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4-01-09张敏兰

实事求是 2023年4期
关键词: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群众

张敏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P34)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是使党和政权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苏联由于没有重视培养大批社会主义接班人,绝大部分党员理想信念荡然无存,在亡党亡国的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2]以史为鉴,我们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3](P647)毛泽东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毛泽东这一思想,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的提出背景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是毛泽东经过长时间酝酿后提出的,与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中苏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内形成反修防修的浓厚政治氛围密切相关。

(一)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二战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一项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不用武力去干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而通过宣扬“自由”“人权”等“和平”手段使社会主义国家转变到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明确指出要用“战争以外的”“和平的”方法来“解放”社会主义国家。[4](P800)他在1956年宣称,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继续要孩子的话,“他们的后代将获得自由”。[5](P11)这表明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并把注意力放在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腐蚀上,希望借此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6](P116)

对杜勒斯关于“和平演变”的言论,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早就高度警觉。1958年11月,他在新华社编发的《参考资料》上注意到杜勒斯于1958年10月24日接受英国记者的采访。同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协作区主任的讲话中指出,杜勒斯比较有章程,是美国掌舵的。这个人是个想问题的人,要看他的讲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要翻英文字典。[7](P2372)可见,毛泽东对杜勒斯言论的重视。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和平演变”的根本目的是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阵营。1959年11月12日,他明确指出,杜勒斯希望用“和平的转变”使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起变化”,不再去设想共产主义的实现。[8](P1994)历史充分证明毛泽东这一深邃洞见。自“和平演变”战略提出后,西方敌对势力一直通过宣扬“自由”“人权”、增加经济贸易、“加强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的分歧”等方式意图实现其根本目的。[9]

为应对“和平演变”的挑战,毛泽东提醒全党要早做准备,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他指出,帝国主义说我们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这话讲的灵不灵?我不希望灵,但也可能。[4](P815)毛泽东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老子打下的江山,被儿子断送掉”的教训,对党将来会不会变质充满担忧。但他也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积极寻找打破“和平演变”预言的方式。[10](P32)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最终提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1]这意味着我们要和西方敌对势力展开较量,从思想上、教育上争取下一代人乃至几代人。

(二)中苏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与国内形成反修防修的浓厚氛围

1962 年,中苏关系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1962 年12 月,赫鲁晓夫对中国进行不公正的指责。随后,苏共领导人利用一些欧洲的共产党召开代表大会的机会,向中共代表团发起围攻。针对苏共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发表一系列文章和声明予以反击,和苏共展开论战。第一轮论战从1962年12月到1963年3月,这期间中共中央一共发表七篇文章。1963年3月后,中苏之间新一轮争论更加激烈。从1963 年9 月到1964 年7 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九篇文章,在“九评”中系统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中苏论战走向公开化、白热化。

受此影响,中国的国内工作逐步走上以反修防修为中心的轨道。苏联出了修正主义,我们有没有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国际上的反修联系到国内的反修防修。毛泽东指出,出不出修正主义,一种是可能,一种是不可能。[8](P2237)在此形势下,毛泽东越来越明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保证党和政权不改变颜色的关键。[12]此外,自然生命的有限性和革命事业的长远性之间的矛盾时常萦绕在他心头。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毛泽东反复思考党如何保持初心、社会主义事业如何传承的问题。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他指出,如何防止修正主义,怎样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条:第一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第二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第三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第四要讲民主,第五要作自我批评(以下简称“五项条件”)。[8](PP2266~2268)这五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标准。其中第一条“懂得一些马列主义”和第二条“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关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方向。这是保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关键。

社会主义政权既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的威胁,也面临内部腐化的危险。如何破解这一局面?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毛泽东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关键问题,为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重点是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尽管毛泽东在1964年才正式作出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表述,但他此前对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已有诸多论述。这些论述是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3]围绕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毛泽东相应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素质构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培养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素质构成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具备的“五项条件”被全文写进“九评”,并在《人民日报》社论中被强调。学界因此把“五项条件”作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目标这一问题上的重要观点。但也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只有‘德’的标准而无‘才’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失误”,[14]“在培养人的目标上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轨道”。[15]辩证地来看,我们需要细致考察毛泽东在首次提及“五项条件”的会议上的完整发言,同时梳理毛泽东的思想历程,才能得知他关于此问题的一贯态度。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上说完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五个要求后,最后还说:“我想得不完全,你们开会研究一下,要部署一下。”[16](P363)这说明毛泽东明确表示“五项条件”并非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具备的全部素质。

纵观毛泽东在不同时期有关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若干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德”和“才”的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毛泽东始终主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党不能完成其革命任务。[17](P526)在毛泽东看来,这一时期“德”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忠诚”“不谋私利”“富于实际精神”等方面,[18](P34)“才”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懂得“指导战争的规律”、[19](P183)“技术精益求精”[17](P660)“有知识,有能力”等方面。[17](P72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20](P83)“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20](P278)“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P226)“又红又专”[21](P309)“五项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概言之,“有社会主义觉悟”“红”“五项条件”是“德”的具体内涵,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智育和体育得到发展、“有文化”“专”则是“才”的具体内涵。

毛泽东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一方面,他重视德才兼备,突出“德”与“才”的统一。毛泽东既明确反对不问政治的态度,又强调不能只讲政治,不懂业务,要求干部努力做到又红又专。[21](P309)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强调以德为先,在所有的“德”中把政治品德放在首位。他说,“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22](P116)“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21](P309)

总之,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素质构成这一问题上,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存在“明显的失误”。实际上,毛泽东一贯强调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具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素质。他之所以在1964年以后突出强调“五项条件”,并非认为“才”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属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极为重要。和中国历史上早已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相比,毛泽东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突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品德,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等政治内涵,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问题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结合。

(二)培养原则: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力。1919年,毛泽东提出:“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23](P339)把“民众的大联合”视为改造社会的根本力量。此后,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24](P37)1934年,毛泽东强调,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19](P139)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一直存在。因此,党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就十分必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接近工农作为教育知识青年的原则。1939年5月4日,他在五四运动纪念会上强调,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17](P565)同年7月,毛泽东进一步对抗大等军政学校发出指示,应当把教育知识青年“接近工农,决心为工农服务”作为一项原则。[7](P1258)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出现的脱离人民群众的作风,毛泽东指出干部要打掉官风,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21](P355)他要求干部下厂下乡搞调查研究,确保制定出的政策符合群众实际需要;建立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让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监督机制,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毛泽东希望借此减少干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老爷作风”,使党的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21](P294)

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至少有三重内涵。首先,阶级立场和思想情感的转变是前提。正如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说,只有“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相互熟悉了,他才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25](P851)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知识青年改变了所处的社会关系,原有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熟悉人民群众生活和了解人民群众需求是关键。在“这种教育制度”下,青年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都看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26](P492)这使得学生对于人民群众的认知是抽象的和空洞的,而不是具体的和丰富的。毛泽东曾提出,革命知识分子应“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解农民的要求”。[25](P1079)只有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才能胜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

最后,在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是根本。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5](P899)一方面,党的干部要深入群众,做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意见汇集起来;另一方面,干部的领导意见要经过群众的实践检验,并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加以调整。如果党的干部忽视群众的意见,就会因为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而使工作失败。

(三)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

为实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条基本途径。前者不仅是形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思维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后者主要包括生产劳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种实践形式。毛泽东深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17](P533)党的战斗力量就会大大地得到提高。在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都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克服党内错误倾向,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

因此,毛泽东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年一代的重要途径。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和安吴青训班等院校,对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巨大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大学、中学都要求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27](P118)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一开始就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毛泽东通过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力促进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多个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有助于形成共产主义信仰。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坚持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进一步说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其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助于智力发展。毛泽东在1955年提出物质无限可分。这一观点在后来物理学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得到证实。毛泽东虽不是物理学家,但他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思考问题,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哲学指导。[28](P360)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有益于提升工作水平。马克思主义中蕴含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矛盾分析等工作方法。毛泽东指出,如果在工作中不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只看到成绩,看不到缺点错误,就会固步自封,骄傲自满。[29](P347)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经风雨、见世面,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他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11]毛泽东一生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他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游遍四宇尚已。”[23](P587)徒步游学和实地调研成为毛泽东青年时期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强调“从战争中学习”,[19](P181)还强调“要到工作中去学习”,[30](P27)通过在社会上做事增加经验和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他指出“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26](P149)全面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认为社会实践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素质。首先,生产劳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生产劳动中可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德。毛泽东指出,领导干部如果不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就会同工人阶级一直处在对立的状态中。[31](P2356)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人的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可以得到发展。广博的学识、健全的身体和共产主义道德等素质的具备都同从事劳动有关。[21](PP398~399)其次,社会阶级斗争使人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便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在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青年从多个领域认识中国的社会实际,了解工业、商业、农业等部门,接触工人、商人和农民。最后,科学实验是提升本领不可或缺的途径。毛泽东认为“学生如果只有书本知识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26](P149)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科学实验的场所是实习工厂和实验室。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要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26](P493)

总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途径,既符合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有利于认识的加深;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根本上塑造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灵魂,这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三、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32](P26)当下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警惕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坚持把培养政治品德放在首位

毛泽东一贯主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强调政治品德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1](P226)从抗战时期提出的德才兼备的要求,到新中国成立后“又红又专”“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五项条件”等表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并把政治品德放在社会主义接班人素质构成的首要地位。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品德放在首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也存在不少挑战。从外部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当下西方“普世价值”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被融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销往中国,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大肆传播。从内部来看,国内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挑战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新自由主义宣扬自由化、全盘私有化与完全市场化,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化。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学术研究”之名,随意解构历史,颠倒历史真相,利用“去价值化”的方法模糊阶级立场,侵蚀人们的价值观。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的存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在此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需在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1](P66)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要贯彻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学校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中。[33](PP6~10)坚持把培养政治品德放在首位,培养政治过硬的青年干部队伍,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广大青少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和工作本领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25](P80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能够而且必须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情况。这要求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和工作本领,锻炼出“铁肩膀”来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挑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担做好充分准备。进言之,社会主义接班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首先,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习,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之源。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焦裕禄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带领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为改变兰考面貌作出贡献。他之所以能在工作中攻坚克难,就在于他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学习,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方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由一系列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尽管当今出现逆全球化思潮、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等问题,但仍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扎实做好具体工作的重要依据。

最后,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学习,优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的方法要求在矛盾运动中把握事物发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推动工作;群众路线的方法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实践中锻炼社会主义接班人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际相分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的弊端,毛泽东提出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中外教育史上诸多提倡实践教育的学说相比,他主张在实践中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民性特征。实践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下我国人才培养的短板之一。在长期重书本轻实践的单一培养方式下,部分青年学生和青年干部知行不合一、“有的担当作为的底气还不足”“有的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32](P27)研究毛泽东在实践中锻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能为解决上述现实困境提供有益启发。

首先,通过实践促进对理论真知真信真行,弥补认知与行为的断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国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极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但在部分学生中仍存在只说不信或光说不练的现象。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切身体验,他们在头脑中建构的逻辑体系仅停留在符号化的概念认知阶段,概念与现实之间无法建立直接联系。这使得“真信”和“真行”没有现实基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是连接认知和行为的桥梁。

其次,通过实践塑造奋斗精神,降低“丧文化”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作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但当下受到“佛系”、“躺平”、现代犬儒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年人逃避现实,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麻痹自己,对学业和就业不求上进,丧失奋斗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他所经历的知青岁月时所言,艰苦生活对人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时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34]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壮筋骨。社会实践有利于磨砺克服困难的意志,是青年形成奋斗精神的良方。

最后,坚持在实践中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破除对人民群众的抽象认识。当下部分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出了学校门就进机关门,被称作“三门”干部。由于缺乏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锻炼,他们在工作中不熟悉群众心理,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坚持加强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并在实践中贯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十分必要。具体而言,我们要坚持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1](P67)让他们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增加与人民群众交流的共同语言,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和培养途径,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同时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不断加以创新、丰富和发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