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4-01-15冯仕江曾艳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资源化污水处理运维

冯仕江,曾艳健

(1.广西石漠化治理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南宁德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8)

引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1]。广西组织制定了《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0%以上,所有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保持90%以上[2]。

广西结合农村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等农村污水整治工作,推进污水治理的落实,并且在污水治理环节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存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资金缺口大、运维不足等问题。本文总结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治理率低下、设施运行不正常、综合衔接不足、运维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在统筹规划管理、建立长效运维体系、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新思路。

1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1.1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可简单分为黑水和灰水,主要来源有厕所、厨房和前庭后院等排放的污水[3],灰水的排放量大于黑水[4],而黑水污染物浓度高于灰水。黑水主要来自厕所粪污,部分地区畜禽养殖废水也一同收集处理;而灰水来自厨房和前庭后院等洗涤、洗浴等。广西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特点有:(1)地域性显著,桂北、桂西和桂中地区丘陵、山地居多,村庄位置分布较为零散,污水的收集就面临诸多难题。(2)排污源较多,农村污水来源有卫生间、厨房等,再加上牲畜养殖,污水的来源较广。(3)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性较为相似,晨昏交接时排放量较大,其余期间排放量较小。此外,由于外出务工,导致逢年过节用水及排水量剧增;乡村旅游、农家乐淡旺季也会影响饭店和民宿等用水、排水。(4)全区农村地区普遍为自建房,村庄民房分布和房屋设计缺乏合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全区村屯也极少进行雨污分流[5]。

徐荣乐[6]对部分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分析,表明污水污染物浓度低。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极少含有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污染物以COD、氮、磷为主,且浓度低、生物利用率高,见如表1。

表1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征

1.2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全区各村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人口组成以及聚集状况、污水类型、环境承载力、实际状况以及生活习俗等均存在差异。针对污水的治理就很难通过统一的途径进行治理,要求相关人员结合不同村庄的实际状况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方式,不可盲目套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模式[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有三种,就近纳网、集中式和分散式[5]。就近纳网模式是将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可以借助管道将村庄的污水输送到城镇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统一处理。集中式的处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远离城镇并且村庄相对集中的区域,可在聚集处搭建污水管网,进行污水集中收集与处理,主要处理技术以活性污泥法(主要为A2/O技术)以及膜生物反应器等为主。分散处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距离城镇较远而且分布分散的村庄,建立分散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点对点地进行处理,主要处理技术以人工湿地、氧化塘、一体化设施等为主。

1.3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国家和广西已发布了多个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分别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治理模式、排放标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做了相应规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规范体系。截至十三五末期,广西全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有1 319个,在全区14 221个行政村中占比9.2%,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 928套,其中集中式和分散式分别3 791套和7 137套,集中式处理设施日处理量达22万多吨;全区70个县(市、区)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设施日常运维工作,累计完成2 057套日处理规模20吨及以上的设施水质日常检测。经过治理的村庄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的状况[1]。

2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治理设施严重不足,治理率较低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入户收集率低。大多数村寨农村生活污水大多随意排放,直接通过房前屋后的雨水渠、排水沟等,未经有效处理就近排入池塘、低洼荒地等,最终渗入土地或流入附近地表水体[8]。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决定污水处理管网的建设资金较大,运行时期还经常出现设备破损、管线堵塞导致的污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或者功能赋闲等问题。虽然部分区域已经建立起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管网,但是依旧存在管道入户率较低的问题,产生的污水难以进入到主干管网中,影响污水的处理。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存在运行不正常的现象,未能发挥其污水处理的作用。广西农村人口多,需治理生活污水村庄基数相对较大,且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截至2020年,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9.2%[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缺乏合理规划,综合衔接不足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来说,先进工艺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能单纯地追求治理效果,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照搬到农村,反而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9]。部分地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所有村庄都采用一套设备、一种工艺、一个标准设计、施工,以致于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达不到预期效果[10]。部分农村规划设计环节缺乏协调统筹,就导致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环节出现厕所革命、扶贫安置,以及风貌改造等衔接存在问题,特别是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存在的脱节现象。部分农户家未进行旱改水,化粪池未改造或改造不规范、不彻底,部分村屯没有做好化粪池出水口与污水管网的衔接,或化粪池没有做好防渗措施,导致污水管网收集不到污水,或者污水不符合治理设施要求,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管网不能正常运行。

2.3 运维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治理工作起步早、要求低、处理技术多种多样,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部分设备逐渐老化,还存在管网破损等问题,雨污分流的处理效率也大大降低。现阶段常见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移动式一体化设施、人工湿地以及传统活动污泥系统A2/O技术等,因缺少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维护不到位不及时,部分污水处理工程已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达到治理效果[11]。由于地方财政有限,配套资金筹措压力大,后期运维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尤其需要动力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后续运行管护费用,各相关职能部门未建立“建、管、养、用”长效机制,当地政府也无力承担设施运维责任,导致一部分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行,甚至处于“脱管”状态,即使是无动力的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若不及时进行植物收割、基质更换等必要的维护管理,两、三年后治理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3 对策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合理设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充分体现当地农村特点,统筹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及后期运维成本和运维方案的可行性。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水文气候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排放量和排放规律、后端排放和利用情况和人居环境改善需求,广西应逐步采用低成本、生态化、资源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综合考虑农村常住和顶峰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农户收入水平、农户耕作生活习惯、污水产排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和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合理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工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就近纳网、集中式或分散式。结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在非环境敏感且有一定环境容量的村庄,以厕所改造为重点,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分离处理利用模式,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3.2 加强统筹管理,衔接其他乡村建设

按照“一县一规划、一镇一方案、一村一设计”原则,注重与乡村振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等互相衔接、协同推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黑臭水体、厕所革命统筹实施,形成项目清单,细化年度目标,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县区合理确定年度治理任务,明确治理区域和治理模式,落实资金来源等,根据“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储备。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协同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筛选一批生活污水治理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村庄优先治理,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筹备一批,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

农村居民较为分散的地区,建议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三格化粪池(或四格式化粪池)加厌氧生物池、小型净化槽或植草沟等,无动力或微动力的分散式处理技术和工艺,着力减少污水收集管网投资建设费用和运维成本、运维难度。

3.3 完善运维机制,建立长效运维体系

结合各地实际,将运维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明确设施运维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加强运维监管和绩效考核、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制度,加强对运维成效的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运行维护经费相挂钩,探索构建以奖代补机制。建立运维管理主体移交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主体作用。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原则制订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有制度、有经费、有队伍、有监管的长效运维机制,健全完善管理架构,明确县乡村各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管理机制,以县级政府为责任的主体、以乡镇政府为管理的主体、以村级组织作为监督的主体、以村民为受益主体、以运行维护机构作为服务的主体,五位一体管理体系,推进设施运维的专业化、市场化。同时探索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鼓励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3.4 稳妥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作业环节,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也是污水处理的关键一环,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考虑到农村地区分散的特点,可以推广采用非集中式处理技术,如家庭式污水处理装置、分散式植物湿地等。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以替代清洁淡水的使用。此外,结合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农业生产需求,董丽伟[12]提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分别是尾水灌溉模式、污染物削减与经济作物种植耦合模式、水质调控型按需排放模式,以及黑灰水分资源化利用模式,以期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及再利用。

4 结语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依旧存在一些难点,重设施轻管理以及重技术轻运用等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作业的落实。相关单位要提高对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以提升污水收集以及处理的效率。因而,必须合理地定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的适度分散性,并根据农村的基本特点、建设要求及其生活污水的特征,将农村农业生产、农村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建立“建、管、养、用”长效机制,实现十四五期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 270个,使全区治理率达到20%以上、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保持90%以上的目标。

猜你喜欢

资源化污水处理运维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