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广西2023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略记

2024-01-02黄灵琦

南方自然资源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测群防监测站隐患

◎ 黄灵琦,何 娜

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之一,目前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6 万余处,其中中等及以上风险区11 340 个,威胁人口52.1 万人,威胁财产157.5 亿元。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始终秉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把握“质”,以“技防”搭建高效防治体系

2023 年8 月23 日10 时01 分,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平腊村华山屯滑坡后缘倾角加速度计触发橙色预警,现场发出警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值班人员对后台返回数据分析后,判定该点正在发生蠕动变形,立刻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之后,紧急转移2 户11 人。8 月25 日,该滑坡点发生滑动,方量约900 立方米。因精准预警、研判果断、撤离及时,成功避免6 人伤亡。这是一例自动化监测设备预报成功的典型案例。

为实现易发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全覆盖,广西近年来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监测网点建设。2021 年至2023 年,广西投入1.72 亿元用于监测预警站点建设。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作为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支撑服务单位,充分应用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建立分类、分区、分层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统筹开展监测预警站点踏勘选点、设计方案编制、安装监督、运行维护和验收、预警响应等工作。2023 年抢在汛期前完成800 处监测预警站点的建设。

目前,广西全区并网运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点2 760 处,监测设备1.8 万余台(套),一套覆盖范围广、运行高效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体系基本形成。

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共成功避让、有效预警地质灾害灾情险情45 起,避免163 人伤亡,其中38 起是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发出的成功/有效预警,避免62 人可能因灾伤亡,“技防”成效显著。

坚持“实”,以“人防”织密安全防护网格

广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大,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复杂性和随机性,单凭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做到全面监测。

为做好相关工作,除了扎实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及普查、巡查排查等日常工作外,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还高度重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加强群测群防员遴选的基础上,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积极配合全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群众及当地群测群防员开展线下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演练等7 534 场,受益群众288 481 人次。同时,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还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线上宣传,通过协助广西自然资源厅制作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公益广告、防灾知识山歌、避险自救攻略微视频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广泛普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法,群测群防力量得到有效增强。

2023 年9 月2 日16 时30 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对外发布博白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并指导当地群测群防员加强巡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11 日0 时45 分,依据降雨情况和巡查结果,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将博白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提升为橙色预警,并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双凤镇凤宁村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群众撤离。11 日2 时到6 时许,凤宁村先后发生多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14 间民房毁坏,直接经济损失约30 万元,因预报成功、组织撤离及时,避免了26 人伤亡。

瞄准“新”,以“人才+专利”增强内生动力

近年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始终坚持以核心业务和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研人才队伍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印发《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着重激励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技术创新性强、成果转化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之后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共有4 人拟认定正高级职称,9 人拟认定副高级职称,目前该站高级职称占比35%。

<<<兴业县2023 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现场 朱玲玲/摄

<<<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守护群众安全欧浩坚/摄

在抓好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的同时,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广泛联系行业科研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及研讨交流,以项目为依托开展野外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交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专技人员的野外调查水平。2023 年,该站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开展了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取得突破,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

2023 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获授权发明专利12 项,其中“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灾种地区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一种基于微信的地质灾害预报值守机器人”“一种用于滑坡分层定位安装监测探头装置及操作方法”等发明专利对地质灾害防治及灾后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2023 年3 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主编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技术规范》通过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审,该技术标准是国内首部集地形地貌损毁、水土污染一体化的规范,将为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技术路径,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发展。

2023 年4 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在梧州市开展了国内首次切坡地质灾害人工降雨现场模拟试验项目。该实验根据不同的降雨强度,模拟出不同类型斜坡结构短时预警模型。之后在梧州市岑溪市筋竹镇横山村十五组山体滑坡成功避险案例中运用,预警预报员以实验成果为指导发布预警,避免了36 人伤亡。

受地质环境条件、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加剧的影响,广西地质灾害仍将长期处于高发态势。下一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风险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完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地质灾害从隐患点管理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度,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群测群防监测站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北京市崩塌灾害发生特点及管理模式初探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地震群测群防分类标准与管理机制研究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群测群防培训班禹州局举办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