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引发过度通气综合征1 例并文献复习

2024-01-03李鑫王志刚王凯许辛怡吉梦娅刘莲芳冯佳靖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捐献者血站献血者

李鑫 王志刚 王凯 许辛怡 吉梦娅 刘莲芳 冯佳靖

(1.张家港市红十字血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中医医院;3.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

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HVS)是功能障碍性呼吸最常见的1 种形式,主要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要而引起的1 组症候群,常见于年轻女性,多由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且未出现器质性病变,而发作时有呼吸加快产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性碱中毒[1],并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临床上表现呼吸费力、胸闷压迫感或窒息感,可有胸痛、心悸、心动过速等,也可有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甚至是意识丧失。 现就本血站1 名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发生HVS 情况进行报道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女性,32 岁,此前曾在本血站捐献血小板6 次,上次血小板捐献日期为2021 年9月7 日。 2022 年11 月9 日上午10 时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前体检及初筛其各生理指标符合血小板捐献要求,血小板采集前期过程正常,在采集进行至20 min 左右时出现症状,主诉胸闷、气促、心慌、呼吸困难,采血护士在献血者出现症状后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对其进行安抚,并中断血小板采集,给予葡萄酸钙口服液及糖水,同时将捐献者平躺,但捐献者症状未得到改善,后捐献者表现为烦躁、情绪失控、谵语,并逐渐陷入半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呼唤其姓名,同时使用氧气罐对其进行吸氧救治,用力掐压其“人中”、“合谷”穴位,同时拨打120 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到来后,本血站工作人员与献血者家属一起陪同捐献者至医院急诊室。

1.2 辅助检查初诊病历检查结果 院前末梢血糖7.7 mmol/L,体温:36.5℃, 心率:60 次/min,呼吸:25 次/min, 血压:87/61 mmHg,红细胞:4.67×1012/L,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269×109/L, 尿素氮:5.9 mmol/L, 肌酐:64.3 umol/L, 尿酸:375.1 umol/L, 钾:3.8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22.8 mmo/L,超敏肌钙蛋白T:3.97 pg/ml(正常0~14 pg/mL),ECG:窦性心律。

1.3 治疗方法处理意见 入急诊室,心电监护,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袋静滴,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袋静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 mL/袋静滴。 护理人员在床边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讲解病症产生原因及原理,打消疑虑,缓解压力,减少捐献者恐慌,鼓励捐献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思想放松,同时引导其减缓呼吸频率,以减少或消除过度通气症状[2]。

2 结果

医院诊断结果为HVS。 通过相应治疗措施,捐献者症状减轻,情绪稳定,经过补液、心电监护、卧床休息等一系列处理措施后,捐献者感觉身体已无问题,无不适感,并于当日15时左右在家属陪同下自行出院。。

捐献者出院后第2 d,本站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其自感身体状况一切正常,无任何不适,并已经在公司正常上班。 一周后再次行电话回访,其反馈身体状态良好,日常工作和生活未受任何影响。 经后续沟通了解,捐献者在此次单采血小板捐献前几天与丈夫产生过矛盾,有拌嘴吵架,导致情绪不佳,且捐献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始终处于半睡半醒状态。 回访期间对其进行Nijmegen 问卷调查,得分26 分(>23/64),进一步验证HVS 诊断[3]。

3 讨论

HVS 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4],根据相关资料,几乎所有的HVS 均存在精神过度紧张或情绪波动现象,所以对于本例HVS 诱发因素,生理及心理、情绪等因素都应考虑。 其生理状况并不是捐献的最佳状态,导致其捐献血小板时可能出现一些不适,从而引发精神紧张,进一步强化其不佳情绪,最终导致HVS 的发生。

HVS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占6%~10%,在哮喘患者中其占比可上升到29%[5]。 这与Gouzi 所报道的在普通人群患病率达9.5%的数据基本一致[6]。 查阅文献可知,除了我们所知的焦虑、紧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导致HVS,例如拔牙时的疼痛[7]、手术时的脊髓麻醉,甚至是女性月经周期的后半段由于激素改变而增加的黄体酮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和颈动脉体,也可引起生理性过度换气[8]。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发生后,HVS 患病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 在法国南锡大学医院的1 项观察性横断面分析研究中,其所调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人群样本HVS 诊断患病率高达20.7%,几乎是普通成年人群中报告患病率的2 倍[9]。 虽然其选取的样本并不能完全代表普通人,但是这也从侧面反应出COVID-19 会导致HVS发病率升高。 另有多篇文献也对此有所提及,在COVID-19发生以后,HVS 发病率明显增长[10-11]。

HVS 在生活中如此普遍,超过我们对它的认知,这似乎与日常的诊治量与报道量不相匹配。 因此,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如有过度通气症状,我们应该侧重HVS 的诊断,以期降低误诊率[12]。 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因素影响诱发的HVS 十分少见,相关的文献及报道中很少提及,此病症采用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此病症相对献血反应来说,反应症状较重,病程较长。 由于献血者及血站工作人员对此病症了解不足,如有发生往往会对采血现场带来混乱,同时对献血者造成较大的心理阴影[13],降低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信心和热情,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献血者招募的难度[14]。

对于献血过程中发生的HVS,首先需对其进行鉴别,特别是与如下几种类似反应的鉴别:1)全身表现为主的献血不良反应,即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反射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增强所造成的献血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严重时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2)空气栓塞,由较大量空气通过单采设备或者破漏管路进入静脉所致,为单采血小板罕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部不适。 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甚至休克;3)低血糖反应,由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减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主要症状有虚弱、多汗、心悸、震颤、饥饿感、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昏迷。

为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某些血小板或全血献血者由于长期献血,认为自己献血经验丰富,反而不如初次献血者那样重视献血的相关要求,往往会忽视一些注意事项,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不良事件。 所以除了关注初次献血者外,对于这些“老战友”的献血全流程也需要全程把控,不可掉以轻心。 2)对于献血者献血前的体检征询,应尽量耐心、仔细、全面和多角度了解献血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征询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善于引导和挖掘献血者情况,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捐献条件,提前排除隐患。 3)血液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应善于与捐献者进行沟通交流,多使用礼貌、幽默、鼓励、保护性语言,保证献血者的良好情绪[15],给献血者提供舒缓安心的捐献氛围,同时也有助于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献血带来的恐慌与不安。 4)强化培训,提高采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给献血者带来专业的服务观感。 5)如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发生类似突发事件,现场相关人员不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以免给献血者或其他献血者带来恐惧感,导致连锁反应的产生[16],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明确判断和果断处理,对于超过处理能力的情况应及时请求增援、上报领导、拨打120 急救电话,以免延误诊治时机,影响献血者救治。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捐献者血站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
岳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PA1~17,HLA-A和B基因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