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科学教育质量

2024-01-15朱晓文

小学科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策略

朱晓文

〔摘    要〕  “科学”是幼儿五大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科学学科也是小学教育阶段从一年级就开设的基础课程,其不仅反映了我国对于早期科学教育的重视,也是全面性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幼儿教师既要做好园内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指导,又要切实优化科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以充分践行幼小衔接的要求。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4    103-105

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科学教育活动,既是对幼儿教育内容的丰富,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观察与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积累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在幼儿园时期的知识学习成效,对幼儿升入小学之后衔接小学科学学习、尽快适应小学学习节奏也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因此,需要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能力与知识衔接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指导。基于此,本文作者从科学教学视角对幼小双向衔接教育过程展开具体的论述,以探究相应的衔接教育策略,特供各位一线教育同人参考、交流。

一、科学教育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科学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没有接受过比较专业的科学教学指导,虽然能从教材中习得一部分科学理论知识,但是在整个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中,幼儿教师还是习惯于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將幼儿“管好”,如何让幼儿“听老师的话”等方面,不能与幼儿进行真正的科学教育互动。并且,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教师也会出于对幼儿的安全考虑,习惯性地全权做主,在示范讲解或者科学实验中,经常会忽视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条件有限

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购置比较先进的、种类丰富的科学教育材料,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看老师操作,或者在大屏幕上看与科学实验相关的电子课件,真正动手的机会少之又少,很难调动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再有就是受教育理念偏差的影响,很多幼儿园还是比较注重对学前儿童启蒙知识教学,尤其是到了幼儿园大班,在面对幼小衔接时,他们评判教育质量的好坏主要还是看幼儿“认识多少汉字”“会数多少数”,以至于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

(三)家长科学教育观念较为陈旧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在思想上对幼儿教育越来越看重,但在行动上却不知道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家庭化的科学教育指导,也很少去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究、陪伴幼儿参与科学探究;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会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幼儿教师的分内事,不配合也不参与幼儿园所布置的家园协同性科学教育任务,这不仅影响良性家园共育关系的建构,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二、优化科学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好奇、好动,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且不管是在幼儿园学习,还是在游戏活动中,经常能听到幼儿在问“为什么?”,就此,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不能扼杀幼儿的好奇心,还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科学教育指导中,更要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质疑,使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可以跟随教师的教育指导,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当中,也为其在升入小学之后可以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做铺垫。

对于幼儿好奇心的保护,首先需要教师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科学教育环境。例如,在以绘本《一片树叶落下来》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幼儿观察树叶从树上下落的过程时,一部分幼儿可能会对树叶下落的过程产生疑问:“树叶落到地上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掌心向下’?”“树叶宝宝是不是在亲吻大地妈妈?”面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提问,幼儿教师要做的不是纠正孩子的认知,也不用特别强调树叶不是“宝宝”,落下来也不是为了“亲吻大地”,而是鼓励幼儿的想法,不限制他们的思维。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指导中,还要学会做“不知道”教师,遇到幼儿的提问,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本着“等一等”的原则,给予幼儿引导。比如,在“静电实验”中,小朋友们将吹起的气球与自己的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让头发飞起来,有的幼儿会问:“老师,气球和别的东西摩擦能产生静电吗?”这时,教师便可以做“不知道”老师,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用气球与衣服摩擦、与裤子摩擦、与自己的脸摩擦……),使其在学习思考、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二)培养幼儿观察习惯

观察能力不足的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b、p、d、q不分”“6、9记混”,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还可能会对幼儿造成比较大的学习困扰。因而,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幼儿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科便利性,尽可能多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观察,在具体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结果整理过程中,有效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为幼儿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积蓄能量。

例如,在大班以“白天与黑夜”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地球仪和手电筒,让孩子将手电筒打开对着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的照射,同时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接受了光照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地球仪一圈一圈地转动中,引导幼儿发现,不管怎样调整手电筒的光线,手电筒的光也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另外一半则处于黑暗之中,引导幼儿在自主性的观察与探究中,初步了解地球与太阳之间因运动而产生的白天与黑夜变化,也初步明确白天和黑夜产生的原因。而在与生命相关的自然科学教育中,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在班内种植绿色植物,请幼儿在每日的观察与植物照护中,既收获种植劳动技能的积累,又能清晰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也可以在教室建构“自然生态角”,为幼儿准备金鱼、乌龟、蚕、蚂蚁等动物,让幼儿不管是在科学教育活动,还是在课后休闲游戏中,都能随时观察小动物,以在了解不同动物生活习性差异的同时,引发幼儿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与敬佩,使其在提升观察能力的同时,产生对大自然长久且深入的探究欲望,切实助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引入生活化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来源于生活,也终将运用于生活。所以,在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指导中,幼儿教师要在遵从幼儿教育计划的同时,主动寻找科学与幼儿生活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科学教育走进幼儿的生活,把幼儿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科学探究的事物,以引导幼儿从生活体验中持续性积累科学知识、发现科学内容,逐步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轮胎是幼儿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事物,对此,幼儿教师便可以为大班幼儿创设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首先,借助班上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为小朋友们展示生活中正在行进的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公交车等,并着重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使其在自主发现“车轮是圆的”的同时,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其他形状的车轮是不是也可以让小汽车跑起来呀?”顺利引出本次科学活动的教学主题。然后,再为小朋友们分发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活动材料,请小朋友们组装出三种不同形状的“小汽车”——圆形车轮、椭圆形车轮和方形车轮,再让他们去开动小车,比较不同小车开起来的难易程度。从而,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方形的车轮根本推不动,椭圆形的车轮“跑”起来会上下颠簸,只有圆形的车轮是可以非常顺利、非常顺滑地向前開动。真正借助生活化事物的引入、生活现象的渗透,让幼儿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在自主形式的动手科学实践中,感性认知不同形状车轮给小汽车的行进带来的差异性影响,也明白了生活中交通工具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具体原因,切实激活幼儿的可持续探究成就感。

(四)锻炼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其在推进幼儿良好品格建构的同时,有助于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后,更好地开展人际交往,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指导中,教师也要在为幼儿传授科学知识、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过程中,注重做好对幼儿合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与平台,使其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例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科学探究中,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天平,在引导幼儿认识天平的同时,告诉幼儿天平的两端只有放置相同重量的物品,才能达到平衡,而且天平两边的物品最好一起放上去,不然天平两端重量差距太大,天平就容易翻倒。从而引导幼儿在反复摆放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可以顺利完成这一游戏任务,无形中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而在引导大班幼儿认识“摩擦力”时,幼儿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幼儿分成若干个科学探究小组,给各组分发同样的科学实验材料(小球2个、轨道、毛巾、丝绸等),要求幼儿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合作完成“两个木块从同一高度轨道下滑”“两个木块从不同高度轨道下滑”“两个木块从不同材质(毛巾、丝绸)轨道下滑”等验证性操作,并提醒各小组派专人做好实验记录,以便于在实验结束之后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本组的实验成果。作为教师,也要在观察各组幼儿实验过程的同时,对积极合作、主动合作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及时鼓励,让幼儿不仅可以自主探究出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还能真切体会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小朋友们掌握多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引导幼儿通过科学学习积累“善思考”“乐探究”的良性学习品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更是如此,教师既要关注衔接教育的价值,将衔接中心引领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回归生活”中,又要本着科学育儿的教育观念,关注科学学科教学指导,以在“开脑洞”“扩眼界”的过程中,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缩减其在将来适应小学生活的难度,助力其顺利度过人生成长的第一个转折点。

参考文献

[1]林兆星,梁东红.科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0(7):82-83.

[2]李凤莲.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中的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2(25):4-6.

[3]蒋伟华.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层培养[J].小学科学,2022(18):110-112.

[4]赵越,夏腾.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研究[J].教育观察,2021(40):49-51.

[5]杨晓斓.将科学教育植根生活: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4):74-76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