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飞人”刘翠青:我有“两双明亮的眼睛”

2024-01-15安红

家庭百事通 2024年1期
关键词:盲人赛场金牌

安红

(图为刘翠青与徐冬林合照)

2023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100米视力残障11级(下文简称“T11”)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翠青和领跑员陈圣明以12秒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由刘翠青自己保持的赛会纪录。而在之后的400米T11决赛中,刘翠青以56.63秒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金牌,这也是她在本次运动会田径项目中拿到的第三枚金牌。

刘翠青曾经的黄金搭档是徐冬林,8年的相互陪伴与互相成就,两人共同为祖国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包括45枚金牌。这次杭州亚残运会上的三枚金牌,也是“中国女飞人”刘翠青和作为她的“眼睛”的徐冬林、陈圣明三个人共同的荣誉。

刘翠青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小村子里。小时候她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是在10岁那年,她的眼睛突然红肿。母亲以为她是患了红眼病,就从村里的诊所拿了眼药水来治疗。用了几天眼药水以后,刘翠青的眼睛并没有得到好转,母亲就带她去了县里的大医院。经过一番检查,最后确诊为青光眼。这样断断续续治了4年,刘翠青还是完全失明了。

自那以后,性格本就安静的刘翠青变得自卑,更加寡言少语,常常一个人呆坐着就是半天。她听人说,像她这样的情况,长大了只能去当按摩师,没有别的路可走。那时刘翠青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父母看到她这样也非常难过,但没有办法,只能把她送到了盲人学校,毕竟在那里可以学到一些盲人的生活技能。

2009年,广西市残联来学校里选拔运动员,刘翠青因为展现了在田径场上的天赋而被选中。自那以后,人们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一个沉默而倔强的女孩练习跑步。由于失明,她经常摔倒在地上。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她却从来不哭。

刘翠青不服输的样子让人佩服又心疼。但刘翠青自己明白,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不断努力,刻苦训练,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在摔摔打打中,她虽然成绩很出色,但没有更大的突破。

(图为刘翠青与陈圣明合照)

像刘翠青这样的视障运动员,训练及参赛过程离不开专业领跑员的陪伴和协助。领跑员在运动员的比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就像是运动员的“眼睛”,为运动员提供方向和引导。在比赛时,运动员由领跑员协助到达起跑线并在起跑器前摆好姿势。当发令枪响后,领跑员通过绳子的连接,带领运动员在“黑暗的跑道”上奔跑。在接近终点时,领跑员会适时降低速度,以确保运动员能够率先冲过终点线。领跑员的成绩通常要比盲人运动员快0.4~0.5秒,而他们的身高差距要在5厘米内。

优秀的领跑员和运动员之间需要经过两到三年的磨合才能逐渐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经历长期训练,还要接受多次大赛的考验。在遇到徐冬林之前,刘翠青曾与四任领跑员合作。而与徐冬林的相遇使她的天性得以释放。

徐冬林比刘翠青年长3岁,曾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运动员,做梦都想代表国家站上奥运会的竞技舞台。然而,造化弄人,徐冬林在一次训练中不幸受伤。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他虽然康复出院,但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到最佳状态。因此,他被迫选择退役,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赛场,中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尽管无法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但徐东林对田径的热爱并未因此消退。在退役后的短暂时间内,他应邀为一位盲人运动员担任领跑员。当时,徐东林对领跑员的角色一无所知,他的初衷仅在于提供一次助力。然而,这次领跑体验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站在了奥运赛场上。

自担任领跑员以来,徐东林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很快他便拥有了一位盲人运动员搭档,经过约一年的磨合,两人在伦敦奥运会上赢得了一枚银牌。这也是徐东林第一次站上奥运领奖台,尽管荣誉并不属于他,但为国争光的感觉仍让他心潮澎湃。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领跑员这一职业中。

在伦敦奥运会之后,徐冬林遇到了刘翠青。当时刘翠青非常内向,不愿意多说话,也不愿意相信别人。在两人搭档后,徐冬林尝试着与她聊天,但换来的尽是沉默,因此空气里常常弥漫着尴尬。为了当好刘翠青的“眼睛”,徐冬林决定戴上眼罩,体验一下她的感受。然而,没想到的是,徐冬林戴上眼罩的那一刻,无法压制的恐惧便从心底升起,就连喝水、走路都十分艰难,每走一步,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只戴了半天眼罩,就受不了了。

徐冬林亲身感受到刘翠青眼前的“无尽黑暗”,意识到对一个视障运动员而言,信任是多么重要。他开始参与到刘翠青生活的點点滴滴中,注意她的每一个细节。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细心地给刘翠青讲清楚周围的环境,包括前后都有什么,甚至吃饭时也会给她报菜名。通过这种方式,徐冬林帮助刘翠青更好地适应了环境,并逐渐建立了两人的信任关系。

于是,徐冬林与刘翠青之间仅通过一根10厘米长的“牵引绳”相连,刘翠青承担着持续向前奔跑的任务,方向和节奏均由徐冬林负责。当徐冬林的手向内侧弯曲时,刘翠青便知道跑弯道;而当他的手向后放置时,刘翠青便意识到即将到达终点。除此之外,两人抬腿的高度、步幅及摆臂幅度都必须完全一致,任何稍有差异的动作都可能导致拉扯和磕绊。

在2014年的仁川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两人共同参加了第一场比赛。刘翠青以绝对的优势,在100米、200米、400米、4x100米和跳远五个项目中获得了金牌,成为运动会的一匹黑马。这一表现使她在残疾人运动会赛场上崭露头角。同时,这次比赛也使徐冬林和刘翠青建立了百分百的信任与默契。在2015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刘翠青打破多个尘封10年的世界纪录,获得4枚金牌。一年后的里约残奥会,他们再次以巅峰状态,两次夺得冠军。

在东京残奥会上,刘翠青获得女子400米T11级决赛金牌,打破了残奥会纪录。当时,刘翠青高高地举起国旗,徐冬林将刘翠青托举过头顶。“你举起国旗,我举起你”,成为残奥会历史上最经典的时刻。这一幕,也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徐冬林与刘翠青这一对金牌搭档,在过去的8年里,通过相互陪伴与互相支持,共同为祖国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包括45枚金牌。他们的出色表现和深厚感情让人难以忘怀。

然而,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后,徐冬林因严重的半月板撕裂和股骨软骨多部位磨损,无法继续在赛场上领跑,只能遗憾告别他热爱的赛场。刘翠青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能见到光明,真想看看我的领跑员长什么样子。”她的话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2023年5月,刘翠青换了新的领跑员:陈圣明。现年19岁的陈圣明是一名大一学生。在接触到盲人领跑员这一角色后,他深受触动,决定成为一名领跑员。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跑员,除了拥有优秀的成绩之外,还需要具备爱心和耐心。幸运的是,这些优秀的品质,陈圣明都具备。

刘翠青和陈圣明在刚开始磨合时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两人的跑步习惯截然不同,要做到动作完全整齐划一,臂摆多高、步迈多大都需要控制。同时,陈圣明也是第一次接触盲人,以致两人开始跑步时总是不在同一条线上。发现这个问题后,陈圣明学会了克制自己,以刘翠青为主,改变摆臂的肌肉记忆,在慢跑中加快磨合。为了培养信任感,两人从形影不离到生活习惯和训练细节都密切配合,努力提高默契度。

在2023年10月24日上午,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100米T11级决赛中,陈圣明与刘翠青一起走上赛场。陈圣明首先细心地帮助刘翠青调整起跑姿势,才去做好自己的比赛准备。当号令响起,两人犹如箭一般冲出起跑线,动作整齐划一,就像对方的镜像一样……最终,他们以12秒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由刘翠青自己保持的赛会纪录。而在之后的400米T11决赛中,刘翠青以56.63秒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金牌,这也是她在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會田径项目中拿到的第三枚金牌。

在看台上的徐冬林始终手握国旗,为他们加油助威。他曾是刘翠青的“眼睛”,而现在,他已转变为她的啦啦队队长。如今见证了刘翠青和陈圣明出色的表现,徐冬林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激动地说:“在短短半年的磨合期后,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三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时,刘翠青说:“感谢冬林,给我打下了基础,并一直陪伴着我,给我鼓舞;也感谢现在的领跑员圣明,他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对陈圣明来说,这三枚金牌是一种激励,他说:“感谢青姐对我的信任,感谢冬哥如同大哥一样把我举起,并完成交接棒。他们8年获得的荣誉是我一生无法达到的高度,如今冬哥还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我希望和青姐的相遇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残疾人运动。还有很多的残疾人朋友生活中并没有‘领跑员’,我希望大家都是‘领跑员’,并为他们指明方向!”

编辑|龙轲轲

猜你喜欢

盲人赛场金牌
盲人取袜
迟来的金牌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