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厢记》张本到霍本看古籍校勘的重要性

2024-01-04刘火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张本眉批西厢记

刘火

摘 要:张深之版的《西厢记》与霍松林本《西厢记》相比,前者在版本上得到学界称道,后者则显然没有经过校勘。霍本的增、删,除个别处外,大都不得体,没有张本原生的鲜活。张本的眉批指出了《西厢记》文本的一些错讹。此外,王季思的《西厢记》校注本虽是诸本中最好的本子,却仍有百密一疏的问题。

关键词:张本;霍本;眉批;风流业冤;王仲闻

“张本”指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刻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纵:26.2厘米,横:17.5厘米,共3册,有陈洪绶插图6幅,藏浙江省图书馆);“霍本”指1987年霍松林编的《西厢汇编》(山东文艺出版1987年9月初版一印)。

“霍本”共辑与《西厢记》相关的10种文本(其中3个附录),主体7个文本分别是《莺莺传》(唐·元稹)、《商调蝶恋花》(宋·赵德麟)、《西厢记诸宫调》(金·董解元)、《西厢记》(元·王实甫)、《南西厢记》(明·李日华)、《南西厢记》(明·陆采)、《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清·金圣叹)。“霍本”作为20世纪一部集从唐至清与莺莺唱本相关的文本,对于一般读者甚至于研究者都算得上功莫大焉:可以看到“莺莺”这一唐传奇,从唐中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元稹开始到元、明《西厢记》的成熟、定型和普及的主脉与线索。

但是,尽管“霍本”在《序》的结尾处讲了一下版本问题,但是,显然,“霍本”的版本并没有经过校勘。

“张本”简称《正北西厢》(读作正-北西厢),因有陈老莲6幅精心之作,更因“张本”是王实甫编写、关汉卿续写而广为时人与后人称道。开一代新风尚的文史大家郑振铎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给予了这个版本极高的肯定。郑讲,其曲或白、尤其是曲“非出之于一位大师之手不办的”“那末隽美的白描情曲,乃是后来力欲模拟的人所决难能追得上的”。郑进一步强调,这是《西厢》盛行的原因之一。

比较张本与霍本,我们可以看到古籍校勘的重要。现就张本的开卷、楔子(张本的开卷与楔子统称“楔子”)、第一折与霍本的楔子和第一折校勘。

张本五卷二十折(案,霍本即今诸本皆作五本二十折),每折皆有题。如卷十四折题分别是:奇逢、假馆、唱和、目成。

霍本无、王季思本无。

张本全剧的开卷有四句定场诗:

张君瑞巧做东床婿,法本师住持南禅地。

老夫人开宴北堂春,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霍本、王本皆无此定场诗。霍本中的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本)在此有定场诗。

张本每卷皆有定场诗,如卷一的定场诗:

老夫人开春院,崔莺莺烧夜香。

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霍本中“王本”无,霍本中的“金本”同。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中华书局、2022年商务印书馆的《西厢记》除极个别字外,所依版本与霍本同。此处也无“张本”定场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是国内翻印重印和整理校勘古籍最权威的三家出版社。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西厢记》大约便是这一版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厢记》附录了1954年版的《后记》,王季思的《后记》写道:“这个校注本是以暖红室翻刻的明末凌濛初的刻本为主,同时根据《雍熙乐府》所录《西厢记》曲文和王伯良刻本、汲古阁六十种传奇本、毛西河刻本等加以校正。”从现在看来,1987年的“霍本”、2016年的中华书局本、2022年的商务印书馆本,都应来自上海古籍“王季思校注本”(当然,即便如此,四本仍有个别字和标点的差异)。不过,这四本,似乎都没有“张本”的痕迹和血脉。

霍本增或删(主要是删),除个别处,大都不得体,失去了张本原生的鲜活。

来看楔子。(火案,曲:宋体字;白:仿宋字;括号内宋体为本文作者注,楷体为“张本”有)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开)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张本有“是俺夫主讨来压子息的”)。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得去”,张本作“前进”)。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枢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张本有“上”)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张本作“俺”)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张本有“则”)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梓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张本无“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句)红娘何在?(旦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张本无“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张本作“晓得”),(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么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张本有霍本无:﹝莺﹞小院回廊春寂寂.落花飞絮两悠悠﹝下﹞)

第一折

(張本有霍本无﹝生引琴童上﹞)

(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琪,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张本无“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张本有“正是”)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只除是”张本作“除非”)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张本作“这河带齐梁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张本作“汇”)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恰便(张本无“恰便”)似弩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张本作“高源”)、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小二云)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张本作“常”)。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张本无“琉璃”至“云汉”两句)。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只除那里(张本作“只此处”)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晌午饭!俺到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张本有霍本无“生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张本无“敢问”句)(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末云)既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做看科)(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迂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张本无“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张本作“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只教人(张本作“则作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张本无“他那里”)尽人调戏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拈(张本作“撚”)。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张本作“又不是”)离恨天。呀(张本无“呀”),谁想着心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只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张本无“(末云)我死也”一句]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张本有霍本无:“(红)姐姐,你看好花也。(莺)红娘,以那里”)

【幺篇】恰便(张本无“恰便”)似听听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未下)(未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只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张本作“千”)金。(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小?(张本作“偌远的小姐,穿着拖地的长裙。你怎么便知道他脚儿小也”)(末云)法聪,来,来,来(张本无“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张本作“你道我怎生便知道他”),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只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余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张本有霍本无“(莺)红娘,把西厢门掩着”)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只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张本有霍本无:“(生)未云远也”)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张本作“院”)。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张本无“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张本作“有空僧舍,权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霍本缺张本“拜见”)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张本作“怎不敢”)透骨髓相思病染(张本作“缠”),怎当(张本无“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张本无此句念白),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张本作“花柳依然”),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张本无“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张本作“这一所”)梵王宫疑是武陵源。(并下)

张本的重要还在于它的眉批。张本的眉批,主要是指出《西厢记》文本的错讹。现摘几条:

(一)“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院”,张本眉批:“院者,指到闺中而言,讹‘现’,非。”现霍本作“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想必张本也见过“观音现”。张本认为“现”讹,“院”正。因为,此句前有“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之“相公家”,便会有“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院”之“观音院”。“观音院”无论从词意讲即“张君瑞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还是从汉语词的对仗“相公家”对“观音院”,此处都不应是“观音现”,而应当是“观音院”。王季思校注本此处有注“观音现,按‘观音现’承上白,兼本董词,坊本多作‘观音院’,非也”。查董本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莫推辞,休解劝。你道是有人家宅眷,我甚恰才见水月观音现”。同一场景,但董本与张本语境是有区别的。董本作“观音现”有董本的理由,但此不能用来校勘张本的理由。

(二)“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此句为《西厢记》最重要的关节句,也是流传影响最广大的一句。此句,张本无“前”,这应当看成是对的。因为《西厢记》讲的、演的和唱的都是现在进行时,冒出个过去时的“前”这不符合剧情,有“前”一字,也削弱了张崔二人的爱情现场。王季思校注本此处校注:“‘前’,据《雍熙乐府》补”。查《雍熙乐府》卷四【村里迂鼓】〈则为那可人心意〉【元和令】“俺虽是五百年冤业成双”,并无“前”字。另,张本认为“风流业冤”习惯的四字连读是错的。张本眉批:“第八句(案,即此句),多一字(案,即多‘前’字),‘五百年风流’是一句, ‘业冤’两字是一句,不应混乱读。”从全剧或者即便从这第一折,张本的这一眉批是对的。董本此处作“一场旑旎风流事,今日相逢在此中”。可证“风流”与“业冤”应分读,不应连读。

(三)张本的眉批对文本中的元曲曲目的使用,多有批评。主要是张本依据的这个版本,要么依曲填词多一字或多二三字,要么少一字或少二三字。而这一问题在霍本里几乎不见痕迹。只举一例。张本指出【村里迓鼓】和【元和令】都少字。明人郭勋辑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初刻《雍熙乐府》,共录【村里迓鼓】套曲13个,其中1个:

【村里迓鼓】则高那可人心意,我和他四眸相望,因此上情年可便恨惹,则为这娇腻色,引开我风情况,恨不的结成配偶,两情相爱,同心欢畅,谁待教鱼雁传,枉斗的蜂蝶戏,又怕这燕莺忙。空教我晓夜眠思梦想。

【元和令】我爱他衬芙蓉云鬓光,他爱我青春貌美仪相,俺虽是五百年冤业恰成双,似天仙离上方,今日相逢欢娱不寻常,似桃源配玉妆。

显然,《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里的两曲与《雍熙乐府》的同名两曲字数是不一样的。不知《雍熙乐府》此“五百年冤业”早,还是张本的“五百年风流、 业冤”早?另,比《雍熙乐府》早40年的嘉靖四年(1525年)的《词林摘艳》共录【村里迓鼓】套曲5个,其中1个:

【村里迓鼓】摆窃窕翠娥红袖,出葡萄紫驼银瓮,听嘹亮笙簧聒耳,闻一派仙音齐动。你看那梅香使数。鬓鬟小玉,相随相从。鸾箫吹象板敲,皓齿歌纤腰舞。琉璃钟琥珀浓呀,簇棒定个可喜娘风流万种。

【元和令】云幕障翠霭朦,锦堂晃晓霞重。小姐那纤纤十指露春葱,宝钗横螺髻耸。你看他腮桃眉柳额芙蓉。点星眸秋水同。

(四)元杂剧,其曲因语境、因衬字,每曲字数并不一定相同。当然也并非张本所要求的那般严格。但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那就是不同的版本,所表达的文本意义是有差异的,有些差异还相当的大。如张本在张珙上场时的自我表白里,引了一句唐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从全剧看,不引,确实不会影呼全局;但引,则突出表现张生的文化教养。今所见包括王季思校注的诸本,皆无此引。再如,霍本无莺莺的一句吩咐“红娘,把西厢门掩着”。莺莺的这句对红娘的吩咐,表明莺莺大家闺秀的“达礼”,同样为后面张生与莺莺的“待月西厢下”提供一种先抑后扬的人性冲突和戏剧效果。霍本没有此句,便没有了这种场面、场景和人物心理的转圜过程。

古籍校勘,于中国书籍史和阅读史来讲,其著、读、刻、印,从来就是一件大事。从东汉郑玄(127—200)笺《毛诗》始,古籍校勘就已经奠定了较完备的制度。到了清中后期的阮元(1764—1849)的《十三经注疏》,成为校勘的集大成者。古籍校勘从来就是一个涉及到古籍文本的“正”与“信”的问题。应当说,王季思的《西厢记》校注本,是一部非常周全和详略的校注本;以笔者所阅诸本,显然是最好的一本。但从上观之,依有百密一疏的问题。我们来看近人的一部古籍的校勘。

王仲闻(案,王国维次子,1901—1969)校订的《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共校订南唐中主李璟词4首、后主李煜词33首,另不确定或辩伪的两主词23首(其中李璟3首)。现只举一例:

望江南①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②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③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④复横颐。心事莫将和⑤泪说⑥,凤笙休向泪⑦时⑧次,阳断更无疑。

王先校此词出处:

又见《尊前集》《花草粹编》卷五、《詩余图谱》卷一、《啸余谱》卷三(《诗余谱》卷十三)、《花间集补》卷下、《古今词统》卷七、《填词图谱》卷二、《历代诗余》卷一、《全唐诗》第十二函第十册(词一)。

王再校词中字词异同:

①《全唐诗》调作《忆江南》。②“似”,《花间集补》作“是”。③“月”,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作“下”。④“断脸”,《全唐诗》作“露袖”。⑤“和”,吴讷本《尊前集》《花草粹编》作“如”。⑥“说”,《花草粹编》《全唐诗》作“滴”。⑦“泪”,同上作“月”。⑧“时”,《全唐诗》作“明”。

王又案此词出处之理由:

此词《尊前集》《历代诗余》《全唐诗》俱载作两首。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云“唐词多无换头”,虽不尽然,惟《南唐二主词》收此词,实出自《尊前集》,并非另有根据。应从《尊前集》作二首。

这样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校勘对于古籍整理和重印于今的重要。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张本眉批西厢记
《日知录》研究的新材料
——《日知录》陈澧批语辑录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对阵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分析
踏花归去马蹄香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以眉批式评语促写作能力提高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巧用一句话书评串点课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