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

2024-01-17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4期
关键词:针对性功能障碍脑梗死

赵 锐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脑梗死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病症,其患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患者在病发后可出现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问题,为患者带来较高的致死致残风险[1]。由于脑梗死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能够对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等神经组织造成损伤,致使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等问题的发生风险,为患者带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问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为促进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本研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从预后康复训练等方面对脑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服务,观察针对性护理对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21 年6 月—2022 年12 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6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3 例与11 例,年龄45 ~76 岁,平均(61.26±2.05)岁,Ⅲ级吞咽功能障碍15 例,Ⅳ级吞咽功能障碍12 例,Ⅴ级吞咽功能障碍7 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2 例与12 例,年龄46 ~76 岁,平均(61.39±1.98)岁,Ⅲ级吞咽功能障碍17 例,Ⅳ级吞咽功能障碍11 例,Ⅴ级吞咽功能障碍6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为依据,患者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存在明显的吞咽功能障碍问题;(3)患者对研究项目知情,入组前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咽喉感染性疾病或溃疡破损问题;(2)患者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问题;(3)患者伴有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问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口腔卫生、营养状况展开相应的护理服务,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护理与预防护理,引导患者家属日常关注对患者长期受压皮肤的清洁护理。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方法是:(1)吞咽功能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展开吞咽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含呼吸道训练、吮吸训练与吞咽模拟训练。在呼吸训练中,患者要充分掌握深呼吸、憋气等呼吸方法,并展开咳痰训练,以加强患者的咳嗽能力,促进气管排空。在吮吸训练中,患者要口含婴儿奶嘴,模仿婴儿进行吮吸练习,以2 min 作为一组训练,每日开展吮吸训练2 次。在吞咽模拟训练中,患者要掌握吸气、屏气等在吞咽动作中的变化过程,并展开吞咽动作的模拟练习。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每日吞咽功能训练的开展时长。(2)进食护理。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饮食上,要注重挑选便于患者吞咽并能激发患者食欲的食物。患者进食时可调整为舒适体位,先服用1 勺温开水,润滑口腔与食管,并对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检测,若患者能够顺利吞咽,则可先于健侧舌后方喂食约四分之一勺稠粥,指导患者用舌搅拌食物,再将舌头上抬顶住上颚,提醒患者要先产生吞咽意识,再执行吞咽动作。若观察到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表现,则应当立即暂停进食,待患者状况稳定后再进食。(3)综合发音训练。由康复师引导患者通过单音节、多音节等多种锻炼方式展开发音训练,促进患者口颊部与舌部的运动,对口唇部肌肉加以刺激,强化声门的闭锁能力,患者每日进行训练2 次,单次训练中每个音调重复练习5 ~10次。(4)心理护理。在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容易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问题,进而为康复治疗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向患者讲解吞咽功能障碍防治干预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问题对康复治疗的影响,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吞咽功能 在护理服务开展前与护理服务结束后以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的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并作为吞咽功能的评价依据。根据患者的饮水情况,以1 ~5分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1 分:患者一次饮完30 mL 水用时不超过5 s,且无停顿、呛咳情况。2 分:患者需分2 次以上饮完30 mL 水,饮用时间超过5 s,无呛咳情况。3 分:患者一次饮完30 mL 水,饮用时间超过5 s,有呛咳情况。4 分:患者分2 次以上饮完30 mL 水,有呛咳情况。5 分:患者无法饮完30 mL 水,并存在多次呛咳情况。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以Barthel 指数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Barthel 指数总评分为100 分。

1.3.3 生活质量 以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4]。

1.3.4 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展开评价。显效:患者能够正常饮食,饮水基本无呛咳症状,吞咽功能障碍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有效:患者能够经口摄取食物,但尚不足以支持机体所需耗能,需施加静脉营养辅助,存在明显的饮水呛咳与吞咽功能障碍问题。无效:患者无法经口摄取食物,存在严重的饮水呛咳与吞咽功能障碍问题。

1.3.5 护理满意度 护理结束后为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评价问卷,由患者从护理服务、护理态度与护理质量的角度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级,非常满意:90 ~100 分;比较满意:70 ~89 分;不满意:70 分以下。问卷Cronbach’s 系数为0.89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分,± s)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4 3.73±0.75 1.54±0.68对照组 34 3.76±0.69 2.46±0.79 t 值 0.172 5.147 P 值 0.864 < 0.001

2.2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Barthel 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4 38.06±7.45 62.71±8.22对照组 34 37.88±7.54 51.79±7.66 t 值 0.099 5.667 P 值 0.921 < 0.001

2.3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WA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分,± s)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SWAL-QO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4 95.04±15.02 178.76±19.36对照组 34 94.95±14.88 130.57±20.19 t 值 0.025 10.045 P 值 0.980 < 0.001

2.4 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2.5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对中老年群体而言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死风险,且患者多伴有口眼㖞斜、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5-7]。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病发后由大脑皮质与脑干异常所引发的食管、咽部功能障碍问题,长期持续性的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进食困难问题,同时也会因为患者机体营养不良而诱发吸入性肺炎等问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8-9]。因此早期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可充分满足其个体化需求的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应用于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康复工作中,有利于促进护理服务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 指数与SWAL-QOL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性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恢复。该结果的产生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通过针对性护理展开吞咽功能训练,确保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障碍情况展开相应的饮食护理,在食物与进食方式的选取上给予患者相应指导,在保证患者机体营养得到有效补充,降低呛咳、吸入性肺炎等症状表现的发生风险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口腔相关肌群的力量与灵活性[10-11]。此外,通过综合发音训练引导患者展开口颊部与舌部的主被动运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改善机体康复情况[12]。针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各类不良心理情绪展开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对脑梗死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防治建立起正确认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分别为97.06% 与79.4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分别为94.12% 与76.4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更好(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针对性护理对提高脑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向脑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展开护理服务,有利于提升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针对性功能障碍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