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财政资金质效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2024-01-22李丽君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1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农业

李丽君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江苏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供给、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江苏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规模达1108.17亿元,实现7连增。近日,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处长李海峰接受了《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的专访。

《当代农村财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在支持充盈“大国粮仓”方面,江苏财政做了哪些工作?

李海峰:我们始终秉持一个宗旨,就是要扛稳重任支持充盈“大国粮仓”,以“农业强”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坚实基础。一方面支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粮食高产稳产“吨粮田”。保障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首要任务。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的人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一是聚焦夯实基础,持续有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2022年,我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从每亩1750元提高至3000元,由省级财政承担地方财政投入的主要支出责任。2021—2022年,省财政统筹安排省以上财政资金153.45亿元,带动全省各级财政实现投入202.55亿元,支持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790万亩。2021年,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激励表彰。二是聚焦稳定预期,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每年下达补贴资金超过60亿元,惠及1000余万户农户。为有效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累计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5.21亿元,切实稳定农民预期,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研究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补贴方案,在中央财政每亩补贴150元基础上,省级财政再补贴170元,进一步调动种植主体积极性。三是聚焦提升能力,强化农机和种业基础支撑。稳定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给予重点支持。累计下达补贴资金23.22亿元,对补贴品目内的机具应补尽补,确保政策效益普惠共享。突出保重点、保安全、保关键、促升级“四个关键”,统筹安排3亿元,支持开展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和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加快补齐设施农业、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发展短板。在全国率先启动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围绕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粮油作物、畜禽水产等核心种源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以目标成果为导向的财政支持机制,立项项目142个,总预算5.08亿元。四是聚焦防范风险,筑牢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统筹下达省以上资金8.82亿元,支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开展小麦“一喷三防”、草地贪夜蛾等病害防控工作,做好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统筹下达5.3亿元,加强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支持养殖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运输环节检查消毒及染疫动物应急处置。下达防汛抗旱资金12.75亿元,用于汛前汛后重点险工隐患的应急处置和抗旱翻水,全省防汛抗旱预警及应急能力有效提升,防洪减灾经济效益显著。

另一方面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创新驱动的“强引擎”。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支持做精做活“土”“特”“产”三篇文章。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支持乡村产业发展。2021—2022年,省财政累计统筹超过110亿元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聚焦规划先行、任务引领,研究制定《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方案》《“十四五”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中央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扶持任务清单,引导市县在完成粮食稳产保供任务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聚焦农业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安排资金14.29亿元,打造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1个省级产业示范园、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1个农业产业强镇。聚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下达资金6.8亿元,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围绕区域性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聚焦农业品牌赋能推广,下达资金5亿元,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支持开展“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及农产品宣传推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聚焦渔业高质量发展,下达资金21亿元,支持开展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射阳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和省级沿海渔港升级改造、连云港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及渔业加工冷藏等设施设备发展等,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二是突出关键环节,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支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累计下达项目资金2.4亿元,支持江苏现代农业重大核心技术、单项关键技术以及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每年立项超过200项。支持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下达资金5.62亿元,支持基层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农技人员培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推广等;建立健全“专家+团队+基地”的转化推广模式,将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有机衔接,全省已有25个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140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360个产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支持完善亚夫科技服务体系,下达3000万元,依托省农科院选派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建立30个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科技服务。

《当代农村财经》: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财政支农工作部门是如何统筹兼顾推进乡村生态宜居,让“农村美”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的?

李海峰:统筹兼顾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就是要让“农村美”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一方面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围绕推进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下达6.2亿元,支持粮食和油料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建设,强化新型肥料等绿色肥料产品及生物农业等绿色防控产品投入。二是围绕落实中央试点政策和我省试点部署,下达33.2亿元,落实中央轮作休耕试点实施方案,开展400万亩粮油、粮豆轮作;在16个县推进中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在30个村开展“戴庄经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支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多种形式综合利用,并支持有条件地区扩大生态型犁耕深翻试点和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三是围绕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三类船舶”专项清理整治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省级财政保障方案,下达奖补资金12.3亿元,清退涉渔“三无”船舶等1100余艘,推动内陆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及养殖尾水处理到位。安排经费1.2亿元,保障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在国家六部委组织的長江禁捕退捕综合考核中,我省连续获得优秀等次。

另一方面坚持系统治理,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近年来江苏财政大力支持水利事业发展,持续推进系统治理,确保水韵灵动、河湖安澜。一是紧扣治水兴水,保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21—2022年,省财政累计安排省以上投资392亿元,重点支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吴淞江(江苏段)整治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支持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等,有效提升我省流域防洪、区域引排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二是紧扣护水守水,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累计下达省以上水利发展资金126.19亿元,支持中型灌区建设、农村水利管护、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河湖管理、水资源节约与管理等,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每年安排4亿元,支持洪泽湖沿湖6县(区)开展综合治理保护和退圩还湖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省沿湖6县(区)7066条住家船、49条餐饮船全部处置完成,近2万住船渔民上岸安居。三是紧扣依水傍水,支持水利生态建设。我省先后有4批8个县(市、区)列入财政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共获得中央补助资金7.6亿元。截至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县项目已经完工,建成了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县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2021年起,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列为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省财政累计安排5.94亿元,对符合考核标准的地区给予奖补。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7503条(段)、2.92万公里,覆盖率达37.7%。

此外,坚持强基固本,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支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累计下达农房改善奖补资金60亿元,支持苏北地区完成32.45万户农房改善,建成新型社区876个,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清零”;支持全省完成10.18万户农房改善指导性计划、建设1.1万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二是支持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研究制定“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省级保障政策,科学合理测算省级补助标准,统筹下达省以上资金3.88亿元,支持农村户厕新建和改造,夯实长效管护责任。三是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累计下达8.06亿元,支持全省建成59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四是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累计下达资金14.8亿元,支持各地建成农民反映强烈、需求迫切、受益直接的村内道路等公益事业项目7500多个,成为深受基层普遍欢迎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当代农村财经》:近年来,国家公布了很多关于农民收入的数据,促进乡村发展,除了启动设施建设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帮助农民寻找一些增收渠道。请您介绍一下,在解决农民的收入和就业问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海峰:省财政坚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用“农民富”提升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成色。一方面守底线强保障,支持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十四五”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省财政按照“四个不摘”的政策要求,全面梳理调整脱贫攻坚期由省财政厅牵头的32项帮扶政策,确保财政帮扶政策有序衔接、平稳过渡。一是健全完善财政保障制度。制定省财政厅贯彻落实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17项财政支持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具体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研究制定《江苏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印发出台《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资金的支出范围、分配因素,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二是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调整设立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21—2022年,统筹下达省以上衔接资金23.2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低收入人口帮促、省定重点帮促村发展、重点片区和黄茅老区建设等,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发展长效机制。三是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累计下达7.7亿元,支持1282个村因地制宜精选扶持项目,聚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

另一方面聚资源强优势,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是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下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28亿元,支持淮安市淮阴区红色刘老庄、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南京市溧水区晶桥乡村振兴项目等5个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其中,红色刘老庄示范区项目获评为A等次。二是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加快发展。省财政每年在衔接资金中安排1亿元,支持全省29個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村集体产业发展领域投资项目建设,推动相对薄弱乡镇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十四五”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考核和绩效评价中,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田建设、水利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水库移民扶持等专项资金连续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省厅农业农村处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2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53.8亿斤的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蔬菜产量稳居全国第4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1.8%和8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是全国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稳居全国前列。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