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发力 协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中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分论坛成果综述

2024-01-08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成光琳方渊渊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卓越高质量心理健康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成光琳 方渊渊

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河南省教育学会今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强教与强师: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变革与转型:打造数字教育新生态”“监测与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传承与创新:建设校园文化 浸润生命成长”等四场平行分论坛,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一、打造强师队伍,培养卓越教师,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卓越教师培养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

围绕“强教与强师: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主题,与会专家认为,要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实现卓越教师人才规模化培养,需要构建融“培养、培育、展示”为一体的阶梯式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通过市级研修共同体、导师带教、名师讲堂等途径,建构面向卓越教师后备人才的阶梯式发展路径,以卓越教师的培养助力区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卓越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综合化考量,要整体设计、全面实施。良好的育人生态、丰富的课堂教学是卓越教师发展的实践场域。与会专家指出,卓越教师的成长可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成员选拔、组织多层级培训、建设多平台联盟、抓实课程建设等;卓越教师的成长目标,要与学校育人价值相契合,从梯队建设、项目培训等方面做好师训顶层设计,依托学习型社群、课堂创新等实践项目搭建专业化平台,以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促进卓越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个体发展属性上来看,“卓越”是一种不断追求专业优秀、自我完善的理想境界与状态,不是为满足生存需要的自然成长,而是基于自由意志和主观愿望所获得的自主变化和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教育的不懈探索与追求,有专家以自身经历为时间线,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规律,表示要以学、思、行、著引领专业成长,最终成就卓越教师。

二、依托数字化变革,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数字化背景下,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价值向度,为构建数字教育生态提供新视野。

与会专家围绕“变革与转型:打造数字教育新生态”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大家认为,数字化促进基础教育的变革,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以技术支撑实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数字化推进课程、教学、教材全方位革新,以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构建智能化教育新样态,打通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信息流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设备协同、知识互联、群智融合。数字时代的基础教育要明确技术的限度,让“技术归位”,坚守基础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本质;要找准教师陪伴、唤醒、引领的定位,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力量,重塑教育理念与范式,推动教育提质增效,实现从追求教学效率、效能到追求教育发展的长期效益,进而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会专家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机关系,不仅是人与物的关系,还是通过物的中介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要不断优化人机关系,引导人们将人和机作为整体来考虑,通过整合人机关系来提高育人效果,并立足于人本原则,引导师生形成由高效、舒适、经济、健康、安全、环保等要素组成的多元丰富的人机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机命运共同体,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纵深推进的当下,教师的数字素养已成为决胜教育数字化转型、确保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实现的关键。与会专家介绍了省域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体系,从测评理论体系、测评平台体系、测评指标操作体系、测评工作实施体系、测评结果体系等六个维度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画像,对省域916922 名专任教师开展测评,以精准掌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状况,健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机制,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从而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各地测评数据应用、强化测评工作评价导向、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强化数字资源设施保障、强化管理人员理念、强化数字教学模式探索,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

教育信息化赋能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助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有专家介绍了“15553”县域模式,即围绕县域教育均衡这一中心,搭建“办公平台、资源平台、视频会议、直播平台、录播平台”五大网络平台,设计“国家课程、省级课程、市级课程、县级课程、乡级课程”五级课程,建立“京卢协作、郑卢协作、西部协作、县域协作、乡镇协作”五级教研协作区,实现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协同融合,强化实践应用,立足教育技术的育人本位。

三、关注心理健康,构筑防护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围绕“监测与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主题,与会专家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基础建设,完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工作,规范学校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建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与技能培训。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积极开展科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保证心理健康监测的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建立完善、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与会专家强调,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阵地,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助推器,以心理健康辅导站为依托,以家长朋辈为纽带,以研训活动与教师比赛为抓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要加强、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完善社会心理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要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重视对学生心理状况的鉴别和诊断,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要通过建立健全预警排查机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与会专家指出,要构建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干预体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 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体系,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职责,共同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专家们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出,要强化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强化家校联动平台建设,强化家校协同共育效能,以提高家庭教育感染力;学校要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健全完善筛查干预,以凝聚社会共育协同力。

四、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以人为本,提升校园文化育人质量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坚持以文化创新为抓手,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氛围浓厚的立德树人主阵地。

参加“传承与创新:建设校园文化 浸润生命成长”分论坛的专家强调,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育人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们面临学校复杂办学场景、处理事务时的价值取向、做出抉择时的基本遵循。校园文化建设聚焦“人”的发展,完善治理体系,改进管理方式和教学评价,使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关键力量,从组织结构、治理体系、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整体的、结构化、系统的学校文化体系,最终积淀、汇聚成持久的育人力量,凝聚起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例如,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致力于营造以“和”为基调的文化氛围,让师生以平和、谦和、亲和之心待人,以包容、宽容、兼容之心对人,传递正能量,最终达到“和在家庭、和在校园、和在社会”。中牟县晨阳路学校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全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使文化元素、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凸显特色的强大动力。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坚持“精彩教育”,以尊重生命存在、唤醒生命潜能、引导生命成长为使命,激发学生发展活力。

共话高质量,谋划新发展。在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教师教育发展、数字教育变革、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话题,深刻把握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展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探索,共同探寻基础教育发展新样态,不断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案,为塑造基础教育育人新生态,多点发力,协同推进,必将为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卓越高质量心理健康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大作为 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