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撬动学生快乐成长支点

2024-01-06张泳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蓝精灵课程体系体育

张泳

为贯彻“以体育人”的全人教育思想,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蓝精灵”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撬动每一名学生快乐成长的支点,使“活力校园”成色更重,学生健康成长本色更亮,快乐运动底色更足。

一、整体规划,体智兼修

高品质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校本课程的打造。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根基,深度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提质亮化校本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化、多元化、个性化。具体地讲,学校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精灵”为意象,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校本课程(表1)的整体规划,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融通的“蓝精灵”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体系。

二、坚持“四有”,学有所得

有体能。在课堂中准确定位并合理设计体能练习目标,严格保证体能练习时间,借助梯度式教学、分段式教学等方法,优化体能练习,增强学生身体体质,塑造良好的身体体形。

有技能。重点落实“教会”“勤练”要求,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扎实推进大单元计划,通过学、练、赛、评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有竞赛。重点落实“常赛”,合理组织好每堂课上的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兴趣、强化技能、提升水平、检验效果。

有趣味。将“体育趣味课课练”融入课堂,让学生乐学乐练。

三、多维兼顾,全面提质

1.体育社团

学校为学生提供走班制体育社团课程,包括竞技运动类、思维运动类、模型运动类等,利用每周五下午2个课时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全校学生每学年初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学校网络选课平台自主选择课程,每人限选1种。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校队社团,以梯队模式开展运动训练,如田径、击剑、啦啦操、跆拳道、篮球、足球等。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进行选拔,配备专业教练员指导,让学生能享受专业的技能训练。

2.体育大课间

阳光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为切入点,“集体展示”和“自主趣味”相结合,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全员参与、享受体育、学会合作。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为全校“集体展示”活动,内容既有常态运动项目“花样跑操”,也有学校自编集体操,如热身操、啦啦操、街舞操、武术操等。大课间活动将体能锻炼和韵律美感融为一体,充分展现学生的活力;下午的大课间活动为“自主趣味”活动,各班自主选择简单易行、喜闻乐见、富有锻炼实效的“趣味田径”和“体育游戏”开展活动,如跳长绳、跳皮筋、滚铁环、打沙包、跳山羊、滚轮胎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体魄,还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

3.体育项目化学习

体育项目化学习聚焦关键体育知识和能力,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育与其他学科、体育与生活、体育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最终呈现个性化的项目成果。

体育项目化学习每学年进行1次,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进行,历时2~3个星期,由体育教师主导,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实施。如,针对肥胖学生较多的现状,开展“燃烧我的卡路里”项目化学习, 通过了解肥胖成因、绘制宣传漫画、制订健康食谱、编制健身计划等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4.家庭体育锻炼

学校将国家课程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多样化组合,分年级梳理出“我们爱运动”家庭体育菜单,包括巩固技能类、项目化练习类、自主性练习类、亲子互动类等。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自主选择参加,做到“有目标”“有新意”“有激励”,让运动真正成为学生的居家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蓝精灵”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建多元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维度的指向,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学校从“知、能、行、健”4个维度对学生参与“蓝精灵”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其涵盖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内容,明确指向全面育人(表2)。学生可以按照各类评价根据等级高低获得相应的电子积分,利用积分进行图书兑换、公益行动报名资格兑换、体育社团课程优先参与资格兑换等,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持久热情。

2.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点。学校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的提高与发展为基点,同时关注教师在研发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指向全方位的合理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是否受学生欢迎、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中的收获与成长、课程实施的成果是否丰富等,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对课程建设的评价

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价能有效把握课程研发实施现状,促进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动态发展。一方面,学校每学期对课程方案进行自我评估,如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案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方法选择是否多样合理、时间安排是否恰当等。对社团自主选课菜单中学生选择少的课程进行淘汰,并及时更新学生喜欢、质量更高的课程;另一方面,学校每学期通过在线平台,邀请全校学生及家长进行课程评价,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需求与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学校“蓝精灵”课程设置。

五、创新机制,有效保障

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的保障,学校创新机制,整体规划,对各方面条件进行优化,确保课程体系扎实、稳健和有效的实施。

1.明确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长室及分管行政、部分教研组长、部分体育骨干教师、部分优秀班主任、部分家委会成员组成的“蓝精灵”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共同体。共同体实行子项目领衔人制度,由领衔人做好课程规划、教师培训、课程研发、评价考核等工作,同时聘请区体育研修员担任项目顾问,正确把握项目建设方向。

2.加强师资配备

以体育学科组为主体,根据课程需要提升教师知识储备,打造可以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统筹有体育专长的家长资源,组建“小水滴”家长义工联合会,在每周一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学校按照规范程序吸引校外优质专业培训机构,在校内以非营利形式开展开设社团课程。

3.打造学习中心

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体育,构建体育线上学习中心。学生可在线上“进入体育场馆”,并随时开启一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云上教室有课程介绍和丰富的微视频、電子课件等资源,并设置互动社区,教师在这里可以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这里参与课程学习、上传学习成果。如,“跟着丁老师学街舞”线上课程已经推出20期,课程把教师示范与学生学练、合作学练和探究学练有机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4.搭建竞赛体系

比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按照“常赛”的要求,学校形成了“班级竞赛、年级联赛、校级竞赛、选拔性竞赛、校外交流赛”一体化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传统体育项目,适时进行“辐射性”比赛,如,由班级篮球俱乐部联赛“辐射出”俱乐部吉祥物设计、啦啦操评比、板报设计、篮球征文等活动,丰富了赛事内涵,提升了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任务在于育人,在推进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更加突出育人的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拥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努力成长为幸福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蓝精灵课程体系体育
动物化身“蓝精灵”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蓝精灵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松树
蓝精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