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分析视域下“课赛融合”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4-01-26邱艳敏孔祥鑫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创新模式职业能力

邱艳敏 孔祥鑫

摘要:职业能力竞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改革综合育人新模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竞赛的理念、标准、模式,以赛题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分层次、重能力、多元考核的“课赛融合”教学新模式,課程中融合竞赛,竞赛推动课程教学创新,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助学”。数据分析视域下评价“课赛融合”教学的应用效果,重构与优化学生学习路径,助力教师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课程和竞赛的契合度,监督教学过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提高,引领学生职业能力迅速成长。

关键词:数据分析;课赛融合;创新模式;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5-008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现今,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早已在各高校开展起来,如何依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特点、评价考核机制、学生层次,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目标。数据分析视域下的“课赛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各类竞赛项目,使学生不是单调枯燥地学习课程理论知识,而是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并借助数据技术赋能,全面推进个性学习、智慧教学、科学测试、智能评价的实践研究,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顺应综合育人实践创新的发展趋势。

1 基于大数据的“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不仅反映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宗旨和理念,而且也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分析视域下的“课赛融合”是将课程与比赛相结合,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价值导向,以赛题作为载体,把竞赛项目以及竞赛考核纳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竞赛的内容、考核项目等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将竞赛与课程融为一体,在项目竞赛中整合、衔接跨学科课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竞赛与课程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1]。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竞赛项目的参与度、完成度、课程目标达成度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实用性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此促进学生学、教师教、科学测、智能评的深度改革,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引入竞赛驱动机制,课程中融合竞赛,竞赛推动课程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课赛融合”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延续性、贯通性和拓展性,摆脱了时间、场地和地域的限制,使得课内、课外得以延伸。学生的学习与实操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实现,教师的教学与监督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和设计来实现,利用数据技术对大量的教学数据客观地、多维度地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师及时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与策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特别适合新工科类实践型课程,这样既完成了常规教学,提高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将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竞争环境。

2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1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是将竞赛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作用。该模式的构建既要突出多维度、分层次、重能力、多元考核,还要考虑竞赛项目和课程的衔接性。该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优化整合学习资源、竞赛项目的优化选取、课赛教学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制定等部分。

1)优化整合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采用开放、整合、分享的方式,教师将整合后的课程PPT、项目视频、竞赛任务、学科App等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优质的论坛、公众号、视频资源等分享至教学平台,使得学习资源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螺旋上升的状态。

2)竞赛项目的优化选取。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创立于2008年,由教育部高校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教指委等联合主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3]。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每年举办一次。结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主要选取软件应用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两种竞赛类别,通过研究赛项规程,将竞赛要求、竞赛内容和活动等融入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活动中。

3)“课赛”教学活动设计。

“课赛”教学活动设计以课程教学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等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内容紧跟教学实际,将竞赛标准、竞赛内容和活动融入课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按照竞赛的要求和标准来指导和改革教学,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助学”。

借助教学平台线上教学活动设计:资源分享—竞赛项目分析—项目任务发布—监督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布置拓展任务—分析监测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和项目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程知识点预习—竞赛项目专题交流、讨论—实现项目功能—完成课后任务拓展—生成学习成果报表。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对竞赛项目任务进行重点知识讲解、任务解析、知识脉络梳理、竞赛项目完成点评,个性化辅导;学生线下课堂中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展示竞赛项目成果、小组经验交流分享;师生之间共同研讨、项目功能测试、项目实施评价等。

4)考核评价制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计算机等专业课程大多是实践型课程,重点注重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课赛”教学模式,实现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竞赛项目的方式贯穿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真正体现出课程实用性的价值。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把学生的理论成绩、课堂表现和竞赛项目完成情况都要考量进来,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理论成绩补充的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竞赛视频的学习、项目完成情况、线上直播讨论参与度和学习成果报表等方面统计得分;总结性评价通过线下课堂表现、课堂交流探讨、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由任课教师和项目组长打分评定;理论成绩通过学校统一考试按比例核算补充总成绩。

2.2 “课赛融合”教学实施过程

本文“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既要强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兼顾竞赛项目和课程的有机融合。由于竞赛项目比较庞大,有的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有的善于理论分析[4],有的敢于创新,因此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竞赛项目功能、项目测试、成果展示,理论知识点、项目视频的学习以及讨论答疑、经验分享等以个人形式进行。“小组+个人+指导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既鼓励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适应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彰显个性兴趣、分层次的培养发展。“课赛融合”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开展的Java程序设计、Web开发课程作为“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在课程中融入竞赛的理念、标准、模式,以赛题为载体,掌握课程基本内容,达到课程基本要求,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知识传授、实践训练和素质培养并重。根据竞赛项目难易程度和学生人数进行教学分组并设计教学考核技能表,按照竞赛评分要求进行训练和考核,营造竞赛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意识,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优秀学生,引领其加入项目开发团队中,为提高竞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做储备。

2.3 数据分析视域下“课赛融合”应用效果评价

1)数据可视化表达

大数据平台总体上可以对学、教、测、评、管等五类数据进行汇聚与分析,可以精准地对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形成数据报表及可视化画像,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从教师、学生层面看,数据分析视域下生成的各种报表,可以帮助教师完善优化“课赛”教学活动设计,提高竞赛和课程的契合度,了解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分层次、个性化辅导,多维度、多元化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能看出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最终生成的成果自画像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表现。

“课赛融合”教学的实际应用,通过从学生学情、活动进度、竞赛项目完成度、课程达成度、学生学习成果画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数据分析得出,课程达成度符合课程标准,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预期目标效果良好,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项目分析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有了明显提升。

2) 近两年“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课程合格率、优秀率比较

表1是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Web开发、Java程序设计课程近两年采用“课赛融合”教学模式优秀率和合格率的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课赛”模式的课程优秀率和合格率都高于院系总体情况,院系总体情况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变化幅度很小,而Web开发、Java程序设计两门课程的优秀率提升很大,幅度提升了将近7%。说明“课赛融合”教学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上面是对2022-2023学年四个班级146人进行的课程问卷匿名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了学生较高的反馈评价,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称赞,满意度很高。

4)“课赛融合”助力我校提升职业素质能力

职业能力竞赛已成为重要的职业教育活动,学校也出台了关于参与竞赛并获得荣誉的考核激励措施,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奖励,在评选优秀、评选先进时给予相应加分,对教师职称晋升适当倾斜等,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大力提倡职业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益于“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近两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系学生对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赛事的参与情绪高涨,参赛人数比例大幅提高,取得的竞赛成绩有很大突破,保障了竞赛的传承与发展,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3 结束语

利用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能够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课赛融合”既能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课堂管理效率,重构学习空间,推动多维度分层次教学,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了“以赛助学、以学促赛”共赢的目标。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为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新的路径。数据分析视域下的“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冠男,高哲,倪铭阳.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以辽宁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0):210-211,216.

[2] 葛虹.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基于前瞻性项目的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99-108.

[3] 趙云峰,曾磊.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模式创新研究:以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例[J].高教学刊,2023,9(9):69-72.

[4] 井新宇.技能大赛引领课程体系与“课赛” 融合的改革与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77-81.

[5] 唐子蛟,封旭.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6):216-217.

[6] 王立敏.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46):121-124.

【通联编辑:王 力】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创新模式职业能力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