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新商科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

2024-01-02续浩天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山西财经大学课程体系体育

王 雁,续浩天

(1.山西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最大关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

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部于2018年1月30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3]。2021年11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4]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山西财经大学属于地方财经类院校,积极响应“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5]”教育战略部署,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商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联,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建设质量优劣,执行是否有效,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体现[6]。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Spady,W.D.最早提出,即指“清晰地聚焦在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强调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或最大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意见,体育经济管理专业成为工商管理类下特设专业(120212T),实行按需设置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建设思路。而在《国标》的“适用专业范围”中指出“特设及相关专业可参照执行”,即《国标》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并没有明确要求。那么,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既属于工商管理类特设专业,又无标准可参照执行的背景下,如何以国标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人才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优势,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体现产出导向,将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商科本科人才培养内涵

2022年教育部深化“四新”建设,对教育思想、质量标准、技术方法等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图1)。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围绕“育人育才”根本任务,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要遵循新商业的发展规律,实现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大数据等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也需将新商业模式、新技术、新金融等手段融合,以适应商业新技术、新需求、新实践的挑战,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商业能力和新实践技巧。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充分挖掘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构建并凸显中国特色理论及教学体系。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图1 教育部深入推进“四新”建设思路图

2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2.1 依托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立足点,它承载着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能。一方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课程体系方面提出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通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本学科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比例应不高于85%。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例应不低于25%。实践教学学分应不低于总学分的15%。”

另一方面,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等系列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商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7](图2),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按照大类专业培养,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平台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教学体系(图3)。山西财经大学建立了“学校通修课程+大类学科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三课堂”大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图4)。

图2 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图

图3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教学体系

图4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课程体系设计路线

2.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工商管理类的特设专业,按照《国标》参照执行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细化本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实施方案,但方案不能低于这个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山西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基于OBE“明确学习成果本质(是什么)”,提出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足山西,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做贡献;面向中西部,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育人才”专业定位,依托学校经济、管理、统计、法学学科优势,按照“宽口径、少而精、强实践”的体育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服务于从事体育行业管理工作的体育俱乐部、体育赛事、体育场地等岗位,满足新时代经济建设所需“社会责任凸显、诚信品德突出、基础理论厚实、专业技能娴熟、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广阔、五育素质并举”的国内体育产业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营销与管理专门人才。

2.3 细化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和毕业生所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其中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知识”包含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通识性知识,“能力”则对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创新创业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规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能力要求是培养规格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该专业办学特点,基于OBE“理解学习成果时代价值(为什么)”,提出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图5)。

图5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体系

2.4 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既要包括丰富的体育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遵循“目标导向、大类培养;完善体系、课程优化;多元融合、协同育人;专创融合、深化双创;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基本原则。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知识性学习的同时,强化创新教育,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就业等方面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包括《国标》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大类学科课程、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三课堂(素质拓展)课程等,同时参考专业定位、社会需求和学校特色统筹设置。实践教学包括《国标》要求的专业实验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培育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实创能力。

根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低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基于OBE“创新学习成果获得路径(怎么做)”,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先进性,绘制课程地图,明晰各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以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图6)。

图6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图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行为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或课程大纲而言,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地图围绕课程的教与学,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以及相关利益者联结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课程规划设计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的有序对接,充分体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为解决“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绘就关联培养目标、学生核心能力、课程规划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等核心要素的逻辑关系,在实践中呈现出系统性、导向性、可视化和动态性。

2.4.1 学校通修课程

“学校通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和通识课程两个子类,课程总学分为68学分。思政课(18学分)根据国标课程开设具体要求与开课学院(专业)课程安排现状,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自行确定报学校统筹。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身心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50学分。重点加强数学、外语、计算机和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教育,形成人格养成、知识探索、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建立优秀的教师教学平台,着力强化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其中,根据专业分层实施供需教学改革试点的语文类、数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体育类通识基础课,为学院提供多元化的分层课程清单,体育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选择相应层次课程(表1)。

表1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通修课程体系

2.4.2 大类学科课程

大类学科课程是各专业根据《国标》中专业大类设置的宽口径学科共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兴趣,具备今后在该学科大类向任一专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大类学科课程设置体现了课程的整合、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综合等大类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原则上依据《国标》对专业类的统一要求开设。根据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大类学科课程教学规划》开设相关课程,发挥学校经济、管理、统计、法学学科优势,促使非主干学科向主干学科靠拢。“大类学科课程”均为必修课,同时设置“新生研讨课(0学分,16学时,第1学期开设)”,课程总学分为21学分(表2)。

表2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大类学科课程体系

2.4.3 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是面向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专业发展课程”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子类。其中,专业必修课须符合《国标》具体教学要求,原则上设置25学分左右,包含不少于5门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三个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程应参照《国标》要求,原则上设置25学分左右,专业选修课程应分模块设置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要涵盖专业前沿或交叉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体现学校办学特点(表3)。

表3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专业发展课程体系

专业发展课程中选修课分为4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其中“专项技术类模块”为必选模块(10学分),“专业理论选修类模块”必选模块(2学分),此外学生应在“体育理论类模块”与“管理理论类模块”选择一个模块(只能选择一个)学习,每个模块都是一个整体(17学分)。

“运动专项Ⅰ~Ⅲ”课程由22个运动项目候选课程组成,包括:篮球技能、篮球管理、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游泳、健美操、太极柔力球、啦啦操、体能训练、路跑、自行车、户外拓展、冰雪、健身教练、营地导师项目。学生必须在候选的22个专项课程中任选且仅选一项,确定选项后,学习周期为第(4~6)学期。具体操作为:第3学期末,学院根据年级总人数和学生选报项目情况,确定第(4~6)学期所开的项目课程。根据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专项技术课程教学每班容量为(10~16)人,以保障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

“体育理论类模块”由6门课组成,其课程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理论专项为主要内容;“管理理论类模块”由6门课组成,其课程以体育管理和体育市场营销知识为主要内容。“体育理论类模块”部分中体育基础理论专选Ⅰ与体育基础理论专选Ⅱ为一个系列课程组,“管理理论类模块”部分中管理基础理论专选Ⅰ与管理基础理论专选Ⅱ为一个系列课程组,属于理论提高课程组,学生可在以上两个系列课程组选择一个组(只能选择一个)学习,每个系列都是一个整体,共计6学分,学习周期为第(5~6)学期。其中体育基础理论专选,其课程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理论专项为主要内容;管理基础理论专选,其课程以体育管理和体育市场营销知识为主要内容。

专业发展课程中“专业理论选修模块”课程由7门候选课程组成,包括体育产业经济学、商业健身俱乐部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竞赛组织与编排、体育经济与管理发展前沿、体育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学生必须在候选的7个专选课程中任选且仅选一项,确定选项后,学习周期为第7学期。

2.4.4 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而设置的选修课程,由公共艺术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类、管理与行为科学类、工程思维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与创业类等8大类组成。其中“公共艺术类”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美术鉴赏》《音乐鉴赏》《书法鉴赏》《舞蹈鉴赏》《艺术导论》《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课程之一,考核合格并获得2学分方可毕业(表4)。

表4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第二、三课堂(素质拓展)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在第一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是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

2.4.5 实践教学

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市场急需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对体育经济和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注重课内外专业实践和理论课程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总体来看,学校通过专业实践、专业实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军事训练、学术科研活动等多种渠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合理设置各专业实践育人环节学分,打造“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实验类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增加了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比重,适当压缩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课程比重,增加创新型、探究型实验项目比重,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低阶实验内容的淘汰。通过积极建设校企实践合作课程(如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与山西营响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元亨康养文化有限公司、山西隆景体育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丰富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形式和组织的多样化。

3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特色

山西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秉承“明礼诚信、艰苦创业”晋商精神,创新“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弘文励教、薪火相传。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等方面的特色凝结。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提出了课程目标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的要求。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特色及显著成效。

3.1 坚持目标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聚焦全过程育人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全面审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结合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特色,在充分调研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需求以及学科专业支撑条件的基础上,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围绕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图7)。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就职于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到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近二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质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是山西省建立最早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二百余人继续深造并取得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院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2019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74.53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1.06%,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7.54%,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列全校第一。在202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专业排名全国第五,进入全国前15%。

图7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设计特色

3.2 构建专创融合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设置体育经管专业的高等院校把重点都放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上,相对的实务操作性教学模块,表现为实训基地较少和空心化、教学内容狭窄、教学形式单一[8]。为专业实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实操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互动[9],同时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规范和科学化。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求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毕业生的分析问题和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因此,实践教学设计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责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着重解决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均衡问题,使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趋合理完善(表5)。

表5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科学、合理地设置双创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优质资源,构建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多层次多类型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了“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继续加强学科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的共享与开放,健全完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筑“双创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3 坚持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坚持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新技术、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推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完善“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切实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图8)。

图8 基于OBE的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多元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强化学科、科研育人功能,鼓励学院把学科、科研平台建成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把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本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实务部门、兄弟院校等的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合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和学生适应行业发展、开拓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

3.4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体育管理学”获批山西省级一流认定课程,“体育管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与研究(J20220549)”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课程以“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构建课程,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爱国情怀、爱党爱国、忠诚敬业的管理者,在课程设计中着力体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系统权变的管理思维,善于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奉献精神,为“两个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体育管理学”“运动解剖学”等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从“体育救国”到“健康中国”——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体育与科学》期刊发表《党的五代领导人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先后承担山西省体育局(“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21TY28)”)、山西省委统战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研究(2022SXTZ031)”)、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学校体育发展百年历程历史经验研究(基础研究)”)等系列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为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融入课堂主阵地,坚持用红色文化浸润师生,让师生在共学共进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4 新商科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深化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课程思政”为统领,“十大育人”体系为抓手,落实“三全育人”,推进新时代体育商科建设,最终打造堪当复兴大任的新商科背景下的应用复合型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

4.1 加大投入,打造国内一流办学条件

优化经费使用结构,提升经费使用效率,做到补短板与创先进相统一;以山西省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提升学院实训平台建设新高度,包括建设体育经济与管理实验室,新型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完善教师能力再提升计划,编制“金课”建设规划,打造教学环境优化工程。

4.2 坚持学科交叉,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继续围绕国家和地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在以培养服务中西部城市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政策,探索服务于乡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融合机制,打造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高地。

4.3 以课程整合为手段,加强课程建设,着力打造“金课”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孵化和打造优势品牌课程;建设学科交叉性强、体育产业特色鲜明的体育经营管理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教学平台,实现体育产业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积极与国外开办体育管理的知名高校联姻,在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课程共建等方面实现突破与项目落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全英语课程,强化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4.4 打造国内一流专业文化

践行“立德立功立言”,牢固树立“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底线思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丰富实践能力,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激励创新创业;加强学生传帮带,在升学就业、创新创业上给予毕业生大力支持,实现升学和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山西财经大学课程体系体育
山西财经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第二届博士论坛召开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术论坛召开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