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璀璨:孙家栋的故事(下)

2024-01-18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国际电信联盟星间全球卫星

4 月14 日凌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卫星,终于顺利升空。5 时16 分,太阳翼帆板成功展开。

在指控中心,孙家栋注视着面前的大屏幕,神色淡定,心中却是波涛翻涌。他知道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再过不到72 个小时,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的导航信号频点就将过期作废。卫星仅仅发射成功还不算,必须在72 小时内顺利开机、正常运转,而这一切,谁也不敢打保票。

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 年4 月17 日,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导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国际电信联盟辟出两小段资源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谁先占有谁先用”的原则,必须在7 年有效期内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接收传回信号,逾期则自动失效。

因此,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卫星入轨后,按规范操作,卫星要在真空环境下暴露5 天后再开启设备。提前开启,很有可能引发微波信号大功率微放电,导致卫星报废。可是再等5 天,势必错失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最后期限。

16 日20 时14 分,我国申请的空间频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 小时。

孙家栋从座席上站了起来,拧眉沉思了片刻,与在座的有关同志会商后果断决策:“加电开机!”

当晚,十几家终端设备厂家,在北斗系统主控站的一个大操场上,把接收机摆成一大排,技术人员在焦急中不时仰望漆黑的夜空,等待着一个“精灵”——那个来自远方的信号。

“有了!”不知谁最先喊了起来。

21 时46 分,地面系统正确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1 导航信号。

21 时54 分,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2 导航信号。

22 时03 分,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3 导航信号。

整个大操场上欢声雷动。

此时,离国际电信联盟限定的时间仅剩2 小时。

犹如世界杯比赛的“压哨破门”,北斗系统申请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与轨位资源保住了,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2009 年,北斗三號系统正式启动建设。

北斗三号系统将建成拥有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卫星和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 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北斗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除了要为这项巨大的工程进行科学设计,还必须为整个工程划定一条底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便是这条底线,同时也是北斗系统的“生命线”。

孙家栋带领中国北斗人,坚守着这条“生命线”。

2014 年12 月,时任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长风接任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被聘任为高级顾问。

北斗三号系统最大的亮点是星间链路。这是我国北斗由区域迈向全球的关键,也是一个少有经验可借鉴的新难题。

浩瀚银河遥相望,星间链路搭桥梁。国防科大、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分别组织队伍攻关。

2015 年3 月,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搭载星间链路的卫星发射成功,正式开启星间链路验证工作。

同年8 月,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两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成功在轨建立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为建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迈进一大步。北斗团队再一次交出了令世界震惊、令国人满意的答卷!

2020 年6 月23 日9 时43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上天。

从1994 年北斗一号系统立项伊始,30 万人接力奋斗了26 年,梦想终于实现,北斗星耀全球。

从“区域服务”到“全球组网”,从追赶到并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中国北斗一步步走向卓越。北斗三号系统具有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 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 米、测速精度优于0.2 米/ 秒、授时精度优于亿分之一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

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天气预报、通信报时、救灾减灾……北斗系统正深深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北斗高精度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 通信等新技术的结合,北斗应用从卫星导航定位延伸到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

(摘编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国际电信联盟星间全球卫星
萌宠家族之星间飞行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时间自主恢复策略
呼叫北斗
低轨小卫星星座发展中的国际安全治理研究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星地星间联合时间比对与卫星钟预报
李克强会见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
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新一任秘书长
国际电信联盟推行智能可持续化发展计划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