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4-01-20李明桂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22期
关键词:毒蛾虫口林间

李明桂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八英庄分场,河北 围场 068450)

舞毒蛾,又称柿毛虫,为鳞翅目毒蛾科,食性杂、食量大,有超过500种寄主植物,不仅可对针阔类树种产生危害,也会对杂草、农作物等产生危害,常见的寄主植物有柳、栎、槭、山楂、榆和椴等[1]。舞毒蛾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东南沿海、西北和西南等区域,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美洲和欧洲等区域。舞毒蛾幼虫对寄主植物叶片进行取食,使叶片呈缺刻状,发生严重时甚至将叶片吃光,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影响其产量及品质[2]。木兰林场地处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区域内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包括云杉、落叶松和油松等。近年来,该林场内舞毒蛾的发生呈现周期性大发生特点,虫口密度不断升高,对场区内落叶松产生了较大危害。对此,该林场高度重视,加大了舞毒蛾防治力度,目前防治效果整体较好。本研究结合木兰林场实际,对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为林场舞毒蛾防治提供参考。

1 舞毒蛾形态特征

舞毒蛾卵呈稍扁、直径0.8~1.3 mm 的圆形,聚集形成卵块(每块卵块有数百粒舞毒蛾卵),表面覆盖一层绒毛。卵初期颜色为杏黄色,之后逐渐加深成为黄褐色[2]。

舞毒蛾幼虫体表初期为淡黄色,随着龄期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成为黑褐色,胴部有灰色或黑色短毛。舞毒蛾老熟幼虫头部为黄褐色,有黑色纹状背线分布;体长50~70 cm;背部有2列毛瘤,呈凸起状分布,前5 对毛瘤为浅黑或者蓝色,后6 对毛瘤为棕红或者红色。

舞毒蛾蛹呈椭球状,颜色为红褐或者黑褐色,表面覆盖一层黄色短绒毛。舞毒蛾成虫雌雄特点不同,雄成虫表面有灰褐色波状横带,触角为栉状,前翅展开长度23~28 mm[3];雌性成虫有线状触角,翅膀为白色,前翅展开长度28~41 mm。

2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

舞毒蛾每年发生一代,越冬虫态为幼虫(已完成胚胎发育过程)[3]。第二年4月中下旬卵逐渐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幼虫期一般有5 龄,约45 d 左右。刚出壳幼虫在卵块的绒毛上聚集,食物为卵壳,白天取食,夜间聚集在卵块上。幼虫进入2龄后,白天潜伏,夜间出来活动、产生危害。没有充足的食物或被外界环境干扰时,初龄幼虫可吐丝,随着丝飘荡或者坠下,有“秋千毛虫”之称。初龄幼虫有着较强的耐饥饿能力,进入3~5龄后逐渐分散到石头缝、枯叶或瓦块等位置,白天潜伏,夜间上树、取食,产生危害[4]。

进入6—7月后,舞毒蛾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石块等处吐丝化蛹,7月上旬为吐丝化蛹的高峰期,一般化蛹的时间可持续10~14 d。成虫6月底或者7月初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大量羽化期。幼虫胚胎先在壳内发育,之后直接进入越冬休眠状态。在气候干燥温暖、密度较为稀疏、林间树种以寄主植物为主的情况下,舞毒蛾可快速繁殖,舞毒蛾危害较严重区域有寄主植物林间边缘地带、阳坡和与住宅区较近地方。一般存在严重乱砍乱伐现象的区域,林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利于舞毒蛾繁殖,易导致其暴发。成虫有一定趋光性,雄蛾整群在林间飞,雌蛾较为笨重,羽化后不能飞翔,交尾需分泌性诱剂将雄蛾吸引过来[5]。交尾后,雌蛾产卵于主枝、树干或石块等位置,如果外界环境气候寒冷,则产卵部位集中于树干基部,呈块状,上分布有厚厚一层雌蛾腹部体毛,可对卵块起到保护作用,可耐受低温(-20 ℃)、长时间泡水。每只雌蛾产卵400~1 200粒。

3 舞毒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科学监测虫情

对于舞毒蛾的防治,需要强化虫情汇报。舞毒蛾一般先在小范围内产生,逐渐扩散至四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暴发危害。因此,预测预报可较早发现舞毒蛾等害虫源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黑光灯诱集。目前,林间开展虫情预报一般采用黑光灯诱集法。于舞毒蛾成虫大量羽化期,在林间开阔的位置悬挂可诱集虫蛾的黑光灯,天黑打开灯,次日天亮关灯,对诱集到的雌性及雄性蛾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二是性信息素。应用性信息素是一种效果好、无毒且无公害的防治虫害手段。性信息素主要从雌性蛾体内分离提取,在野外舞毒蛾诱集防控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在诱捕器内放一定量的舞毒蛾性诱剂,引诱雄性虫蛾前来,林间诱捕器可每100 m左右设置1 个,如果诱捕器诱集到的雄蛾数超过20 只/个,则舞毒蛾下代幼虫有大发生趋势,因此当舞毒蛾处于幼虫期时须及时复查、尽早防控。相较于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诱杀雄性舞毒蛾的效果较差,用于大量爆发期的种群内有着更好的效果。植物源引诱剂与性信息素合并应用诱杀效果更好,放置植物源引诱剂的诱捕器安置距离为每70 m 左右1盏[5]。

近年来,农林业生产中无人机等先进技术逐渐应用发展,可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应用遥感技术。舞毒蛾为食叶害虫,发生后可导致树体叶片变色、枯萎,可基于这一特征开展监测研究,通过对各时期波段差值进行比较、运算,全面、快速地对食叶害虫危害导致的林冠变化、失叶率等进行监测,进而预测林区内虫害发展趋势。

由于病虫害的监测、预测需要提前准备和较大投资,各地需要结合监测实际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政府从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监测调查等工作。拓宽社会公众反映途径,以对林间的舞毒蛾等虫情及各类病害的发展趋势全面监测、准确预报和及时预警。

3.2 加大营林管理

林间密度及营林管理措施与林木长势有很大关系[6]。可通过调整林间密度、科学营林或选择舞毒蛾不喜食树种进行造林,对舞毒蛾发生的虫口基数及发生程度进行控制。营林管理方面,林间禁止放牧、砍伐等,以对林下植被起到保护作用。在营造人工林时,尽量选择多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精心管理,促使幼树健壮生长。

采伐时要结合林分实际选择科学方法,采伐结束后要采取措施使林分尽快恢复,确保林分均匀郁闭。林间抚育期要控制林冠大小,避免密度过小。

3.3 实施物理防治手段

舞毒蛾卵具有聚集特点,常成片分布,林间舞毒蛾小面积发生且重发情况下,可人工在林间草丛、树干和石崖等位置收集卵块并进行无害化销毁,以对林间虫口基数进行控制。舞毒蛾卵期有8~9个月,利于开展人工除卵工作。幼虫刚孵化还未分散并造成危害时,人工捕捉幼虫并消灭。还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诱集上树幼虫,也可在树下堆放石块对幼虫进行诱集。刚羽化的雌性舞毒蛾常处于静伏状态并集中分布,可人工捕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舞毒蛾的趋光性,在舞毒蛾刚羽化、大量羽化期等关键时间,在林间悬挂频振式诱虫灯,以诱杀成虫。诱虫灯中以黑光灯对舞毒蛾的诱杀效果最好,黑光灯与高压电网配合应用可取得更好的诱杀效果。光源波长不同,诱杀舞毒蛾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一般紫外光对雄虫诱杀效果比可见光更好。舞毒蛾具有可上树、下树的特点,可在3—4月初雌性成虫或越冬幼虫上树前,将树干上宽10 cm左右的老翘皮刮除,选择10 cm左右宽的环保胶带在树干胸径的位置捆绑2圈(上紧下松,呈小群环状),总宽度为15~18 cm,可阻隔舞毒蛾上树。近年来,虫害防治中微波辐射新技术得以推广,其具有无污染、无残留且能耗低的特点,可将舞毒蛾等虫卵用微波射线进行辐照,可显著降低幼虫的孵化率,进而降低林间虫口基数。

3.4 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及保护天敌的方法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降低舞毒蛾的虫口基数效果明显,在幼虫3 龄前稀释3 000 倍后应用,灭杀效率可超过80%。在选择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舞毒蛾的防治时可选择飞防方式,以提高效果。当舞毒蛾幼虫处于1~3 龄时,选择1 亿/mL 杀螟杆菌的菌液,或者0.1 亿/mL 青虫菌的菌液等进行防治,可很好地灭杀幼虫、降低虫口基数,且这些菌可垂直在害虫世代传递,持续在林间产生感染作用,起到长期控制舞毒蛾等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还可在雨季于林间喷施白僵菌粉剂30 kg/hm2左右,可使80%以上的3~5龄的幼虫被灭杀;或者喷苏云金杆菌孢子1 000 倍液,对2~4 龄幼虫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舞毒蛾有较多天敌,现存的天敌生物至少有60 种,可利用天敌生物控制舞毒蛾虫口基数。舞毒蛾处于卵期时,天敌生物主要有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大蛾卵跳小蜂等;处于幼虫期时,天敌生物有黑腿绒茧蜂、毒蛾绒茧蜂等;处于幼虫及蛹期时,常见天敌生物有日本追寄蝇等;另外还有一些捕食性天敌鸟类等,如杜鹃、山雀等。对这些天敌生物加强保护可明显控制舞毒蛾发生,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现有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为了提高林间益鸟的种群数量,提高控制害虫密度的作用,可人工引鸟,将规格24 cm×12 cm×12 cm的木板式巢箱均匀悬挂在林间,悬挂密度为每66.7 hm2挂2 个,悬挂部位以树干上部为好,箱口处于背风向阳的位置。

3.5 实施辅助药剂防治手段

防治虫害见效最快的方法即为化学防治,缺点是可能污染生态环境,且会对虫害的天敌生物造成威胁,此外化学药剂的长期施用可能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因此,林间虫口基数未达到防治指标时不建议药剂防治,且药剂以高效、低毒且低残留为好[7-9]。舞毒蛾防治中常见的药剂类型有20%杀灭菊酯1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5 000 倍液、25%敌百虫粉剂、75%辛硫磷乳剂2 000 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000 倍液和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等。实践中可结合实际,轮流应用各类药剂。不同龄期的林间,药剂防治方式有所差异:对于已经郁闭的成年林内,防治方式主要为喷烟,需要在幼虫3 龄时防治,清晨或者傍晚林间有逆温层时释放烟剂的效果为好,烟剂点间距离在6~8 m,烟点带之间控制在200~300 m,释放烟剂时要按照要求安全操作,其间做好防火工作;对于未郁闭、林龄小且未成年的林内,防治方式主要为喷雾。还可选择2.5%溴氰菊酯乳油100 倍液等在树干上涂抹一圈,宽10 cm 左右,对上述产生危害的舞毒蛾幼虫进行毒杀。总之,应结合林分实际科学防治,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林间生物的多样性[10-13]。

4 结语

舞毒蛾是一种危害大的森林害虫,其食性杂、食量大,寄主植物多,危害多种树种,可导致被害树木长势衰弱,进而降低产量及品质,不利于林业健康发展[14-16]。近些年,舞毒蛾在落叶松等林分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对舞毒蛾各种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总结,提倡结合虫情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的手段,以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控制舞毒蛾的危害,具体包括营林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

猜你喜欢

毒蛾虫口林间
林间游戏场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龙眼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