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比赛情境提升篮球运动能力

2024-01-06郑飞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持球传球运球

郑飞

基于比赛情境的教学,是从比赛角度出发考虑运动技术在比赛情境应用的各个要素,对动作技术以及相关要素进行整体教学。为改变体育课堂上只教单一技术的现象,增加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发挥动作技术的功能性,让学生运用运动技术解决比赛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尝试从篮球比赛情境的角度出发,对篮球运动能力教学进行探讨。

一、基于比赛情境的篮球运动能力

比赛情境是比赛片段化、局部化和规律化的再现。从比赛情境的角度分析运动能力,有利于厘清比赛时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衔接与序列。而各个要素及相互之间的衔接与序列能为体育教学构建立体的、关联的知识与技能提供依据。因此,分析比赛情境下运动能力的构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分析篮球比赛情境会发现,篮球比赛由规则、空间、球、对手、队友、目标等基本元素构成。[1]除了规则之外,这些要素都是动态的。正是这些动态的要素构成了瞬息万变的比赛情境。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一定程度而言,篮球比赛是在一定规则下对空间的“争夺”。进攻队员用各种运球、传球以及移动技术和队友配合为投篮创造更大的空间,以获取得分;防守队员利用各种防守技术和移动技术“挤压”进攻队员的投篮空间,阻碍其投篮得分。在对抗中的比赛运动能力不仅需要运球、传球、移动、投篮、防守等显性的技术,还需要隐性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表1)。

二、基于比赛情境的教学设计

运动能力教学要以运用为目的。因此,教师在根据比赛情境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比赛情境综合分析成功完成运动目标所需要的技术、移动、体能、感知、决策等能力;根据比赛情境需要的运动能力有目的地设计组合练习,最后进行对抗比赛;根据比赛中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运动能力某部分的不足,再进行有目的的学练,然后改变比赛情境中的要素再次进行比赛,最终完成在比赛对抗情境中提升运动能力的目标。

在设计运动能力教学时要从运动项目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分析比赛情境中运动能力的各个要素以及前后关联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次分明地设置比赛情境。基于此,笔者根据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按照比赛情境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人—局部—整体”的逻辑顺序对3个层次的运动能力教学进行探讨,即1VS1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局部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和整体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

三、不同比赛情境下的教学策略

根据表1分析,篮球比赛时运动能力包含多种控球能力、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移动能力。控球能力是运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进行比赛情境的教学时,学生要学过相应的控球技术,如篮球比赛情境的教学要学过基本的急停急起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各种形式的传球、投篮等控球技术;如果有没学过的技术,则要改变相应的规则,避免该技术的使用。如,以提升传球能力为目的的比赛情境教学时,假如学生没学过运球,可以限制运球技术的使用或制订可以走步的规则,以适应学生当前的运动水平。

1.1VS1比赛情境下运动能力的教学策略

1VS1比赛时因无队友配合,进攻球员只能依靠个人能力摆脱防守人创造空间,在摆脱防守队员时要先观察防守队员的防守站位及防守姿势,选择合理的运球策略和路线,并要求动作速度快,让防守人来不及反应,创造出转瞬即逝的过人空间。1VS1的运动能力包括阅读防守的能力、熟练的控球能力、快速的急停急起以及变向移动的能力、对抗中身体平衡的能力和护球能力等。由于运动技能的学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1VS1教学时,根据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和难易程度,可以先从消极防守下的1VS1教学开始,逐步过渡到积极防守下的1VS1教学,最后进行比赛情境下的1VS1教学。

防守人员只给进攻人员施加压力和阻力,干扰其运球节奏和路线。进攻人员根据防守人的站位阅读其意图,制订相应的进攻策略,然后利用运球急停急起、连续变向、转身运球等组合技术创造出推进的空间。这个阶段先要教会进攻人员观察防守人员的身体姿态,尤其是脚步站位,洞察防守人员的弱侧,然后选择运球技术的组合,试探地进行推进。由于过人的一瞬间是防守人员来不及反应的瞬间。因此,要求进攻人员运球动作幅度要大、速度要快,给防守人员造成进攻方向的错觉,从而导致防守重心偏移。在防守人重心偏移的瞬间,迅速变向运球,让防守人员来不及转移重心防守,以便快速地过掉防守人员;或者利用不同运球技术节奏的变化和假动作,抓住防守漏洞及时突破防守人员。

随着学习的深入,防守人员不仅要与进攻人员进行身体对抗,还要对其施加压力,完善进攻人员在对抗过程中阅读防守的能力、持球推进的能力、护球能力、对抗中身体的平衡能力等。

模拟比赛情境,学习限制时间或空间的运球,如接球后的持球突破、左右底线接球后的持球突破、紧逼状态下8s过半场的持球突破、不同防守类型的持球突破等,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对抗环境中提升1VS1的运动能力,进而在比赛时用得出来。

2.局部比赛情境下运动能力的教学策略

局部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是在1VS1情境运动能力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比赛相关要素,最明显的是人员增加,可以先从简单常见的中路2VS1开始教学(图1)。

A在4、5区之间持球进攻,B在5、6区之间,a为防守球员。与1VS1比赛情境相比,2VS1的比赛情境多了一名队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进攻人员A、B观察防守人员a的位置,判断其意图,预判队友和对手的行动,然后快速做出决策。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分析不同人员运动能力构成,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表2)。

A在选择持球突破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传球或者队友掩护的突破。B可以往篮下切入、移动到a左侧掩护和顺时针弧线移动3种移动方式。当B往篮下切入时,A根据a的防守位置和方式选择传球时机和传球方式,传球给B,B投篮得分;当B发现a防守对抗过于激烈,A不能传球时,B移动至a的左侧给A掩护,A借B的掩护持球突破,B掩护后转身往篮下移动,随时准备抢篮板或者接A的传球;当A传不出球时,B还可以顺时针沿着弧线经5区往4区移动,借A背对a传球,这时A、B角色互换。此外,当A进攻能力较强、B 防守较弱时,A 还可以单打进攻,B往篮下移动拉开距离,随时准备接A的传球。

比赛情境1:A首先选择持球往篮下进攻,当a上前积极防守时,回归到a积极防守A的教学策略;比赛情境2:当a往篮下继续退缩防守时,A可以进行持球突破或者护球的三步投篮,B要做好抢篮板准备,或者A传球给B,B进攻,A、B角色互换。

a要观察两人的位置并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主动防有球队员,并防止其传球,做好传球的预判,随时准备抢断。当A或B投篮时,随时准备抢篮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比赛情境。在每个情境下进行学练后,要让学生根据比赛情境自己快速选择行动。如,2VS1的情境一般发生在快攻后,出现的时间极为短暂,要求进攻队员选择要快,行动要坚决。因此,教学中可以规定在限定时间内进攻,最大可能地模拟比赛环境。

以上只是较为常见的2VS1情境,比赛中还会出现A和B在不同位置等其他情况,教师要根据其他人的选择进行分析和决策。随着人员的增加,比赛情境的变化越来越复杂。持球人员运球空间越来越小,无球人员也要摆脱防守才能创造空间。刚开始可以通过人数设置形成优势,如3VS2、4VS3的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攻防人数相等的比赛情境。

在局部对抗比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形成快速决策和决策后创造空间的能力,以及在面对快速变化防守时的适应能力,为运动技术在比赛时的运用打下基础。

3.整体比赛情境下运动能力的教学策略

整体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是在局部比赛情境运动能力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选取整体比赛情境的经典瞬间或片段,让学生学习战术以及战术之间的转换。比赛情境瞬息万变,但从时间维度上可分为进攻时刻、防守时刻、攻守转換时刻。在不同时刻内,比赛场上人员根据其位置和分工,选择的不同行动。因此,可以在“统一战术思想”的前提下从“位置+时间”的维度构建教学内容。如,攻守转换时刻发动快攻战术的教学,运动能力包括快攻意识、移动路线、传球能力、个人突破能力等。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快攻战术意识,然后根据场上人员和技术特长,统筹同一时间不同的行动,形成快攻的机会。比赛情境设置可以选取抢后场篮板球或者快发后场球后的攻守转换时刻进行教学。安排善于长传的学生传球;速度快、进攻能力强的学生接球。让学生在整体比赛的情境下强化个人认知、技能与整体性战术的关联性,为自己或队友“争夺”空间。如果进攻队员没有空间接球,就要放弃快攻的机会,执行其他战术,也就要进一步学习战术之间的转换。

从比赛情境分析构成运动技能的显性和隐性要素,能更清晰地认识运动能力。以比赛情境的角度逆向设计整体性、关联性、层次分明的运动能力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目的地将碎片化、割裂化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衔接,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运动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比赛情境中体验运动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发现运动项目的规律,从而形成运动能力的认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5-64.

猜你喜欢

持球传球运球
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案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严防死守”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案例分析
篮球教学中持球突破易犯的预防建议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