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推注普罗帕酮与同步电复律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

2024-01-09袁运

中外医疗 2023年29期
关键词:电复复律成功率

袁运

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救援服务科,北京 100192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常见心律失常类型,病因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如药物治疗)、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器质性心脏病等。在吸烟、饮酒、心理压力过大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SVT 患者可突然感觉心跳加快,典型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眩晕、气促等[1]。SVT 具有骤发易止特点,但患者发病后未及时进行救治,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休克等问题,严重时还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SVT 患者适用的院前急救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同步电复律、传统物理疗法等,不同方法的效果存在差异[3-4]。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抗心律失常,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类型,以减缓心室传导速度,能够有效遏制病情进展。同步电复律是依靠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消除心脏异常节律的急救方法,经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法具有见效快、成功率高等特点。本研究选取2021 年7 月—2023 年6 月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收治的84 例SVT 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对不同方法对应院前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84 例SVT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院前急救方式,将其分为A 组(药物干预)与B 组(同步电复律)。A 组56 例中男35 例,女21 例;年龄31~67 岁,平均(51.35±4.86)岁;B 组28例中男17 例,女11 例;年龄32~65 岁,平均(50.29±5.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SVT 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首次发作,经心电图检查确认病情;③疾病发作至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时间间隔≤6 h;④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基本稳定;⑤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行院前急救前有使用复律救治方法者;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者,如心力衰竭、严重创伤等。

1.3 方法

考虑院前急救团队的业务能力可能对SVT 患者的救治效果产生影响,所有患者均由同组团队(1名急救医师,1 名急救护士,2 名辅助人员)完成。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安排车辆并合理规划路线,尽快前往现场进行院前急救,具体救治方法由急救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方法如下。

A组(药物干预):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50 021208;规格:5 mL∶17.5 mg),静脉推注,剂量标准为1~2 mg/kg,要求在10 min 内完成推注。完成给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合心率、心电图波形等评估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对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患者,根据病情变化予以对症用药。

B 组(同步电复律):先予以常规镇静,所选药物为地西泮(国药准字H41 020631;规格:2 mL:10 mg),静注,再行同步电复律治疗,选用设备型号为ZOLL M-Series(美国卓尔),功能为同步电除颤,初始能量设定为30 J,经常规同步电复律治疗后未见明显效果者,逐步增加复律能量,期间注意脉冲电流情况,积极预防室颤,原则上最大复律能量标准为100 J。整个复律过程要求密切关注心率指标的变化。

所有患者院前急救相关数据基本完整,将患者恢复正常窦性心律作为成功复律的判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一次复律成功率以及总复律成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心律、血压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心率降至100 次/min 以下,VST 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显效;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仍>100 次/min,VST 相关症状有所缓解,有效;经规范院前急救治疗后,心率或VST 相关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律情况比较

A 组一次复律成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律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心律、血压水平比较

A 组复律时间稍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心律、血压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心律、血压水平比较(±s)

?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A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VST 的院前急救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6]。临床针对VST 的疾病诊断多基于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在患者表现出心悸、无力、胸闷等可疑症状后,需尽快完善心电图检查,并注意与惊恐、窦速发作等进行有效鉴别[7-8]。根据心电图RR 间期情况,临床将VST 划分为规则型与不规则型两种,选择急救治疗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病因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在抗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常用药品包括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张岩[9]指出,院前急救VST 时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患者对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4.74%(36/38)。除药物治疗,同步电复律技术也是患者急救的重要方法,既往常用于不能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或做作为保守治疗后无效的补救措施[10-11]。有研究指出,对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ST 患者,同步电复律治疗能够更快取得较好复律效果,治疗用时整体较短[12]。而王坤等[13]指出,在中青年VST 患者中,胺碘酮与同步电复律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复律成功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此类研究结果提示,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同步电复律方法,均对VST 患者的病情控制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药物与电复律两种方法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差异主要集中在一次复律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风险等方面。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由同组团队完成院前急救,有效规避了医疗团队业务能力对急救效果产生的影响,从疗效评价结果看,A 组总有效率为94.64%,B 组总有效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在VST 患者急救期间,不论选择药物干预方式,还是给予电复律治疗,病情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中,A 组一次复律成功率为30.36%低于B 组(P<0.05),提示电复律治疗一次后复律成功率更高。姚骞等[14]指出,药物干预、电复律干预两种方式对应的一次复律成功患者占比分别为37.5%、42.86%,与本文结论一致。而两组患者总复律成功率分别为87.50%、9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部分药物干预后未见明显改善的患者,仍然可以通过后续的对症治疗,取得较好的院前急救治疗效果。陶金喆[12]指出,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对应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92.8%、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A 组复律时间为(13.27±2.23)min 优于B 组(P<0.05),即电复律技术能够更快完成急救治疗,而两组患者心率与血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SVT 患者院前急救的复律方式选择,不会对其血压、心率水平造成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均有若干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A 组对应总发生率为5.36%,B组的总发生率高达25.00%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以药物治疗方式治疗SVT 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复律能量差异、复律次数等有关,在电流刺激心肌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损伤加重等问题[15]。姚骞等[14]指出,药物干预对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而电复律干预的总发生率达到28.56%,与本文结论一致。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未就不同药物静脉推注的疗效差异进行比较,未深究复律能量以及放置位置等因素对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等,此类问题仍需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予普罗帕酮治疗,以及实施同步电复律治疗,SVT 患者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与药物干预方式比较,电复律治疗起效更加迅速,复律时间更短,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较好,院前急救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电复复律成功率
心房颤动抗凝与复律时机的抉择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二尖瓣置换术后孕妇房颤电复律1例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快速心律失常50例紧急电复律的疗效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