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1-17唐晨莲肖莉雯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4期
关键词:脑神经康复训练缺血性

唐晨莲,肖莉雯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上海 201505)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病后多伴脑神经损伤后遗症,出现认知障碍、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症状,可影响其自我护理能力,增加其跌倒、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需加强护理干预。康复护理主要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结合其神经障碍症状,通过针对性训练指导,重新建立神经反射,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但常规康复护理中,一般缺少护理目标,在康复训练中可能存在患者依从性低、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等情况[1]。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指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以患者病理、生理状态为基础,结合其意愿共同制定康复目标,以目标为重点增强患者训练方向性、目的性,使其严格依据训练计划完成康复训练,保证康复训练质量,提升其康复效果。有研究[2]在对准备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指导中,实施互动达标干预,结果显示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质量。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 月—2023 年10 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收治的92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互动达标康复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3 年1 月—2023 年10 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收治的92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以电脑随机分配入组法分为A 组、B 组(均46 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表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2)进入病情恢复期(急性发病后约2 周,生命体征稳定,脑神经损伤不再进展);(3)年龄<80 岁;(4)认知功能尚可,可有效沟通;(5)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存在心脏、肾脏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4)存在近期颅脑外伤、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5)资料不完整,研究期间退出。

1.3 方法

A 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方法是:(1)基础护理: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加强安全防护。(2)训练方法:①认知训练:以患者认知损伤程度为依据,采用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卡片、视频等对其进行认知训练;将房间内物品固定摆放,在调整物品摆放顺序、调整摆放物品类型时,鼓励患者进行房间内物品特征的描述(大小、颜色、名称、功能等);在数字1 ~100 中,随机抽选一段整数,指导患者正向、逆向背诵,并进行数字递加、递减训练。②吞咽功能训练:牵拉患者舌尖进行舌体被动训练,顺时针、逆时针各3 次为1 组,5 ~10 组/ 次;进行咽后壁冷刺激、舌体酸刺激训练,刺激5 次为1 组,3 ~5 组/次;对于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者,指导家属借助黏性团块状食物增强其咀嚼及吞咽功能。③肢体功能锻炼:上肢训练中,指导患者进行捡豆子、系扣子等手指精细训练;下肢训练中,指导患者进行床边转移训练、床下站立及室内行走训练,15 ~20 min/ 次,2 ~3 次/d。

B 组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方法是:(1)设定康复目标:①总康复目标:以患者目前生理状态为依据,与其共同设定总康复目标;康复目标项目包括NIHSS 评 分、MMSE 评 分、BI 指 数。NIHSS 评 分:较护理前降低>50% ;MMSE 评分:达到正常范围(27 ~30 分),或较护理前改善>70% ;BI 指数:评分提高至>60 分,或未能提高至>60 分但较护理前提高>50%。②短期康复目标:将患者康复目标打印成纸质版粘贴在房间内,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共同设定阶段性康复目标,具体包括:认知功能训练:3 d 内可熟练说出10 种物品中3 ~4 种物品的名称及特征;定向力训练初步达标;正向数字背诵达标;吞咽功能训练:5 d 内,能完成舌体主动运动训练内容;吞咽食物无呛咳;肢体功能锻炼:2 d 内,上肢训练中,将捡豆子数量增加至50 个;3 ~5 d 内,床边转移中稳定转移3 ~5 次,室内直线行走距离10 ~20 m,行走时间15 ~20 min。(2)护理方法: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以短期康复目标作为激励标准,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支持;对于按期完成目标的患者,进行口头表扬、病房内赞扬、发放小红花等形式的嘉奖;对于未能如期完成目标的患者,与患者沟通确认目标未能达成的原因(如情绪不佳、疼痛、缺少照护者支持等),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疏导、遵医嘱用药镇痛、加强照护者健康宣教等,若仍未能完成康复目标,则与患者共同分析目标难度,并进行目标调整,同时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积极赞扬,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维持其康复依从性的稳定。

两组均于干预1 个月时进行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1)护理依从性:责任护士对患者康复干预依从性进行评价,分值0 ~10 分,0 ~5 分、6 ~8 分、9 ~10 分分别表示护理依从性为差、良、优;依从率=(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2)脑神经损伤:以NIHSS[4]评估,包括患者意识状态、肢体运动等项目,分值范围0 ~42 分,分数高表示脑神经损伤严重。(3)认知功能:以MMSE[5]评估,包括定向、延迟记忆等项目,分值范围0 ~30 分,分数高表示认知功能好。(4)日常生活能力:以BI 指数[6]评价,包括转移、穿衣等项目,分值范围0 ~100 分,分数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好。(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研究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吸入性肺炎、跌倒、坠床、尿路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录入Excel,导入SPSS 27.0 软件统计计算;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 组护理依从率(95.65%)高于A 组(82.61%),P<0.05。护理前两组NIHSS、MMSE、BI 指数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B 组NIHSS 评分低于A 组,P<0.05 ;MMSE、BI 指数评分高于A 组,P<0.05。B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4%)低于A 组(21.73%),P<0.05。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为患者脑神经损伤自我修复的黄金期,此期间加强康复锻炼,可加快其脑神经功能的重建。目前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中,主要以患者的障碍症状、障碍程度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个人特征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满足其个性化康复需求。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较长,患者长期进行康复锻炼,可能会对训练方法产生排斥,导致护理依从性逐渐下降,影响患者康复质量[7]。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指以目标为训练终点的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通过目标导向刺激,可激发患者康复信念感及积极性,减少结局未知对其康复依从性、信念感的影响,以保证康复训练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护理依从率(95.65%)高于A 组(82.61%),P<0.05。提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提升其护理依从性,考虑原因为,在对B 组患者进行护理中,与患者共同商议确认康复方向后,设定总康复目标、短期康复目标,可通过目标刺激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而在短期康复目标分析中,对短期目标完成良好患者进行积极赞扬,与短期目标未能如期完成者共同分析原因,并通过针对性指导、放大优势鼓励等方式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因此可提升其护理依从性[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B 组NIHSS 评分低于A 组,P<0.05 ;MMSE、BI 指数评分高于A 组,P<0.05。提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减轻其脑神经损伤,促进其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恢复,考虑原因为,两组患者康复训练方式相同,但在B 组患者训练前,与其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可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使其严格依据约定计划完成训练内容,避免出现训练量不达标、训练时间不达标等情况,保证康复训练效率,因此可针对性改善其脑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损伤,加快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4%)低于A 组(21.73%),P<0.05。提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考虑原因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患者长期卧床、运动平衡性恢复不良、定向能力障碍等因素有关[10];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保证康复训练内容高效完成,使患者在恢复黄金期内快速完成神经功能重建,以改善其脑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其恢复生活自理时间,因此可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减轻其脑神经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神经康复训练缺血性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microRNAs在脑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