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焊枪写人生
——记中国十五冶“周文胜焊接创新工作室”

2024-01-16郭小勇左玉霞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23期
关键词:焊缝技能

郭小勇 左玉霞|文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企业给了我足够的舞台,我只有用心焊好每道焊缝,才能回报企业对我的培养;作为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负责人,带好队伍更是我无法割舍的责任和情怀。”——周文胜。

1988 年周文胜入职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五冶”),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学徒。怀着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企业的感恩,他一步步从“技术能手”“首席工人”、黄石市电焊工“技术状元”,到获得“有色工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2017年还被国资委选派赴国外大专院校、工厂等参加焊接技艺培训。在35年与焊枪为伴的职业生涯中,他凭借“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执着和坚守,走出了一名技术工人的成功之路。

赴外求学

2017年10月22日至11月11日,周文胜被组织选派赴国外参加中央企业优秀焊工专业技术提升培训学习,一同被选送的还有多名全国或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冠军选手等焊接领域的技能专家。

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发展、前沿焊接技术及新型焊接材料、人才培养、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规程等。这次“走出去”培训,让周文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

尤其是国外在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焊接质量,减轻焊工工作强度,改善焊工工作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焊接水平,改进工装夹具,改良焊接工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培训期间,周文胜如饥似渴地了解了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激光焊、摩擦焊、STT 焊、机器人等焊接技术,进行了焊接实际操作过程演示及技术讨论,并对这些新型焊接技术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了解。

据周文胜介绍,国外先进的生产制造企业对焊接工艺规程和文件管理及使用要求非常严格、规范。工人在操作前必须对技术文件进行系统学习,严格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焊接,每天进行作业点检,并签字确认。每一道焊缝都进行定制管理,有编码、有记录,都具备可追溯性。

对周文胜产生深刻影响的,还有75岁的维纳先生讲授的他一生对焊接事业的研究与奉献,特别是在不锈钢薄板的焊接领域作出的贡献。他从老人身上看到了技能专家爱岗敬业、永不言弃、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为此,周文胜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工作中做到取长补短、固强补弱,练好过硬本领,推动技能强企。

匠心筑梦

“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里使用的材料,如何控制焊接质量?”

2021年9月7日,周文胜正在与工作室的组员分享他攻克超低温技术的体会。

某国铜矿项目员工活动室钢结构的施工,是中国十五冶首个设计、使用环境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的钢结构项目。当金属结构厂接下这个任务后,靠一把焊枪在国内走南闯北多年的周文胜,面临的是如何“从国内常温到国外超低温焊接”技术上的挑战。

面对国外专家的质疑,周文胜以不服输的韧劲,一头扎进资料堆和试验场。经过前期查阅大量资料,在确定钢材、选择好焊材、编制好施焊工艺参数后,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又迎面而来。在本地哪里才能找到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做钢材低温冲击试验呢?经过多方寻找,在解决了低温冲击试验场地难题后,周文胜和他的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凭借忘我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技术作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质疑“你们行吗?”到“中国人的技术,牛!”周文胜及团队的工匠精神,让质疑中国技术的外国专家也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室成员陈国强,依然记得周文胜用镜子反射成像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

在铜陵双闪工程熔炼炉余热锅炉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将左、右水冷壁拼装好后,才发现集箱弯头角度不对,焊口中间还短9厘米左右。厂家来的几个技术员在现场忙活5天后,给出的结论是:弯头拼好了,但是焊接不了。

这一技术难题再次落在周文胜的肩上。他围着焊口一看,焊缝间隙窄的地方仅6毫米,宽的地方只有10毫米,集箱与水冷壁的距离不到80毫米。他一会儿躺在跳板上,一会儿趴在集箱上观察,在如此狭小的视觉空间里,他与厂家的技术人员一样,怎么也看不到焊缝的接头。

经过多次尝试,周文胜最终利用镜子反射成像的原理,找到了焊缝接头。但由于镜子成像是反方向的,送丝和焊接手法与平时焊接有很大的区别。即便如此,周文胜最终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焊接。报告显示,无损检测100%合格。

工作室自2016 年成立以来,周文胜带着17 人的团队,在技术创新上,先后攻克从常温到超低温、从超高温到高合金材料焊接等众多技术难关。

其中,超高温焊接技术攻关成果,填补了中国十五冶高合金耐热钢施工的技术空白。近三年来,工作室累计完成课题攻关研究14项,取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奖7项、省部级工法4项、实用发明专利1项。

在南方铝散料贮运系统项目施工中,创新工作室通过传统的埋弧焊小车的技术创新,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4到5 倍,还直接节约成本8.105 万元。工作室自行设计制作的3台悬臂单梁吊,将龙门吊从每小时平均耗电35千瓦时降至3.5千瓦时。此创新成果,每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8万元。

薪火相传

一位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个强大企业团队的培养,而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也离不开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每一位员工。

作为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周文胜不但自己带头学习、钻研技术,而且发挥传帮带作用,传授经验给徒弟们及身边的同事。“获得的荣誉越多,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通过‘传帮带’让更多的人成长起来,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为周文胜众多徒弟之一的欧成,从2006年起就一直跟着师傅周文胜学习焊接技术,师傅的“勤问、勤看、勤学、勤动脑”的“四勤”要求他始终牢记心间。欧成清晰记得,6年前,在中国十五冶承建的第一个火电厂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兴和电厂项目中,他在密封焊接汽轮机底座时,被师傅检查出有几条多层多道焊缝没有焊好。

“你这些不合格的焊缝,会导致设备停止运行的。”在严厉批评徒弟的同时,周文胜不顾工作一天的疲劳,耐心地给他讲解技术要领,帮助他现场整改。

欧成说:“那天,我们从晚上八点一直整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师傅常跟我们说‘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创新’,还说‘丢个人的脸是小事,砸了企业的牌子责任就大了’,他把企业声誉和品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的严厉和严谨,教会了我‘认真’。”

近年来,工作室为广大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岗位成才的平台,5名成员顺利通过了中国有色集团工程师的评定,1 名成员晋升为高级焊接技师,6名成员晋升为高级焊工。

由于成绩突出,周文胜创新工作室先后被中国十五冶授予“大工匠创新工作室”,被黄石市总工会评为“黄石市职工(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等。2021年8月29日,工作室还荣获中国有色集团“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焊缝技能
高级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基于焊缝余高对超声波探伤的影响分析
焊缝符号在机械设计图上的标注
TP347制氢转油线焊缝裂纹返修
焊缝跟踪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仿真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机器人在轮辋焊缝打磨工艺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