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市“小米粉”成就“大产业”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2024-01-02唐振琼付丹峰朱财志

南方自然资源 2023年11期
关键词:螺蛳柳州市柳州

◎ 唐振琼,付丹峰,朱财志

<<<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乡村风貌 蒙福运/摄

一、案例背景

柳州市地处中部,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据考古发现,柳州市食螺已有2 万多年的历史,明代时期已出现经营性米粉。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市视察螺蛳粉产业发展时做出了“小米粉,大产业”的重要批示。

近年来,柳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化发展,通过要素保障、标准化把关、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等措施,助力“小米粉”做成“大产业”,推动螺蛳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二、具体做法

(一)多要素保障,奠定产业发展基石

1.规划产业发展。近年来,柳州市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考虑区域内土地、水等资源管理和螺蛳粉产业发展需求,以柳南区、鱼峰区为重点,科学规划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加工、生产及电子商务、旅游经营等产业发展,按照“宜农则农、宜业则业、宜游则游”的原则,创建“螺蛳粉原材料基地扩建+预包装加工产业建设+电商平台运营+文旅融合宣传”的发展模式,构建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2.强化用地保障。2019 年以来,柳州市将柳南区作为柳州螺蛳粉产业的核心区域,实施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等7 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区域内实施增减挂钩项目9.07公顷,新增用地4.77 公顷,保障螺蛳粉小镇、稻螺养殖及竹笋种植基地等生产用地需求。同时,规划近20 公顷螺蛳粉产业用地,明确为鱼峰区螺蛳粉龙头企业提供9.67 公顷产业用地。

3.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太阳河、百乐河是柳南区种植螺蛳粉原材料的核心水源。近年来,柳州市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河道、污水生态化处理、河道生态修复与提升等工程,建设了垃圾收集站,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收集等工程,提升原材料种植用水水质供给能力。

(二)标准化把关,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1.出台全产业链标准。2022 年10 月,广西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柳州螺蛳粉》(DBS 45/050—2021)等地方标准,涵盖原材料种养、生产与经营、文化旅游以及品牌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全产业链6 个子体系564 项标准,推行共计480 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新制修订标准84 项,这有力推动了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立。

2.建立多方检测机构。近年来,柳州市先后成立柳州螺蛳粉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检测机构,覆盖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产品的全项检验,螺蛳、酸笋等原材料安全性指标检验等,共涉及172 个小类、173 种产品、2 371 个项目参数。

3.发挥标准化示范作用。柳州市以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推动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创建,带动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4.推进标准化生产。2021 年11 月,柳州市成立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螺蛳粉相关的柳州市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对生产加工过程、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等进行规范和指导,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一袋柳州螺蛳粉的“标准味道”。

(三)规模化发展,打造螺蛳粉供应新格局

柳州市坚持以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链的思维统筹谋划,推动螺蛳粉产业规模化发展。

1.推进原材料基地规模化。建设竹笋、大米、豆角、木耳、螺蛳等原材料基地,鼓励推行“总部+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原材料供应协议,形成96 个合作社及20 个家庭农场,推动建设1 个食用菌育种生产基地、3 个种植基地;通过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认证,推动原材料用料保障,带动产业规模生产。

2.探索产业集群发展。建立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共引进110 多家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58 家,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螺蛳粉特色小镇33.33 公顷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建设项目,采用工业理念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集聚区升级再造。同时,引导螺蛳粉龙头企业与自动化生产社会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多渠道、多元化电商销售模式,改进螺蛳粉生产工艺,创新品种口味,全力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将“小米粉”逐步做成“大产业”。

(四)品牌化经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建立“柳州特殊地理环境+柳州产业优势+柳州本土原材料+柳州的优质水源”核心体系,培育柳州螺蛳粉自主商标品牌302 个;开展“柳州螺蛳粉”国际商标注册工作,构建柳州螺蛳粉区域公用品牌“大保护、强保护”工作格局。

2.推动品牌保护。推动“柳州螺蛳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将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纳入柳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整体规划,推动“柳州螺蛳粉”列入广西商标品牌保护名录。制定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建立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档案制度,规范专用标志的使用。建立“互联网+监管”的管理模式,建设柳州螺蛳粉产品认证平台,为企业品牌提供一物一码防伪溯源平台,助力企业品牌保护。

3.扩大宣传规模。打造柳州螺蛳粉美食街、柳州螺蛳粉冠名高铁专列,该专列途径6 省(区、市),覆盖3.6 亿人次。同时,推动柳州螺蛳粉进展会、进商超、进枢纽、进景区、进社区,覆盖全国1.6 万多家商超门店、4万多家便利店,拓宽螺蛳粉品牌宣传规模。

4.深化螺蛳粉+旅游融合。发布全国首条螺蛳粉工业旅游线路及螺蛳粉文化体验游主题线路,推动以螺蛳粉为主题的文娱园区建设,积极创建都市生态农业休闲游、农业体验式旅游等项目,举办螺趣运动会、嗦螺大赛、农特产精品展、美食一条街、螺味百家宴等盛大活动,打造全方位“螺”旅游体验,全面推动螺蛳文化交流。

三、主要成效

(一)螺蛳粉原材料生产产业稳步发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柳州市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增至43 333.33 公顷,比2021 年新增6 533.33 公顷。其中,螺蛳养殖面积为4 333.33 公顷,产量2.6 万吨;竹笋、加工型豆角种植面积分别为5 333.33 公顷、3 333.33 公顷,产量分别为4.2 万吨、9 万吨;木耳种植数量1 200 万棒,产量约1.5 万吨。累计认定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20 个,比2021年增加8 个,示范基地总面积1 533.33 公顷。

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021 年度柳南区竹笋产量2.85 万吨,平均亩产值6 000 元,这为种植农户带来1.14 亿元收入。通过参与螺蛳粉原材料生产惠及的行政村42 个,所有村集体收入稳定达到5 万元以上,农村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3.质量安全不断提高。截至2022 年底,共有豇豆、大米、木耳等25 个螺蛳粉原材料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比上年增加7 个,形成广西首个豇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区。

4.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柳州市有柳州螺蛳粉相关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 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 家,比上年增加8 家,进一步推动螺蛳粉原材料生产产业平稳发展。

(二)螺蛳粉加工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22 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600.71 亿元,同比增长19.75%。其中,袋装螺蛳粉181.75 亿元,同比增长19.6%;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82.65 亿元,同比增长27.88%。全国实体店营业额约236.31 亿元,增长约14.26%。

随着柳州螺蛳粉知名度的提升,柳州螺蛳粉出口也呈增长态势,2022 年实现出口突破8 000 万元,柳州螺蛳粉的“粉丝圈”遍布28 个国家和地区,螺蛳粉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柳州螺蛳粉生产车间工人在包装产品

“柳州螺蛳粉”于2020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跻身“2023 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品牌价值110.22 亿元。

(三)“螺蛳粉+旅游”创新发展,产业融合成效显著

柳州螺蛳粉已成为柳州市的代名词和金字招牌,推动旅游人数持续增加,不断提升旅游收益。2023年第一季度,柳州市接待游客2 060.34 万人次,同比增长55.3%,实现旅游总收入220.11 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2023 年春节期间,柳州市共接待游客373.38 万人次,同比增长58.9%;实现旅游消费23.57 亿元,同比增长65.7%。2023 年“五一”期间,柳州市接待游客390.14 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实现旅游消费35.93 亿元,同比增长111.1%。

(四)联农带农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整治”模式,柳州市将城镇建设地块有偿供地所得6.7 亿元收益返还农村,建成了5 个农民集中安置区,带动2.4 万人致富增收,有效解决“城镇缺地、农村缺钱”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带动30 多万人就业,其中原材料种养殖人数20 多万人,螺蛳粉加工业就业人数1 万人,螺蛳粉+旅游业从业人数9 万人,助力20 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基本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

猜你喜欢

螺蛳柳州市柳州
螺蛳树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螺蛳粉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