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香蕉原来并不好吃

2024-01-18谷中如詹祥江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芭蕉枯萎病香蕉

谷中如 詹祥江

香蕉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香蕉,又名甘蕉,是一种多年生大型草本开花植物。一般认为,香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以及中国南部。中国古代典籍常常将香蕉、芭蕉和甘蕉混用。

关于香蕉食用的详细记载可见于《齐民要术》第十卷,《广志》曰:“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饱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有食用蕉,但食用口感似乎与人们平常吃的香蕉相去甚远,并且是有种子的。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现在吃的香蕉口感很好,和古籍记载的不是一回事?难道是香蕉偷偷进化了?

实际上,人们平时食用的香蕉一般指驯化种栽培香蕉。那么,口味不佳的芭蕉是怎么驯化成可供人类食用的品种呢?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新几内亚地区可能是最早的香蕉驯化中心,在这里发现了早期的栽培记录。现代多数食用无籽蕉主要源自两种野生品种——小果野蕉(多为长长的果实)和野蕉(多为圆圆胖胖的果实),经过种内或种间的杂交形成,进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现代栽培蕉。

市面上常见的栽培品种属于人工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主要包括香蕉(AAA)、大蕉(AAB)和粉蕉(ABB)三大类。它们属于单性结实,即这类品种不经过授粉也可以结出果实。由于没有种子,生产上一般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大量种植。看到这里你或许就能明白,人们用给香蕉进行“绝育”的方式来去除黑黑的种子,从而让口感变得更好。

虽然人们平时一般都是将香蕉当成茶余饭后的美味水果,但香蕉的可食用范围远不止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芭蕉属野生品种不足百种,但产生的栽培蕉品种达千种。这些品种约在140 个国家广泛种植,主要目的是获取果实,口感较差的可以酿酒,如香蕉啤酒、香蕉酒。不仅如此,栽培蕉的假茎和叶还可以生产纤维,根部可以积累大量淀粉。在一些欠发达国家,香蕉还是重要的食物储备。

尽管有些香蕉品种因低糖、低水分、富含纤维,生吃口感粗糙而不适合鲜食,但经过烹饪(如蒸、煮、烤和油炸等),仍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在一些非洲国家甚至还被当作主食。这类烹食蕉一般属于大蕉类(AAB),它们全年结果、耐储藏,这使得它们成为饥荒时期的宝贵食物来源。

當然,科学家对香蕉的研究并不仅仅限于“吃”这个字上。随着基因组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起与发展,自 2007 年,科学家陆续开展果实作物基因组研究工作,先后探寻了葡萄、木瓜、苹果、林地草莓等果实的基因奥秘。

第一个香蕉基因组,严格意义来说是第一个野生芭蕉(小果野蕉)基因组,于2012 年完成测序,促进了下游功能育种的研究。随后10 年内诞生了不少关于野生芭蕉的基因组研究,但始终没有一个栽培香蕉的参考基因组发布。栽培香蕉往往是多倍体,杂合度、重复序列含量高,因此基因组的解析并不容易。

尽管驯化后的香蕉风味更佳,但野生种表现出更高的抗病性。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香蕉中,多数作物在驯化过程中往往均表现出抗病性的下降,这是由于驯化过程中遗传成分逐渐单一化。特别是对香蕉而言,由于特殊的无性繁殖模式,全世界范围内的巴西蕉可能都源自同一个个体,具有相同DNA。如果个体表现为对某种病易感,那么所有的个体都难以避免。枯萎病就是一个例子,导致上一代全球流行的大麦客品种淡出市场。令人遗憾的是,研究发现巴西蕉同样对枯萎病易感。

科研人员对全基因组进行了抗病位点检测发现,相对于野生芭蕉,巴西蕉中存在更少的抗性基因。这与传统认知是相吻合的,但考虑到巴西蕉的单系起源(它们的抗性基因是直接从亲本继承而来,因此抗性基因理应与亲本保持一致)。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科研人员认为巴西蕉复杂的驯化过程可能造成这一独特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在3 号以及10号染色体上定位到关联枯萎病抗性的区域,为未来枯萎病研究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科普中国”官网)

猜你喜欢

芭蕉枯萎病香蕉
雨打芭蕉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等闲托谁题芭蕉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