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不知”,始知也

2024-01-21方敏芬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盈科硬壳后山

方敏芬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生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坐】因为。

《论语·为政》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告诉子路乃至世人,“不知”不是智者的界限,认识“不知”,求真务实,方是智慧之道。

然而后人总会犯不懂装懂、以“不知”为知的错误。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碰到了从未见过的菱角,连壳一起吃。别人提醒他,他反而是吃了硬壳嘴更“硬”:“欲以清热也。”意思是这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再问他:“莫非北方也有菱角?”不问倒还好,这一问闹出更大的笑话,前山后山都被他“种”出了菱角。想来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歌词:“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手中的船桨怕是要改成登山杖了。

想必同学们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哑然失笑,笑北人不懂装懂闹了笑话。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又何止少数。同学们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多时候为了面子,也不会在别人面前说一句“不知道”呢?单元练习错题讲解完,给学生们留下提问时间,却少有人提问。问:错的题目都会做了吗?没有一个学生说不会做。于是随即进行抽查,一份已经做过、讲过的练习,再做时,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错。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知”不可怕,“不知为知”才可笑。拥有谦虚务实的心态,怀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保持学而不辍的状态,那么“不知终可知”,北人也可成識菱的专家。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本就无止境,某种意义上人人皆“无知”,所以别怕“无知”。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比已经知道的东西更重要。这意味着你了解当下自己知识的上限,明白需要突破的方向,这难道不比沉溺在已经获得的知识里更令人振奋吗?李时珍熟读医书,博采众长,为了重铸医学典籍,仍然会向市井间的“渔樵耕读”请教,终成《本草纲目》。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为了求学,二十来岁时和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一个班里学拉丁文,对别人的嘲笑置若罔闻,从一名捕鱼的青年成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他靠的就是以“无知”求“有知”的精神。知无涯,自当奋楫学海。胡适先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知“不知”,再学而知之,保持知行合一,同学们终将成为智者。

此文为明代作家江盈科所著,短小精悍,用语幽默,短短数十字,一个鲜活的“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很是生动,是一篇造诣极高的小品文。作者想讲一个道理,却先讲了个故事,可读性与传播性大大增强,道理也讲得更明白。这样的叙事手法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是很值得借鉴的,借事阐理、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得合适都能让文章立意更高、说理更明、用情更真。当然,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多积累、平日里多观察、遇事多思考,这样,在写文章时、在想表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诉诸笔端。

猜你喜欢

盈科硬壳后山
后山苍霭(绘画作品)
后山的遗骨(下)
后山的遗骨
相向相谋:我为盈科做代言
相守相伴:遇见再晚也不迟
相安相受:终圆父子律师梦
相因相生:我因盈科而不同
后山
硬壳层软基特性综述
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