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苹果“西进北扩”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023-12-31李丙智李慧奇

西北园艺(果树) 2023年5期
关键词:矮化陕西果园

李丙智 张 宏 李慧奇

2007 年, 陕西省根据近30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陕西果业发展实际,提出果区“西进北扩”战略布局调整。 “西进北扩”所涉及的县大多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 尤其是地处白于山区和渭北旱塬地带区域,粮食一年一季且产量低下,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 16 年来,陕西苹果“西进北扩”取得显著成效,苹果面积增加400 多万亩,其中矮化面积增加150 万亩。结合大量实地调查, 我们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供行政管理部门、技术干部和果农参考。

1 苹果“西进北扩”主要成效

苹果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是黄土高原农耕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一次伟大的创新。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 最为集中连片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苹果产量占世界的1/4,有力推进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农民富裕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苹果是黄土高原唯一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大宗特色农产品。

从2007 年开始,经过16 年发展,苹果产业已逐步成长为陕西西部及陕北多县首位农业产业。 在延安、榆林两市,“北扩”15 个县新建山地果园200 多万亩;宝鸡市“西进”6 县区新建果园80 万亩,其中70%以上是矮化果园;咸阳市“西进”6 县新建苹果园70 万亩,其中30%以上为矮化果园。 “西进”在渭北旱塬西部发展矮化苹果园100 万亩,种植面积、果园平均效益全国第一。 “北扩”在白于山区建成全球最大的山地苹果集中产区。 “西进北扩”使陕西苹果总面积增加400 多万亩。

2012 年,陕西省千阳县率先从荷兰、美国等国家引进国际先进的M9T337 自根砧苗木矮化种植技术,填补了我国矮化自根砧技术空白,并招引海升、华圣、木美土里、大地、天地等12家果业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带动全县就地转化,矮砧苹果栽培面积达到13 万亩、苗木生产面积3 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 亿元,人均1.7万元, 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苗木生产及矮化苹果种植基地, 对促进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作出巨大贡献。

延安市志丹县2022 年苹果面积32.3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6.2 万亩,当年新建果园3万亩,总产量17.6 万t,产值10.5 亿多元。

榆林市2021 年苹果面积115 万亩(其中绥德县24.2 万亩、米脂县23 万亩、子洲县18.2 万亩、清涧县15.7 万亩、横山区13.2 万亩、靖边县10.5 万亩、榆阳区3.6 万亩、佳县3.2 万亩、神木市1.2 万亩、吴堡县1.2 万亩、府谷县0.7 万亩、定边县0.3 万亩),挂果面积68 万亩,占总面积的59%。产业总体分布:南部丘陵区6 县区总面积85.5 万亩, 约占全市的75%, 北部风沙区6县区占25%。

苹果在陕西西部北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并且体现出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 “北扩”涉及的志丹、安塞、子洲、绥德、米脂等县,连片的果园覆盖了昔日长满庄稼或杂草丛生的山地, 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

干旱贫瘠的山地和塬区种出了高产、高效、高质量的苹果。特别是“西进”县区,依据气候和地域优势,种植的多是中早熟品种,不仅抓住了市场空档,提高了生产效益,也调整了苹果品种结构,弥补了中早熟苹果短缺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晚熟红富士早采, 挽回了由此给陕西苹果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

矮化栽培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苹果栽培模式,具有通风透光、便于机械耕作、挂果早、产量高、方便管理、节省劳力等优点。 宝鸡市西部塬区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矮化苹果生产。目前,宝鸡矮化苹果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作务技术、果园效益,都领先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调研时指出, 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苹果种植,加上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就地卖出,销路不愁。 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总书记的指示是对陕北40 年坚持依托自然资源、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实践探索,拓展优势产区,全力发展苹果产业,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及苹果“北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黄土高原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充分肯定,为陕北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更为陕北因地制宜、用活用足用好国家土地政策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新意。

今年5 月, 陕西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2 条措施,在土地政策、金融资金、良种苗木繁育、新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议等方面全力支持延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签订协议全力支持陕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发文通过金融全力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陕西苹果“北扩”,真正起到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作用。

延安也在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 积极主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要求, 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建设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实施了老果园更新改造、防灾体系建设等项目,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延安特色时代特征的苹果产业步伐。

2 苹果“西进北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1 扩大苹果面积思想保守,要解放思想在高海拔区继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 从气温变化上看,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王忆、 韩振海等研究,1960—2017 年世界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变暖幅度越来越大。 气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 全国平均气温升高1.69 ℃,其中西北地区气温升高2.12 ℃。 按照这个数据, 以适宜苹果生产的年平均气温最低值8 ℃为等值线标尺,年平均气温大于8 ℃的区域向北推移766 km、向西扩展160 km,包括宝鸡、咸阳、延安、榆林所有县区。

据统计,1958—1970 年的13 年间,延安志丹、 吴起的年平均温度为7.8 ℃, 现在升高到9 ℃左右; 榆林神木、 府谷等县区年平均温度7 ℃左右,现在升高到8.5 ℃以上,米脂县的年平均温度也由不到8 ℃升高到现在的9.5 ℃。

从降水情况来看,1961 年以来, 东北、华北、西南区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过去有不少人认为陕西北部气温低, 降雨少,不适合发展苹果,但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陕西西部及北部所有县区就温度、 降水等基础条件而言,都适合栽培苹果。

随着保护性耕地禁止非粮化政策的实施,苹果面积只有持续减少而不可能持续扩大,我们更应该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在陕西北部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陕西西部土地面积相对较小, 发展苹果同样也受土地政策限制。 但其实西部的陇县、千阳、 陈仓区的西山及永寿县海拔900 m 以上地区、麟游海拔1 200 m 以上地区(与洛川的海拔一致),这些地区在行政区划上虽归属于渭北南部,但实质应归于渭北北部气候带。应考虑重新规划气候带,把宝鸡的麟游、陇县、千阳、陈仓区的西山及永寿县海拔900 m 以上区域列为渭北北部苹果产区,把扶风、岐山、乾县、礼泉、三原减少的苹果面积补充到这里, 保持全市苹果面积基本平衡。

另外,要利用荒山、荒坡、退林土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要提升和改善果园基础设施,结合国家的耕地合并项目, 对新建园和老果园实施更新改造,做好园地整治基础工作,力争小块变大块、小塬变大塬、窄条变宽条,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尽量配套节水灌溉系统,搭建防雹网,实行矮化种植。

2.2 农村劳动力不足,要大力推广矮化种植及机械化、 适度规模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现在基本是60~80 岁的老人在田间作务, 少有30~40岁的青壮年全心务农。苹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较多, 虽然机械化可以减少劳动力,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实采收及拉枝、修剪都还需要人工作业。

陕西西部地区劳动力工价相对较低,1 个工80~100 元/天,而且因为推广了矮化种植、化学疏花疏果、滴灌施肥、平台车作业,果园用工从每亩40 个减少到20 个以下。 陕西北部地区工价相对较高,1 个工150~200 元/天,且山地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构成中的劳动成本比重较大。

根据世界苹果发展经验, 矮化密植是未来方向和趋势。 陕西西部应重点发展矮化自根砧种植(M9T337),采用早熟、极晚熟品种(如:免套袋的早熟红思尼可, 极晚熟免套袋的瑞香红)。 陕西北部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把基地建在绝对优生区, 适宜发展苹果产业的区域能栽就栽。 榆林以南及黄河沿岸立地条件好的地区尽量发展矮化自根砧, 条件差的可发展乔砧加短枝型, 品种以条纹红富士为主 (如库克8号、长富2 号、众成3 号、2001 富士等),搭配发展瑞雪、维纳斯黄金、秦脆;榆林以北地区也要大力推广矮化模式, 有灌溉条件的田块栽植矮化自根砧M9T337,无灌溉条件的山地栽植无支架(幼树期主干背主干)、抗干旱、抗寒冷的矮化自根砧G935 或CL426 砧木, 以中熟品种为主(如早熟富士、美味、秦脆、鸡心果等)。无水的山地,可以发展乔砧加短枝型品种(如青砧1 号、青砧2 号嫁接秦脆、嘎拉等品种)。

本文作者之一曾于1989 年前后在横山区、绥德县栽植矮化中间砧苹果,结果100%抽条冻死,而2018 年以来安塞、子洲、子长、宝塔区、横山区、绥德、定边栽植的矮化自根砧M9T337 苹果苗均安全越冬,生长正常。2023 年,延安市(洛川、黄陵、富县、宜川、黄龙、子长、子丹、吴起)共栽植苹果苗木400 万~500 万株,矮化占60%,乔砧占40%,其中:洛川建园2.5 万亩,100%矮化;黄陵建园1.2 万亩,100%矮化; 宜川建园1 万亩,矮化占50%;宝塔区建园2 200 亩,矮化占40%;淳化建园1 万亩,矮化占90%。

为了推广机械化作业,要适度规模化,以规模化发展30~200 亩的果园为宜。

2.3 北部自然灾害频发,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陕西西部发展苹果产业的最大优势是自然灾害轻,降雨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多在1.2%以上,有些达到1.5%以上)。 本文作者之一在千阳驻点12 年,记忆中西部仅有个别县的个别乡镇发生过霜冻和雹灾。

陕西北部自然灾害(冰雹、干旱、霜冻)频繁发生,而且随气候变暖灾害更加严重,应针对性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针对冰雹灾害,建议做好前置调查,不要在冰雹带上建园,建了园的要搭建防雹网(利用矮化密植设施建园,搭设防雹网很方便)。 针对干旱问题,建议通过筑水坝、滴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据榆林市统计, 近年来苹果主产区花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冻害,2013 年、2018 年和2020 年尤为严重。 榆林苹果花期低温冻害的特点是北部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长城沿线果园受冻程度较南部县区重, 地势低洼处果园受冻程度较山体中上位果园重。 因此,尽量不要在低洼处建园,同时要积极采取综合防冻技术,比如:秋季和早春增施有机肥, 早春用氨基酸2 倍液涂干等, 增强树势;增加授粉品种(把授粉品种比例提高到25%~30%)或人工授粉;中心花开80%~90%时喷宝丰灵(苄氨赤霉酸)+噻苯隆;冻害发生后,连续喷布2~3 次营养剂及防冻剂, 如氨基酸、碧护、芸薹素、防冻卫士果上丰等。

2.4 科技人员不足,要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许多县乡镇农技站、 果树站已经撤销或合并, 县级果业科技推广部门人员年龄偏大,陆续进入退休期,新进人员受编制限制,果业科技力量明显不足。 各地政府要围绕苹果产业增加编制,解决技术力量薄弱问题。

宝鸡市千阳县通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争取到农业农村部特聘农技员项目, 公开招聘农民苹果技术员15 名, 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有苹果园,技术水平高,在当地有威望。 受聘后每人每月至少在本村及周边村技术指导20 天,按要求完成任务者每月可获得2 000 元工资。 项目实施后, 当地农民非常满意, 特聘农技员也很高兴,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西进北扩”所涉及的县区均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设特聘农技员队伍, 让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矮化陕西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秋天的果园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呼噜猪的大果园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我家果园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