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新文科人才培养成效的实证研究

2024-01-10赵金国王秀丽李先涛

山东高等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讲授研讨教学方法

赵金国,王秀丽,李先涛

(齐鲁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重大进步,立德树人的成效十分显著。当前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因此,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仍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课堂教学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之一,[1]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教学方法是教学课堂场域中教师、学生、学科知识以及教学环境四者之间相互对话自然演化生成的境遇性结果,[2]不仅是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更是联系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的桥梁与中介,占据着教育事业的核心。

顾名思义,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以“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的问题,这决定了教学的价值趋向。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材是知识的来源,课堂是教学核心,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实践显示,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钟秉林在1999年就呼吁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3]以学生、社会知识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教学方法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热点。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当前本科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有多大,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当前本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这与国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人才培养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突出实践品性,强调的就是人才培养的成效性。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时代新人成为当前文科专业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文科专业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成长,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导向。为全面把握教学方法改革对人才培养成效的作用情况,研究以2013-2022年共10届行政管理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基于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学习投入和工作表现为研究主线,分别以讲授式、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为调节变量,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学习投入和工作表现间的调节作用,从而验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对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学习投入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学有所获,并最终提升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从狭义角度来看,学习收获是指所在专业领域获得的知识、技能等,[4]一般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表现为综合性素养和技能的提升,表现为学生在校成绩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统一体,[5]也就是说学习收获既体现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更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表现情况。研究对象是10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因此,学习收获主要界定为毕业后的工作表现情况。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因素一样,学习投入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种状态,是指学生投入到学习上有目的的活动时间和精力,[6]包括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三个维度。[7]学习投入对学业成功的促进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学习能达到什么效果,教师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个作用仅是辅助作用。“学生中心”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苏林琴研究发现,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均是正向影响。[8]同时,学校环境也是通过学生个体层面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9]因此,大学生学习投入情况是其学习收获的显著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大学生学习投入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教学方法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但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途径;课程建设是“主战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队伍是“主力军”,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是教授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但教学过程又不是教授与学习的简单结合,真正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成效,因此教授与学习是一个复杂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设计,来提高教学的成效。教学方法就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的桥梁与中介,是教学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10]257

对于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教学方法的形式与维度,与教学的主体、内容、情景、场域等密切相关,无论教学方法多么前沿先进,都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将其视为提前预设的、普遍确定的程序性方法。[1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从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中心地位差异程度来看,可以将其大概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将教学内容有效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都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讲授式、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均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讲授式、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的调节作用

教学方法除了具有通过课堂设计帮助大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作用外,还能够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成效。对于文科的专业课教学来说,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是有差异的,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积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成效。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单方面向学生叙述知识、讲解理论、阐明道理和传授经验等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属于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式。[12]虽然相关研究显示传统的讲授法对学生成绩存在明显促进作用,[13]但是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被界定为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过程单调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因此近年来对讲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很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a。

假设3a:讲授式教学方法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起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与互相交流,将部分学习自主权让渡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完全主角,教师通过“导学、导思、导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研讨中。相关研究发现,研讨教学法比讲授教学法更能促使学生获得好成绩,[14]并且研讨式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b。

假设3b: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起显著调节作用。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前学习教学资料,课堂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15]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颠倒过来,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翻转课堂将大量课堂教学活动移到课外,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中心地位,教师在赞成、采纳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扩充并完善学生的想法,能够形成一个和谐融合的良好氛围,[16]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Strelan等人对2018年以前发表的198个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总体上具有中等效应。[17]这是因为翻转课堂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需要教师在辅助作用的发挥中充分转变角色,提升翻转课堂的把控能力,避免出现“翻而不转”的尴尬局面。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c。

假设3c:翻转式教学方法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起显著调节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框架。

图1 研究思路框架图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测量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成熟量表,根据研究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后设计了各变量的测量量表。运用Likert5点量表测量,1~5依次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研究的核心因变量为工作表现。参考Judge等人关于工作中核心能力的量表,[18]包括“我相信自己在工作中能获得成功”等5个题目,该量表信度系数α=0.917,信度良好。

研究的核心自变量为学习投入。参考廖友国关于学习投入的量表,[19]将认知投入、情绪投入和行为投入归并简化,包括“我既有长远的学习打算又有近期学习目标”等6个题目,该量表信度系数α=0.893,信度良好。

研究的调节变量为教学方法。参考Ogunride等人关于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20]将讲授式教学方法量表界定为“教师经常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方式授课”;参考Ogunride等人关于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21]将研讨式教学方法量表界定为“教师经常针对某些主题或案例,开展互动研讨的方式授课”;参考郭建鹏关于翻转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22]翻转式教学方法量表界定为“教师经常采取学生参与讲课,老师点评的方式授课”。3个教学方法均是用一个题目测量,题目的内涵与教学方法的定义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良好。

因调研对象是近年来的毕业生,因此将毕业年限作为控制变量(1-10年),同时考虑毕业生的人口统计特征,将性别(男=0;女=1)作为控制变量。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统计

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向近10届本科毕业生调研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个人的学习投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毕业后的工作表现等情况,共收到问卷346份,删除有明显缺失项问卷后,有效问卷341份,有效问卷占所有10届毕业生的50%以上,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从样本结构来看,毕业1年的占14.1%(48人),毕业2年的占12.3%(42人),毕业3年的占15.0%(51人),毕业4年的占15.0%(51人),毕业5年的占9.4%(32人),毕业6年的占5.9%(20人),毕业7年的占5.6%(19人),毕业8年的占7.0%(24人),毕业9年的占8.2%(28人),毕业10年的占7.6%(26人);男毕业生占48.4%(165人);女毕业生占51.6%(176人)。

三、实证分析

(一)效度分析

考虑到教学方法均是用一个题目测量,不纳入效度分析范围,运用SPSS24.0软件,将“学习投入”“工作表现”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22,p值为0.000,总解释比为70.470%,各题目在旋转矩阵中分布显著,且因子归类与理论假设基本一致。运用AMOS24.0软件对“学习投入”“工作表现”的题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2因子模型的拟合度(χ2=134.985,df=43,χ2/df=3.139,RMSEA=0.079,TLI=0.951,CFI=0.962,IFI=0.962)优于单因子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学习投入、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均与工作表现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的结果与研究假设一致。

表1 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三)假设检验

基于研究框架,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验证结果见表2。

表2 假设检验结果表

首先,学习投入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M2,β=0.586,p<0.001),假设1得到支持。其次,讲授式教学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M3,β=0.282,p<0.001),研讨式教学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M4,β=0.338,p<0.001),翻转式教学对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M5,β=0.269,p<0.001),假设2得到支持。再次,讲授式教学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起的调节作用不显著(M7,β=-0.029,p>0.05),假设3a得到支持;研讨式教学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调节作用显著(M9,β=0.171,p<0.001),假设3b得到支持;翻转式教学在学习投入与工作表现间调节作用显著(M11,β=0.218,p<0.001),假设3c得到支持。

为进一步分析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在学习投入和工作表现间的调节作用,分别以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绘制了学习投入与研讨式教学的交互作用、学习投入与翻转式教学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工作表现影响的交互作用图(图2、图3),展示了不同程度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在学习投入和工作表现间的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学习投入下,高课堂研讨会更有利于工作表现的提升;从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学习投入下,高课堂翻转更有利于工作表现的提升。

图2 研讨式教学调节作用图

图3 翻转式教学调节作用图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更关键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投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这种教学的成效既表现为在校期间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表现为工作之后的综合性素养和技能的提升。当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起到相当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因此,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中心,从提升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设计,并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以实施。本研究基于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投入作为自变量,以讲授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和翻转式教学方法为调节变量,分析学习投入对综合性学习成效——工作表现的影响来探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机理。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学习投入是影响工作表现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越高,其工作后的表现就越好,即越能胜任工作;第二,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都是教学的组织方式,都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三类教学方法均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除了满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基本要求,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即提高其学习投入度。讲授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方面作用不显著,而研讨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方面作用显著,即研讨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在学习投入和工作表现间的调节作用显著。

本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的教学改革研究有三点贡献:第一,开展了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成效的实证研究。目前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较多,大多是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关于教学改革成效的评价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基于教学对象即学生层面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近10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研,实证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对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的作用。第二,分析了不同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虽然目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很高,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大量的批评,但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种普遍性、公共性、程序性知识,而是一种境遇性、个人性、策略性知识,教学方法本无好坏之分,只存在适合还是不适合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均对人才培养成效有显著作用。第三,提升了教学方法研究的针对性。面对不同的情境,本研究避免大而全的研究,仅调研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期间专业课程授课的表现以及工作后的表现,通过研究发现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二)研究启示

首先,要基于课堂情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基于一定课程知识的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的桥梁与中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知识类型、学生特点、教学情景等决定。虽然文科专业知识操作性不如工科强,但是对实践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在文科专业课教学中,一般理论性知识可采取讲授式授课,但对具体的专业知识,可设置必要的情景,开展研讨式或翻转式教学改革。

其次,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的反思与总结。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但是将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后,到底取得了什么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质量,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度追问反思,既包括教学成效价值的反思,也包括教学方法各种策略和环节的反思。在价值反思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场域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再次,要加强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的提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教学方法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恰当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即使是讲授式教学方法,只要把握住讲课的关键内容和环节,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效。研讨式、翻转式教学方法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但是经常出现“讨而不导”“翻而不转”的问题,反而让大学生们感到学习体验感差,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不足导致。

本研究基于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分析了学习投入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机制,并着重分析了教学方法的调节作用,提出了在文科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科知识和课堂特色,教学方法都有其相对的适应性,本研究仅以行政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较强,普适性一般,有必要加强基础课程、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成效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讲授研讨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