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皮牵引护理中行敷料干预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2024-01-17莫昌鸾黄娟娟陈佳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4期
关键词:踝部粘性无菌

莫昌鸾,黄娟娟,陈佳丽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创伤手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

目前,在小儿股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皮牵引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自控力相比成年人更差,治疗依从性明显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限,因此导致在皮牵引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牵引部位皮肤剥脱溃疡,症状严重的患儿甚至可出现足踝部压力性损伤[1]。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压力性损伤,将增加患儿的身心痛苦,影响康复进程,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2]。针对这种情况,以往临床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牵引套内的骨突处垫毛巾或棉垫。但临床实践发现,这一方法常常出现牵引套下滑的情况,失去牵引效能,或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足跟部、踝部皮肤溃破水泡,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有时甚至出现患儿及其家长因害怕、恐惧而中断牵引治疗的现象[3]。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小儿股骨骨折皮牵引治疗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保障临床疗效、加快康复、减轻经济负担有重要的意义。泡沫敷料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分散剪切力、重新分布压力、减少摩擦力以及让局部皮肤维持适宜的环境等特点,能达到预防或减轻压力性损伤的目的[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开展持续皮牵引治疗的股骨骨折患儿共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小儿皮牵引护理中行敷料干预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开展持续皮牵引治疗的股骨骨折患儿共100 例。纳入标准:(1)在本院住院治疗,通过症状体征、X 线、CT等检查确诊股骨骨折;(2)接受皮牵引治疗;(3)年龄≤13 岁;(4)意识清楚,可正常表达交流,能配合完成研究调查;(5)患儿及其家长对研究的详细流程、目的知晓,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或畸形;(2)存在严重心脏病、肝肾器官衰竭、全身感染、造血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3)对本研究中的干预方法不耐受;(4)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纳入患儿50 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8 例、22 例;年龄5 ~12岁,平均(8.48±2.47)岁;体重31 ~45 kg,平均(38.48±6.47)kg。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9 例、21 例;年龄4 ~13 岁,平均(8.65±2.26)岁;体重32 ~48 kg,平均(38.66±6.29)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在进行皮牵引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方法预防压力性损伤,即在皮牵引套内通过垫棉垫或软毛巾来预防足跟与踝部的压力性损伤;观察组采取敷料预防压力性损伤,即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将泡沫敷料和自粘性无菌敷料粘贴于足跟与踝部来预防压力性损伤,具体方法如下:结合患儿足跟及踝部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泡沫敷料和自粘性无菌敷料,并对泡沫敷料进行合理裁剪。将泡沫敷贴粘贴在患儿足跟部和踝部,确保此处皮肤被完全覆盖。将泡沫敷料中心点对准足跟和踝部皮肤的中心点,以环形方向向四周同时按压,使敷料完全铺平,尽量减少泡沫敷料与皮肤之间的气体,使敷料与皮肤最大程度地接触,避免敷料与皮肤之间产生摩擦,延长泡沫敷料的使用时间。考虑到泡沫敷料不具透明性,在没有揭开泡沫敷料的情况下无法直观了解皮肤状态,同时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存在哭闹、不配合等现象,加上疼痛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毛巾或海绵与泡沫敷料摩擦,使泡沫敷料卷边、破损,进而影响泡沫敷料的使用寿命。为此,在泡沫敷料的边缘处继续粘贴自粘性无菌敷料,使其进一步贴合,当需要检查皮肤状态或无菌敷料出现卷边时,仅需更换新的无菌敷料即可。

1.3 观察指标

(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住院期间记录两组患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一共分为6 个阶段,包括1 期压力性损伤、2 期压力性损伤、3 期压力性损伤、4 期压力性损伤、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各期压力性损伤例数之和/ 总例数×100%。(2)压疮发生风险:通过压疮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对两组患儿压疮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共包含7 个维度,总分23 分,得分越高代表压疮的发生风险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以[例(%)]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² 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Braden 评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Braden 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raden 评分为(15.03±2.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9±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Braden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两组Braden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Braden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8.59±1.36 11.39±1.68观察组(n=50) 8.41±1.52 15.03±2.06 t 值 0.624 9.683 P 值 0.534 <0.001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发生原因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皮肤溃烂、水泡等[5]。股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也是儿童群体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一方面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痛苦感受,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6]。现阶段,小儿股骨骨折在我国基层医院比较常见,也是骨科临床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小儿创伤骨科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小儿股骨骨折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持续皮牵引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股骨骨折普遍采取的一种手段,具有创伤小、预后理想等优势[7]。虽然持续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骨折效果较好,但在治疗期间也经常出现牵引套下滑的现象,使局部皮肤受压,损伤皮肤,甚至出现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8]。对于行皮牵引治疗的股骨骨折患儿而言,当发生压力性损伤后,由于需要多次调整牵引套,会明显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创伤,并且多次调整也会增加材料费用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9]。

本次研究中使用泡沫敷料联合自粘性无菌敷料来预防小儿皮牵引治疗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raden 评分为(15.03±2.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9±1.68)分(P<0.05)。表明在小儿皮牵引过程中行敷料干预可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分析原因是,本研究所用的泡沫敷料为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和自粘性,主要由聚氨酯泡沫、无纺布层、高吸收性聚丙烯混合纤维层以及兼具透气和防水性能的外覆薄膜组成,敷料厚度足够,可以有效减小皮牵引形成的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10]。同时,该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可使局部皮肤的疏水性和保水性维持在平衡状态。在使用泡沫敷料和自粘性无菌敷料的过程中,结合患儿足跟及踝部的大小,将泡沫敷料裁剪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使压力性损伤触发点被充分包裹,随后通过自粘性无菌敷料覆盖,可与皮肤之间紧密贴合并妥善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为患儿套上牵引套实施持续皮牵引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牵引套下滑的现象,继而降低足跟及踝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提高皮牵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1]。另外,采用泡沫敷料联合自粘性无菌敷料进行皮肤管理后,每天可撕开自粘性无菌敷料对足跟、踝部的皮肤情况进行直观地观察,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自粘性无菌敷料覆盖泡沫敷料与皮肤间继续使用,保证泡沫敷料有较长的使用时间[12]。采用泡沫敷料联合自粘性无菌敷料进行皮肤管理后,可有效避免牵引套下滑,减轻因牵引套下滑重复调整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的心理创伤,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并有助于减少足跟及踝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增加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保证皮牵引治疗的疗效,加快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在小儿皮牵引护理中行敷料干预可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踝部粘性无菌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针刺治疗踝部扭伤136例
粘性非等熵流体方程平衡解的稳定性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