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保护标准在基层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2024-01-15吴锋杰唐新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吴锋杰,唐新红

(1.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2.江苏常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引言

环境保护标准在基层环境监管中的应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些标准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法律依据。在基层环境监管中,这些标准不仅仅是文件中的文字,更是引领着我们保护地球家园、改善生活质量的行动指南。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标准在基层环境监管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 环境保护标准的重要性

首先,环境保护标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石,环境保护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它们规定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对于企业和公众具有指导意义。标准实施后,有助于引导企业和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风险,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其次,环境保护标准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环境污染排放的污染物会危害人类健康,导致多种疾病。环境保护标准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和约束,有助于保障人类健康。例如,在空气质量标准方面,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对于超标准排放的企业实行处罚,以保障公众呼吸安全。最后,环境保护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2 环境保护标准的现状

环境保护标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在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在内的环境标准体系,覆盖了全国范围内各类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要求。同时,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环境保护标准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标准的实施力度逐年加大。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污染企业实行严格的处罚措施。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科技和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环境风险。三是环境保护标准在环保执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保执法部门依据环境保护标准,对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其排放符合标准。

3 环境保护标准在基层环境监管中的具体应用

3.1 环境保护标准在污染源监管中的应用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以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其中,污染源监管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源的监管有助于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污染源监管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流程。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监测网络,确保监测设备覆盖到所有的污染源。其次,需要制定严格的监测标准和数据传输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再次,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监管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制定污染源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最后,需要加强污染源监管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重视。

3.2 环境保护标准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结果是制定环境保护标准的重要依据。我国自1989年开始实施《环境监测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法律保护,要求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完整。这些标准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使环境监测结果成为环境保护执法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执法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首先,环境监测结果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环境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需要依据监测结果判断企业或个人是否违反了环保法规,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噪声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环境监测结果也是环境执法部门进行环境评估、环境验收的重要依据。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了解污染源情况,评估环境治理效果,确保环境执法的有效性。其次,环境监测结果有助于环境执法部门改进工作方法[1]。

通过长期、持续、系统的环境监测,可以发现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趋势性和长期性。环境监测结果可以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依据,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效率。例如,对于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环境监测结果可以揭示污染源的具体原因,为执法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提供依据。

3.3 环境保护标准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以水环境为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我国污水排放的总含氮量、总磷量以及总悬浮物浓度等指标。

通过水环境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污水排放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提供依据。同时,随着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不断修订和完善水环境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环境的特点。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保护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4 环境保护标准在基层环境监管中的对策与建议

4.1 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基层环境监管则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首先,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环境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明确环境监测的标准、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加强环境监测的监管力度[2]。

她搬家,换工作,像刚到广州时那样上进和努力。她依然喜欢GUCCI的鞋子,常常去GUCCI的店里看新季的产品,她总看不买,售货员看她的眼神很鄙夷,她们不知道她曾经是这里的常客,她有数十双这个品牌的鞋。

当前,环境监测监管不到位、监管不严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规范环境监测行为,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新型监测方法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监测技术落后等问题。而制定和完善基层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为新型监测方法的研发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

4.2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技术支持体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设备的配备和更新。环境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直接影响着环境监管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环境监测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制度。监测数据是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成效。最后,需要加强检测技术应用的可靠性。监测技术应用的可靠性是环境监管的基础,因此,要加强监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监测技术的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4.3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信息共享与交流,对于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基层环境监管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助于提高环境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环境监管信息共享与交流,可以帮助环境监管部门之间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动态和环境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例如,针对重点污染源,可以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基层环境监管信息共享与交流也有助于提高环境监管部门的协同能力。通过信息共享,环境监管部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环境监管的整体效能。加强基层环境监管信息共享与交流,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开放、高效、精准的环境监管体系,帮助工作人员更加精确地了解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精确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4.4 构建基层网格化的环境监管系统

4.4.1 基层网格化的环境监管系统构建价值

构建基层网格化的环境监管系统不仅提高了监管效能,加强了环境保护,还促进了公众参与、支持政策制定,降低了环境风险,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作用。一是提高监管效能: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帮助监管机构更迅速、准确地发现环境问题和污染源,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通过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减少人为差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二是能加强环境保护:系统的建立使监管更加全面和精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时数据,监管机构能够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环境事件的损害,降低环境质量下降的风险。三是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度:环境监管系统的透明性和数据的公开性可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愿,促进公众监督和环保教育。

公众参与有助于推动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四是数据支持政策制定:监管系统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为环保政策提供有力支持。它提供了有关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宝贵信息,帮助政府做出明智的政策决策,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4.4.2 系统功能设计

构建基层网格化的环境监管系统以应用环境保护标准,是一项重要而综合性的任务。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具体由基础数据收集和整合层、实时数据处理与监测层、环境数据分析与评估层、告警与应急响应层、用户界面与公众参与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层构成,见图1。

图1 基层网格化的环境监管系统结构图

4.4.3 功能模块设计

(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源管理:管理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包括部署、状态监测和维护。数据采集与传输:负责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以及数据的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2)数据处理和清洗模块;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标准化: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标准化,以确保数据一致性。(3)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库管理:存储清洗和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数据备份和恢复: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4)数据分析与监控模块;数据分析引擎: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环境质量报告、图表和趋势分析。标准对比:将实际数据与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合规性。实时监测:监控数据质量和环境参数,触发告警和应急响应。(5)告警与应急响应模块;告警管理:监测环境数据异常,触发告警通知,包括短信、邮件或通知到监管人员界面。应急响应支持:提供应急响应建议和行动计划,支持监管人员快速应对环境事件。(6)用户界面模块;监管人员界面:提供监管人员实时数据可视化、监管报告、告警信息和分析工具。公众界面:为公众提供实时环境数据、教育信息和监管反馈的用户界面。移动应用:为监管人员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访问方式,以便在外工作时查看数据和接收告警信息。(7)安全和隐私模块;数据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和用户认证措施。访问控制:设立访问权限和角色,以维护数据安全和隐私。(8)合规性与政策支持模块;环境法规库:提供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参考资料。政策支持:支持政府制定更实用的环保政策,基于监管数据进行政策决策。

4.4.4 应用过程示例

系统接到多个市民报告,指示某工业区域附近出现急剧恶化的空气质量。监管员迅速通过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定位了问题区域并分析了环境参数。系统警报表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表明有污染事件发生。监管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流程,根据系统提供的建议,通知工厂停产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系统还向市民发布警报,提醒他们采取防护措施。监管员的应急决策得到了及时支持,从而减轻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保护了市民的健康。这个事例突显了基层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的应用效果,它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告警通知和应急响应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该系统还促进了公众参与和透明度,使市民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情况,提高了城市的环保意识。

5 结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污染源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