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1998—2023年CSSCI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4-01-02杨安妮郑可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研究发展

杨安妮,郑可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2],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当前,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适时回顾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深化共同富裕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鉴于此,在中国知网(CNKI)以“关键词=共同富裕”为查询条件,在CSSCI来源期刊库查询发表于199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的研究文献,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173篇。运用CiteSpace 5.8.R1软件对这3173篇文献的年发文数量及趋势、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分布、学科与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一、基本状况

(一)发文量趋势

统计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变化,可以把握该研究领域历年来的发展趋势和受关注程度。在中国知网CSSCI来源期刊库中,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1998年,相关选题在1998—1999年受到学者们的重点关注,这与“共享成果”和“西部大开发”等的提出密切相关。2000—2007年,共同富裕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随着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并强调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热度开始回升,发文量在2012年达到阶段性峰值(71篇)。随着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3]。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总的思路作了深刻的阐述。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2022年,党的二十大不仅强调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将其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为1191篇,共同富裕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

(二)核心作者

根据普赖斯定律,可将发文4篇及以上的作者认定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样本中符合上述判断标准的作者共有41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53 篇,占文献总量的7.9%,这一结果与普赖斯定律的理论值(50%)相差甚远,可见,共同富裕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发文量6篇及以上的作者主要为高等院校的人文社科研究者,研究方向集中为经济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其中,卫兴华(22篇)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共同富裕,从所有制角度阐释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现象的原因,并对分配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主张效率与公平的并重与统一。李实(15篇)则关注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及路径,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从分配制度创新视角,针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出了建议。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受版面限制未提供图谱,资料备索)显示,共同富裕的研究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合作不紧密,仅存在少数小规模合作。

表1 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6篇及以上的作者

(三)研究机构

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见表2。共同富裕的主要研究力量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二级机构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及与经济相关的研究所等。这些研究机构科研实力较雄厚,研究成果丰硕,专业性强,为共同富裕研究做了突出贡献。根据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未展示,备索)可知,虽然研究机构对共同富裕普遍关注,但研究机构的直接合作较少,研究机构的二级机构合作相对较多。总体上看,跨区域、跨机构的研究合作较少,学术成果分布不均衡。

表2 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

(四)学科、期刊及高被引论文分布

学科分布统计结果显示,经济体制改革(44.94%)、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21.14%)、农业经济(14.65%)、马克思主义(6.99%)等领域的文献占比较高,教育理论与管理(0.95%)、文化(0.88%)、旅游(0.85%)等领域的文献占比较低。虽然共同富裕是综合性较高的研究领域,但尚未形成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局面,学科分布不均。期刊载文量统计结果显示:3173篇论文分布于293种期刊,总体上分布较为零散,但也有个别期刊总载文量较高:《人民论坛》发文量最高,为54篇;《马克思主义研究》载文量为52篇,位居第二;《毛泽东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载文量均超过30篇。

被引频次是衡量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表3报告了共同富裕相关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研究主题涉及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测度方法、实现路径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一文被引频次最高,该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三个层面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并指出要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切入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科学可行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以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除1篇外)均发表于2020年后,这从侧面印证了2020年是共同富裕领域研究发展的关键时间点。

表3 共同富裕研究的高被引文献

二、共同富裕研究热点领域与趋势分析

(一)共同富裕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展现统计时段某一研究领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及其联系,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共同富裕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818个节点,998条连线。对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进行统计,综合考虑选取了频次排名前十八的关键词,结果见表4。频次超过25的关键词包括“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共享发展”“和谐社会”“公有制”“市场经济”,表明这些主题是共同富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共同富裕”的中介中心性指数最高,其次是 “生产力”“小康社会”“效率”“公平”等,表明这些关键词在共同富裕研究知识网络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些领域在推进共同富裕研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共享发展”“习近平”等关键词出现的年份较晚,但出现的频次较高,表明这些关键词是当下的热点主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探讨。

表4 关键词词频、中介中心性统计

(二)共同富裕研究内容: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使用对数似然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聚类模块值Q=0.8675>0.3,聚类平均轮廓值S=0.9223>0.7,表明聚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综上,研究聚类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表5列出了16组有效聚类标签。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目前共同富裕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四个方面。

表5 共同富裕研究热点聚类

第一,共同富裕的内涵。学界对共同富裕的认识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识。其一,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富裕为精神富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精神富裕为物质富裕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5]。其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6],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共同富裕的目标层次,实现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的统一[7]。其三,共同富裕是差别有序的富裕。一方面,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非同等富裕,但差别必须公平合理、有利于社会发展,绝不是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非同步富裕,但先富后富必须合法有序、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8]。其四,共同富裕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更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贫困基础上的少数人富裕,而是惠及所有人的全民共富,是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9]。

第二,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其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只有公有制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的基本制度[10],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基础;要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推动公有制经济向民生领域倾斜,实现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公有资本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势[11]。其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12],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不断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13];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系统更加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其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5]。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三次分配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尤其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慈善、捐赠等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实现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16],但是第三次分配不应该被当作主要的分配制度,它只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补充形式[17]。

第三,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和经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将追求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追求。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8]。其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充分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并就如何领导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进行了独到的思考和探索[19]。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也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譬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曾将共同富裕片面地理解为平均富裕、同步富裕。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严重破坏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挫折。其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探索,不仅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而且创造性提出了“先富带动共富”的政策构想,这一时期的探索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目标内容、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更为明确、更加具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标志着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1]。

第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关于新时代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学界围绕根本保证、制度支撑、物质基础、重要举措等方面展开了探讨,从制度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为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思考。其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更好地驾驭经济发展大局,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共同富裕进程扎实稳步推进[22]。其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促进共同富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必须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着手,构建一套机制完备、内部联动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23]。其三,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必然要求[24]。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25]。其四,通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系列问题,从而推动城乡、全域、全民共同富裕[26]。

(三)共同富裕研究趋势: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某些年份的发文中出现频次骤增的高频关键词,突现词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 5.8.R1可视化软件,以“Keyword”为节点,选择“Cita-tion burst”排列方式,通过“View”得出共同富裕研究排名前二十的突现词,见表6所示。提取的20个突现词可以2012 年为界分成两个部分。2012年之前,“共同富裕”“共产主义”“收入差距”“平均主义”“生产力”“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效率”“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市场经济”等领域受到关注,有关文献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论、和谐社会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进行共同富裕研究。2012年之后,“习近平”“共享发展”“中国道路”“乡村振兴”等受到关注,研究主题转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共同富裕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与该阶段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密切相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效率和公平并重的阶段。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随后,“以人为本”“效率”“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等受到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并一直持续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对共同富裕目标做了新的规划,并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实践的发展,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也更加聚焦和成熟。 在这一阶段,“习近平”“共享发展”“乡村振兴”“中国道路”“三次分配” “中国实践”等成为共同富裕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其中,“乡村振兴”“共享发展”“三次分配”等关键词的突现强度较高,可见这些主题是当前共同富裕研究的前沿领域,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学术界对共同富裕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从对共同富裕研究领域的整体态势、研究热点及其前沿趋势分析可知: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的研究领域,自2020以来,受政策转向等因素影响,共同富裕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围绕共同富裕的研究文献量骤增;共同富裕研究文献主要收录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等领域的专业期刊,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经济学等学科;当前共同富裕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内涵、制度基础、发展历程及实现路径等四个方面,且围绕乡村振兴、共享发展及中国道路等主题探究共同富裕的热度较高。未来应该立足于已有学术成果,结合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多维视角深化共同富裕领域的相关研究。

第一,加快构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判断共同富裕的进程、推进共同富裕战略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体系”[3],随后,学者们立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从不同的维度及层次对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共同富裕的分阶段目标的持续推进,未来研究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远景目标、现实挑战等,加快构建全面、科学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效的衡量标准。

第二,促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而共同富裕既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两者具有内在的耦合协调关系。目前,学界围绕“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已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探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认为两者在价值取向、实践向度等方面存在多重契合;二是将乡村振兴置于共同富裕目标下,探索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路径。但现有成果对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注度较低,未来应在厘清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现实逻辑、制约因素等问题基础上,积极探寻两者之间的耦合点,建立健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

第三,推动共同富裕与新发展理念的深入结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对发展理念的全面创新,是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更加迫切。共同富裕与新发展理念是当前学界的热点议题,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较少。一部分学者倾向于从整体视角出发逐一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另一部分学者则倾向于从分类视角出发探讨某一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性。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共同富裕与新发展理念的深入结合,系统分析新发展理念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第四,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财富、制度保证、领导力量等现实条件,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终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两者具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和价值目标的一致性。既有研究充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并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但对于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尚未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未来的研究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在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现实挑战及关键路径等,以期为共同富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研究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