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理论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2024-01-17汤瑞琼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读后续写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汤瑞琼

摘 要:读后续写是高考写作题型,但部分学生看不懂文章,或者没有足够的语料进行续写。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策略,结合多模态教学理论,从输入输出、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学生读后续写的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阅读与写作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输入性技能,写作是输出性技能,学生应通过大量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来发展。同时,《高考说明书》提出,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于此,中国学者王初明在外语写作方法研究中首次提出英语写长法。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读后续写语料输入,不能利用环境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等语言进行写作。因此,即使他们理解了这篇文章,他们也羞于缺乏词汇,难以继续写作。因此,本文基于多模态理论,探索读后续写有效的输出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概念界定

(一)读后续写

相关研究表明,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长期写作方法是阅读后续写作的原型。该方法包含与阅读后续写作相同的方法,即鼓励学生写长篇文章,以提高写作能力。基于此,王初明逐渐认识到阅读后续写作的理论意义,因此提出了“学伴随”的原则。从此,“读后续写”开始成为一种外语写作教学方法,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王初明将其定义为“一种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方法”,即学习者在深入理解给出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多模态理论

外国学者(Kress G,Jewitt C等)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实现社会交流或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交流方式。社会交流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空间、语言、手势、音乐、文本等一种或多种资源共同实现。中国学者(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8)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基于语言基调的符号系统或语言模式,它是人类感官,包括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多模态,又称多符号,是指语言、图像、颜色、技术、音乐等符号系统,只使用一种模式称为单模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式称为多模态(顾曰国,2007)。

多模式教学模式(Multi-Modeling)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介,调动各种感官,实现学习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多模式教学模式(Multi-Modeling)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感官和模式,为师生营造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调动各种感官的基础上,发展学习者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

三、理论基础

(一)输入假说

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其核心理论是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语言习得是基于一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因此也被称为“i+1”理论。i是指学生目前的水平,“1”是指学生最近的發展区,“i+1”是指有效的输入,如果输入难度在“i+1”水平,学习者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其次,有效输入的语言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满足感和可理解性,还要有趣,即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需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有关。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语言材料的输入对学生能否成功继续写作至关重要。只有给学生贴近现实生活、符合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激发表达的欲望,从而保证语言输出的可行性。

(二)互动协作理论

协作是人际对话顺利进行的关键,包括语言协作和情境协作。在人际交往中,说话的一方会对另一方的情景模式进行交谈(situation model),形成动态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意图和人物。结合我国教学实际,中国学者王初明提出了人与文本对话的后续写作教学方法。他认为协调意味着输出的语言往往与所理解的语言一致,即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一致,从低到高拉平,缩小差距。理解与产出结合越紧密,协同效应越强,促进学习的效果越好。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张德禄提出了多模态语言分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在理论图像中展示了其内部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多模态语言分析理论分为五个层次: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和媒体层面。文化层面包括文化背景下的童识形态和体裁结构潜力。语境层面主要由语言范围、语调和语言方式组成。意义层面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形式层面由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组成。形式系统包括语言词汇系统、视觉语法系统、听觉语法系统、触觉表达形式与触觉语法系统以及各种模式的语法关系。媒体层面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语言分为纯语言和伴随语言,非语言分为身体和非身体两类。

四、教学策略

基于当前读后续写的现状,本文结合多模态教学理论,探讨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加强语料输入

在多模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寻找与读后续写主题相关的歌曲、视频、英语电影或新闻。通过欣赏英语电影和阅读英语新闻,学生可以自然地吸收和整合他们接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心理描述的词汇和句型中,教师可以直观地使用动态图片或多模态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读、看等多模态输入形式刺激认知感官,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

(二)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促进输出

多模式教学模式的输入强化手段可以重新分配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加快心理描述、环境描述、动作描述等语言形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内化,巩固学生的记忆,最终促进语言输出。此外,鉴于输入强化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建基于场景的多模态语料输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读后续写中的语言项目,根据学生的才能进行教学。

(三)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增强协同效应

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包括情景协调和语言协调两个方面。情景协同指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写作内容与阅读材料的内容一致,也叫情节协调。语言协同指学生在续写过程中,要针对给出的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特点使用类似的语言表达,包括恰当的语言表达,做到与原材料的语言风格一致。教师应利用多模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整理阅读材料,掌握文本的内容结构,深入解读文本的情节、人物和情感,与作者交谈,促进场景协调。此外,语言是表达的基础。只有教师利用多模式教学资源进行语言输入,学生才能模仿输出,在词汇、句法结构等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与阅读材料保持一致,使前后文融为一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后续写的能力。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模态教学资源,进行语言輸入,强化思维过程,促进语言输出,既提高学生读后续写的兴趣,降低写作阈值,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多模态资源进行读后续写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读后续写的协同作用,与学生相互教学,共同成长,实现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

[3]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05).

[4]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05).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

[6]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04).

[7]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02).

[8]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01).

[10]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5).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