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依托学习任务群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

2024-01-09汕头市龙湖区金晖小学杨畅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杨氏古文语文课程

文/汕头市龙湖区金晖小学 杨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认同并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成了重要的课程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感受文言文的美,初步掌握读文言文的方法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分析

统编版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一共编入了14 篇文言文,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出现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这说明了文言文在在语文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我们常态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通常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背诵文言文作为教学的教学重点,对文言文节奏之韵味、语言之精炼、蕴意之巧妙却极少花时间心思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小学阶段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大多简短易懂,大部分学生觉得并不难读,背诵课文、译文,便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是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浪费,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文化的烙印,也没能为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升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回访,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反映上了初中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增加和阅读量的增多让他们措手不及。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小学文言文教学亟需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习得语言与方法。

二、探索有效有趣有味的教学方式

五年级下册有二篇文言文,一篇在第六单元,选自《韩非子》的《自相矛盾》,一篇在第八单元,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以这二则文言文的教学完全可以依托任务群,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探究,完成教学目标。

1.创建学习任务,促使自主探究。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设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梳理

第一步,设置任务。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应聘学校“小古文主播”的任务。

第二步,梳理方法。在《自相矛盾》这则文言文的学习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读,包括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悟读,运用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组词(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等方法知晓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领悟道理。

第三步,运用方法。总结上一课的学法,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通读悟读第二则文言文《杨氏之子》,在把握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划出句子中停顿的地方,探究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节奏和韵味。

2.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实践积累。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设置文学鉴赏、思辨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

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建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平台。在《自相矛盾》这一课中,让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探讨“其人弗能应”的原因,在故事情境中懂得生活的道理,培养思维的能力,设置了自己就是围观的人之一,将发表什么样的议论的小任务,这就是带有思辨意味的表达,甚至有些学生学生也尝试用文言文的句式,延续着原文的语言风格展开议论,表达见解。在《杨氏之子》这一课,小组合作中,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写在纸上,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发散思维,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小组探究气氛浓烈,参与度高,最后的交流汇报也是各持观点,说得有理有据。在课堂上教师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创意性的表达。

3.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能力品味。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拓展整本书的阅读

习得这二篇古文便是本任务群学习的终结吗?不是的,课文只是个学习的例子。在学完课文后又回到单元的语文要素:思维的火花与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明白思辨的智慧与语言艺术的魅力。适时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孔融小时候随父到洛,到李元礼府上,遇陈韪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若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回应陈韪的轻蔑与挑衅?学生此时的回应让我惊喜,他们把杨氏子的反驳思维方式成功地进行了迁移运用,抢着说出了孔融的答语。此时再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阅读有更强的指向性。这样的设计是别具匠心的,于学生而言,是思维的拓展,更是感悟的升华。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带着学生逐步放宽眼界,建构起日后深入学习、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这也完成了小古文主播的最后考核:能讲很多有意思的动听的故事。

猜你喜欢

杨氏古文语文课程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