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

2024-01-15米睿

新长征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时代

米睿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基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历史文化经验积累和现实文化实践的探索,是在对于历史文化整体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而成的科学的、实践的、开放的思想文化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阐释。

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原理指引,聚焦首要政治任务、锚定文化建设新方向、牢牢遵循基本原则、系统把握重点内容、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实践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开展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在这一基本遵循下,要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做到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尤其是要做好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工作,今天能不能掌握舆论指导权,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战场,我们必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做强正面宣传,防范负面引导。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根植于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入阐释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问题,并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巩固了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三、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建设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时代课题,作出系列原创性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论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鲜明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明确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赓续历史文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入阐释文化建设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必须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科学回答。

四、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着眼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具体实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并摆上突出位置,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这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因为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也是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文化建设出发点的最大不同。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改革发展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揭示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内在逻辑。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既是思想理念又是工作方法,指明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