通过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注重传播手段的创新,要积极构建形成报、刊、网、台、端相结合的宣讲手段,以多样的手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要注重传播形式的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推广开来。比如,学生以美术微党课、音乐微党课等形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重温一部部经典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并讲好其中难忘的红色记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时代的共富故事。

三是要抓好宣讲内容这一关键,学生必须读懂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升理论涵养。

(三)田野调查,展现社会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田野调查是最可靠的研究方法,能获取最忠实的一手资源。学生通过田野调查活动可以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笔者围绕“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这一大单元开展高中《读本》教学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统筹学生课后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走访宗庆后、南存辉、李书福、丁列明等浙江企业家,探索浙江如何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等浙江基层治理的典型活动,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生可以通过走访古村落、文化遗址、文化馆等场所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生可以通过走访学校、企业、医院、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了解民生,形成议案,建言献策,推进社会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环境创新方案,参与青少年环境论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系列课后实践活动可以深化高中《读本》教学,提升实践能力,收获实践自觉,真正做实真理。

在方寸课堂,感悟理论的力量;在广阔天地,体会实践的自觉。总之,学好用好高中《读本》必须要以读懂为前提,以悟透为基石,以做实为关键,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高中《读本》活动型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高中《读本》的铸魂育人作用,使其真正直抵心灵、启迪智慧、引领发展,以扶正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猜你喜欢

读本特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雏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的特色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