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如何平稳度过哀伤反应期

2024-01-17李玉龙

心理与健康 2024年1期
关键词:丧亲谈谈逝者

李玉龙

李爷爷夫妻俩是他们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两个人琴瑟相和,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大半辈子,是我们街区的模范和榜样。每每从李爷爷家的小楼前路过,总是能听到悠扬的钢琴声从小窗传出,有时还和着李奶奶的歌声。听着李爷爷演奏的美妙乐曲,闻着李奶奶栽种的满园花香,不禁感叹:人间最幸福莫过于此。

不过,两年前李爷爷咳嗽时痰里的一点血丝彻底改变了这个安静祥和的家。李爷爷的身体一直很好,说话中气十足,眼睛里总是闪耀着光辉。平时他喜欢坐着公交车游览整个城市,有时会沿着江边走一走,或是为老年歌唱队伴奏。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倒也充实而有趣。这样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让我们很难和癌症产生联系。

但经过检查,李爷爷得了肺癌,并且是晚期。李奶奶和儿女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一个好好的人,怎么就给“宣布死亡”了呢?

于是,他们背着李爷爷开始了漫漫求医路,不辞辛苦带着李爷爷到各大医院去就医,反复地检查、拍片、化验,找了很多专家,可是都没能阻止疾病的恶化。在看病中途李爷爷曾说:我累了,咱们都回家歇歇吧。李奶奶却没有办法放弃,她无法相信自己一直健康的老伴怎么一点征兆也没有就得了这么重的病。李爷爷健康状况恶化得很快,从疾病发现到去世只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很难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消沉了好一阵,逢人便感叹命运无常。

在李爷爷去世后的第三个月,小楼的小窗里又传出了李奶奶的歌声,当我们为李奶奶走出阴霾而高兴的时候,她被一辆救护车接走了。

后来,通过他们的女儿我们才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李奶奶在李爷爷去世后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开始的时候总是茫然无措,眼神呆呆的,整日坐在钢琴前面,连饭都忘记吃。一周后的某一天,李奶奶突然将李爷爷的衣服全部扔到外面进行焚烧并且歇斯底里地哭喊。儿女们扑火的间隙就找不到李奶奶的踪迹了。

反应过来的儿女们马上沿着马路去寻找李奶奶,在河边看到了她瘦弱又有些落寞的身影,走近李奶奶发现她眼睛无神的盯着前方,早已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的重复着:你怎么不能走的慢一点,再留一会,再等等我。你走了,世上就留下我自己,我要怎么活下去啊。屋子里面的老物件、老家什处处都有你的影子,处处都有我们的回忆。我真的没有勇气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了。李奶奶说着就往河水深处走去,儿女见状立即将李奶奶拉了回来并送往医院。

医生通过对病史的采集以及和李奶奶本人的交谈,考虑李奶奶的这些表现是失去老伴后的哀伤反应。

什么是哀伤反应呢?哀伤反应是指面对亲人的死亡,丧失亲人的个体会在生理反应、情感体验、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表现出的一些反应。有些人会表现出持续而强烈的悲伤,对于逝者的深度思念与渴望,伴随着强烈的情感痛苦,会严重影响丧亲者的社会功能。

对于大多数失去亲人的老年人来说,产生的不良健康和情感影响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社会功能也会随之恢复。然而,对于少数人来说,其产生的心率、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破坏了自然的哀悼过程,延长了急性悲伤,导致一些额外的不良精神状况,称之为复杂性哀伤,李奶奶这种情况就是复杂性哀伤的典型反应。

经过药物治疗,李奶奶的异常行为逐渐得到改善,但仍无法从丧夫的心境中走出来。

李奶奶情绪逐渐稳定后,医生建议李奶奶给去世的爷爷写一封信,李奶奶眼神迷茫地询问医生:“这有用吗?要写什么内容呢?”医生说:“写那些你最想和他说的话。”

维田,见字如面:

你已经走了三个月了,每每躺在那张空床上,再也听不到你的打呼声,夜就变得那么安静和漫长。琴上都落了灰,我也没有去擦,我不敢用手去碰,我一次次地坐在琴前面,一次次地抬手,就是没有勇气打开它,我一碰触就想起过往,我不敢想,怕有更多的思念涌来。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对于死亡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害怕了。以前,我们俩也会偷偷议论别人的死亡,有一次你谈起了死亡,可是我很快就打断了。这是唯一一次我们短暂地提起这个忌讳的词,因为我总觉得我们虽然年老,但死亡仍旧很远,我没想到,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我怨,我怨我自己在这短短的七个月里面,我但凡有一天和你一起谈谈,谈谈你的身后事,谈谈你的不舍,谈谈你的想念也好,可是,那个时候我太害怕,我也太自信了,我总是觉得奇迹会发生,随着春天的到来,你会好起来的。

我恨,我恨我对你那么苛刻,你和我说你累了,你走不动了,不想走着去上厕所,可是我还要你坚强,你走前都没有在床上尿过一次、拉过一次,现在想来是我不能接受你的一点点离去。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办法真实地去接受你走了,我没什么方向,不知道要做什么。

妻:玲

在李爷爷去世的两年中,李奶奶写了几十封信,又一年的春天,李奶奶家的花再次绽放了。

丧失关系亲密之人是生命历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历,老年人在面对死亡时尤其艰难,会出现诸如“丧亲内疚”“焦虑回避”等问题,文中李奶奶给李爷爷的信中就吐露了一些自己的内疚:没有珍惜生命最后时刻与老伴的相处,没能坐下来好好说一说“身后事”,也没能在死亡来之前对李爷爷“宽容”一点。这些都是她的愧疚,让她久久不能原谅自己。李奶奶将李爷爷的衣服全部烧毁也是避免睹物伤人。我们要如何帮助老人顺利地走出哀伤呢?

我们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层面的“死亡的突然降临”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要在身体和思想上早做准备。

我们要珍惜最后的时间,尽力地去照顾逝者、弥补之前的疏忽。进而减少“丧亲内疚”,不会因为自己未达到自己内在的标准和期望而感到悔恨。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一切肢体的衰退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衰弱。但其实,老年人在与死亡近距离对峙的时候很可能会有超常的思维迸发,这些思想有时像烟霞般飘忽如缕,却又字字珍贵。所以,让逝者在生命终结时好好和这个世界告个别吧。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要接纳,接纳好的、喜悦的、初生的,也要接纳坏的、悲伤的、逝去的。“失去”本身就很难让人坦然和从容,不过接纳可以。

在人生的某处风景里,在某时的一段音乐里,都保留着我们对于某个逝者最好的怀念,思念给了他们第二次的生命。

猜你喜欢

丧亲谈谈逝者
谈谈胆固醇
逝者师友二题
寻找夜晚的银河:网络中的丧亲者
失去亲人的伤痛该如何抚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丧亲者哀伤应激干预策略探讨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女性丧亲者丧亲事件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谈谈这场辩论会
找个人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