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助力“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

2024-01-07钟海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四史深度融合

钟海燕

[摘 要]“四史”教育给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通过精创真实情境、触动真感情,精设真实任务、激发真思维,精研发展性评价、实现真收获,精晓实践路径、坚持真力行,助力“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进而培育学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四史”教育;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5-0034-04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也强调,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如何发挥高中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四史”教育的效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创真实情境,触动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高中思政课如何才能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在课堂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呢?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与各种真实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取能揭示历史本质、蕴藏较大教育价值的“四史”资源,且这些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与现实紧密联系,能被教师用来创设真实情境。只有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动真情,才能引导学生在宏大时代、鲜活实践和生动现实中科学认识历史,科学把握现实,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明确并勇敢地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笔者在教学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围绕广东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的蝶变创设情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考察时对村民们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连樟村正发生着巨变。在教学环节一“解局悟理——探寻思想的伟力”中,笔者将连樟村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找连樟村蝶变的秘密。但仅凭某一时间点某一地区的发展,是无法窥探事物的全貌和未来走向的,也不足以说明思想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时空限制,灵活运用素材,善于在时空坐标中选点—连线—张网,讲深讲透讲活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基于此,笔者以连樟村的蝶变为点,连线无数中国村庄的发展变化,讲好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在教学环节二“审时度势——思考时代的课题”中,笔者以视频《数字里的十年》创设真实情境,进而连线、张网,从连樟村的蝶变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再到“羲和”与“祝融”走向浩瀚的苍穹、中国县县通高速及日益扩大的国际朋友圈……经济、科技、社会、外交等的全面发展,无一不在反映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各领域,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总书记的一句“放不下心来”,党带领人民群众跨过的一道道沟坎、取得的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深深触动着学生,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思想的伟力,激发出学生不断奋进的力量。

二、精设真实任务,激发真思维

真实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促进思维进阶。教师要设计真实的、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以唤起学生的思维。要促进“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就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四史”资源与教材内容、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进行思考、研讨、概括、分析和评价,展示他们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理解。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将独立思考和同伴合作相结合,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通过支架搭设、连续追问、引导启发、思路外显等,修正自身观点,有更多的收获。在对任务逐步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真遇到问题、真思考问题、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大大增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中,笔者在环节一中设置的任务是:思考连樟村是如何从“贫困村”蝶变为“幸福村”的。该任务的设置意图是让学生建立“四史”资源与教材内容、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连樟村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以及发展的意义、发展的广度(涉及的领域,如生态、法治等)、发展的深度(遵循的规律,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思考。笔者又在环节二中利用视频《数字里的十年》设置以下任务:思考除了消除绝对贫困,新时代中国还办成了哪些大事、要事,为什么能办成。在学生得出结论后,笔者又设置以下任务:利用上述结论,谈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的。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亲历了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當代中国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等学习内容的过程,并在任务的驱动下展示出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理解和认同。随着任务的不断升级,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得以体现。该过程具体如表1。

三、精研发展性评价,实现真收获

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任务后,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科核心素养真的得到提高了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关注结果检测,又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需要注重什么,结果检测又要关注哪些结果,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性评价侧重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维表现;结果检测则要从侧重解题转变为侧重解决问题。要促进“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作业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融学习和评估为一体的工具,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阶,意志得到锻炼,对“四史”、国家政策、国家制度的认同得到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中,笔者在环节一中用连樟村蝶变的真实情境设置了任务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向学生提供了材料阅读整理工具(见表2)。

通过表2,学生能从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一,为后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打下基础。紧接着,在学生完成环节二的任务二和任务三后,笔者又提供了思路梳理工具(见图1),引导学生进一步厘清思路,通过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办成的大事、要事,梳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等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筆者提供的材料阅读整理工具和思路梳理工具融学习和评估为一体,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脚手架,也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合作、是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行为表现以及思维表现进行评估,还能对课堂是否落实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估。

近几年有高考题利用“四史”资源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问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22年北京政治卷最后一题围绕“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这一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的。2021年湖北政治卷第18题围绕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什么仍然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及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高考利用“四史”资源来命题,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感受到“四史”资源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迁移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四、精晓实践路径,坚持真力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强调学生的深度思维,还要“远”,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四史”资源进行情境创设,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经历感受、讨论、辨析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明理、增信、崇德,真学真懂真信“四史”,让爱国情、强国志悄然在学生心中扎根。行胜于言,质胜于华。“四史”教育不仅在于知,还在于行。“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就是要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通过课前课后的“四史”教育本土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课下探究和体验中真正学史力行,将爱党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堂教学开始前,笔者设置导学任务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实地走访连樟村,了解连樟村蝶变的秘密和连樟村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连樟村的相应举措,形成调研报告。笔者充分利用广州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的“四史”教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行走中讲、在行走中学、在行走中做,使学生在可听、可看、可感、可做的沉浸式“四史”教育中,近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是实施高质量教学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精创真实情境、精设真实任务、精研发展性评价、精晓实践路径,触动学生真情感,激发学生真思维,使学生实现真收获、坚持真力行,同时增强“四个自信”,主动传承“四史”文化,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  杨向东.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案例[N].中国教育报,2008-05-30(5).

[3]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  王春易.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5]  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四史深度融合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探讨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