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运用

2024-01-15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吸收光谱颗粒物环境监测

钱 旸

(上海市金山区环境监测站,上海 200540)

引言

大气污染的来源复杂多样,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同时,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全面监测[1]。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的过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可以提供大气污染物的实时数据,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和决策者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来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及健康状况的过程。它涉及到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有害物质和其他环境问题的程度和影响。环境监测可以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仪器和技术收集数据,并将其与环境标准和指南进行比较,评估环境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2]。

2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功能和价值

2.1 防控大气污染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等指标,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污染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3]。同时,环境监测可以评估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通过对治理措施实施前后的大气状况进行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治理效果,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其制定更加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和措施。

2.2 核查污染排放情况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核查污染排放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环境监测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准确评估污染源的排放量和污染物的扩散范围,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大气污染治理中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

3.1 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

固体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固体颗粒物监测技术包括质量浓度监测和粒径分布监测。

质量浓度监测是指对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总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通常使用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器,如激光散射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β射线吸收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等。这些仪器通过测量颗粒物与光线或射线的相互作用,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常见的粒径分布监测仪器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动力学分析仪等,这些仪器通过测量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或电荷状态来确定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3.2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吸收光谱来定量分析其浓度。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元素原子化,并通过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束照射样品;当特定元素原子与光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吸收现象,吸收光的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它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元素,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此外,原子吸收光谱技术还可以实现在线监测,能够实时获取数据,方便相关部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和镉等,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监测其浓度十分必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4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运用对策

4.1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之一是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产业的发展会加大废气排放量,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要从源头出发,控制化工废气的排放,对化工废气排放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促进我国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相关单位要配合环境监测单位开展工作,发挥协同效益,共同保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依照现阶段节约型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征和发展的标准化目标,不断提升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率。

4.2 促进环境监测的社会化

为了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质量。政府单位应加快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同时,排污单位也需要规范监测行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数据监测基础上,环境治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以维护环境保护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通过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我们可以有效保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3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提高监测效率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张,同时监测工作的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仍然依靠人工操作来处理收集到的复杂、庞大的数据,就会经常出现各种数据误差问题,影响数据信息的整体处理质量和效果。在环境监测中,通过有效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我们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和准确度,并且大大缩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周期。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我们可以弥补传统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空白,提高各种设施的工作效率,并且实现资源和设施的合理配置,从而大幅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环境监测体系

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有效利用APP来进行大气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先进的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我们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扩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范围,从根本上实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能促使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4.4 扩充大气污染监测样本数量

在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中,扩充大气污染监测样本数量有利于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同时保证监测工作的良好实施。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增加监测站点的数量并扩大其分布范围,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可以增加监测的种类和频率,包括常规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如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对其他有害气体、重金属等的监测。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气象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监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传输机制。

此外,相关部门可以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等,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这些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快速监测,同时可以获取更多空间和时间维度数据,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公开,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交流机制。与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合作,共享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提升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4.5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人员的管理和优化,监测人员的素质和履职情况与环境监测质量密切相关。首先,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人员选拔机制,确保监测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环境监测。其次,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监测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技巧。此外,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监测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监测人员责任制,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监测工作,杜绝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最后,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述举措,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及业务水平,以更好地完成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强大气环境监督的工作力度,同时促进监测人员合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水平,充分保障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环保技术和设备,推动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吸收光谱颗粒物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与消除应用研究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茶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