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护理措施

2024-01-17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4期
关键词:降压药血压血液

胡 蕊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1]。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不积极控制血压,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的同时,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降压药来治疗高血压。然而,存在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降压药后易被清除,导致血压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占比高达90%,而长期高血压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3]。在临床实践中,约有10% 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然而,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多数患者需要用药来控制血压[4]。但有研究表明,用药治疗后,只有20% ~30% 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5]。有学者指出,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用药效果,需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进而实现最佳治疗及预后效果。本文主要是对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 年8 月—2023 年8 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方案,旨在为后续用药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 年8 月—2023 年8月收治的10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均实施抗高血压治疗。一般资料数据显示:男57 例、女43 例;年龄50 ~80 岁,平均(65.29±3.30)岁;病程5 ~15年,平均(10.23±2.44)年。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透析时间≥3 个月;(3)可以有效沟通;(4)诊断及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中途转院治疗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合并恶性肿瘤;(4)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收集本次研究100 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分析其抗高血压处方情况,内容包括药物规格、数量,分析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用药情况。方法是:(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改善患者依从行为,可以进一步提升用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局。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升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的认知,保证患者遵医嘱用药,提升用药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需为其发放调查问卷,对其依从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评估结果,采用“一对一”、视频宣教、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以及网络宣传等方式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同时,对患者未坚持遵医嘱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施护理,保证健康教育的针对性。(2)确保药物用法用量的科学性: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协助医生开展血液透析工作,并详细了解各种降压药的规格和使用方法,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3)结合饮食、运动以及心理护理:透析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重视饮食及运动在疾病用药治疗中的重要性。除了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外,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指导,改善患者机体素质,提升抵抗力,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在实际护理中,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严格控制每天的饮水量,重视以高维生素、低糖、低脂食物为主、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机体素质。除此之外,还需告知患者运动对健康的积极意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取得最佳运动效果。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慢跑和练习太极等有氧运动,以增强其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分析血压控制及药物处方统计情况:(1)β- 受体拮抗剂(β-Bs)、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中枢降压药、α-受体拮抗剂(α-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其他降压药的使用情况;(2)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我院统计人员录入Excel 表格,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 开展一系列统计操作,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占比中,CCB、ARB、ACEI占比较高,分别为30.00%、26.00%、16.00%。具体见表1。

表1 药物处方统计情况分析

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如下:在血液透析中,贝那普利、福辛普利以及培哚普利等抗高血压药物不易被清除,但多数药物会被透析清除。因此,在患者用药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保障用药安全及用药效果,改善治疗及预后结局。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降压药ARB、CCB、β-Bs、ACEI 等较为常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对无尿血液透析患者,即使是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也很小。考虑到耳毒性的高风险,应避免使用袢利尿剂。其他研究表明,循环利尿剂可能有助于限制液体过载、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然而,上述观点尚未在大规模试验中得到证实。高血压与患者的预后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即使血液透析患者保留了残余的肾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钠、水排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钠和容量超载可以被认为是高血压的致病机制。研究表明,若患者的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合理、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降压药物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应重视加强对降压药物的使用及监测。普通患者群体的降压效果分析显示,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不如CCB、ACEI、ARB,但却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降压药物。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其诱发因素主要有:(1)血液透析下,易增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2)血液透析过程中水钠摄入不平衡;(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会增加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4)在收缩血管平滑肌方面,ARB类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机体对降压药物的反应能力降低等情况,进而增加高血压发生率。药物因素、透析因素是决定血液透析下降压药清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药物因素主要包括药物的分子量、脂质和水的分布。高脂溶性药物的清除率一般不高;透析因素包括透析血流量、时间长短等。透析时间、血流量、药物清除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占比中,CCB、ARB、ACEI 占比较高,分别为30.00%、26.00%、16.00%。在血液透析中,贝那普利、福辛普利以及培哚普利等抗高血压药物不易被清除,但多数药物会被透析清除。

通过上述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用药,可以使患者了解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重要性,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结合饮食、运动以及心理疏导等多种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有效的用药护理辅助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降压药的使用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实现最佳治疗结局。

猜你喜欢

降压药血压血液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稳住血压过好冬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神奇血液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