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30于兰芳廖智慧曹春红史田田马淑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农高职农业

于兰芳,闫 薇,廖智慧,曹春红,史田田,马淑玲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涉农专业具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和使命,在一定层面承担着当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任。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苦和累的层次上,导致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出现招生难、对口就业率低等不景气现象。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新时代急需数量庞大的,具有新思维新视角新技术的新型农业专业人才[1]。这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如何提升自身发展,精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服务当地区域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现状及优化分析

目前,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3 个涉农专业。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植物保护、作物种植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技术、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从课程设置来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通过对《衡水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全市集中打造优质谷子、优质专用高粱、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沙地梨、优质专用葡萄、优质桃、高端乳品、优质生猪、优质蛋肉鸡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及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果蔬进京”工程,加快推进粮食精深加工、主食工业化,重点推进蔬菜、肉类、乳品加工。根据高职涉农专业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原则[2],可以考虑增设园艺技术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增加后涉农专业基本覆盖了地方产业。衡水市在生产初加工农牧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相关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形成种养-加工-现代农业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高职院校涉农专业需针对性地培养当地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2.1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问卷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第一,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与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合作,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觉得不知所措,多是自行摸索解决,会遭遇或轻或重的经济损失。有少部分家庭农场有意向投资种养殖产业,但缺乏科学的发展思路。第二,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聘用过大学生,但工作时间大多为一年半载,时间长的也不达3 年。通过调查得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薪资低、农村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不高、大学生亲朋好友不支持不看好等;二是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有所欠缺,导致其服务“三农”时服务态度不佳,不能下定决心扎根基层工作;三是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本领、创新工作能力、产营销融合的综合能力不强。第三,大部分家庭农场规模不大,主要靠家庭成员生产经营。种养殖专业大户主要经营单一的农牧产品种类,家庭成员经营为主,繁忙时节临时雇佣就近的劳动力。但他们都有聘用有能力大学生的意愿,希望大学生能干、会干、想干,弥补自身技术、经营等方面的缺陷。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知农、爱农、技高、思新、识广的新型农业人才队伍。

2.2 确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不难发现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严峻现象,传统的农业人才培养已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迫切要求高职涉农专业,根据新形势下“三农”发展需求[3],确立“一懂两爱三强”人才培养新目标,即要求涉农专业学生能够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专业技能本领强、科技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能力强。

2.2.1 “一懂”

“一懂”是让涉农专业学生深入认识“三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其当前的发展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目前多数学生基本不了解时尚、高端的现代农业。因此,要从懂农业开始,从思想观念上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正确认知。

2.2.2 “两爱”

“两爱”是要让学生自觉爱上农村、农民。目前大多数学生心中还是农村脏乱差、农民不富裕的传统印象。所以,要让大学生亲身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成效,让其从心底爱上农村,乐意做农民。

2.2.3 “三强”

“三强”是要培养一专多能且具有新思维、新视角的现代农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训实践,通过不断实践来锻造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乡村振兴急需一专多能的人才,不仅要求强硬的技能,还要求具有经营、管理、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的素质能力[4]。在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还需要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具备科研攻关精神的人才。

2.3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策略

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围绕人才培养新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采用“大一认知、大二深化、大三升华”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强技教育、科创教育及产业链综合知识教育,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输入真才实干的人才队伍,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3.1 大学一年级推行认知教育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刚步入大学的第一年,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认知教育主要是为了让涉农专业的学生能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打破之前对农业根深蒂固的误解,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以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等。首先,要做好入学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在专业基础课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5],让学生逐渐加深对“三农”的认知;其次,教师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周末及节假日组织系列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涉农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使其亲身感受到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使其对“三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6];再次,教师可邀请农村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成功经验的分享,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激发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促进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大一的认知教育,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是服务“三农”的基础。只有在意识上达到“一懂两爱”,学生才能为之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进入大二的学习。

2.3.2 大学二年级推行深化教育

大学二年级是高职学生学习本领最重要的一年,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在大一认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深化教育。

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是学生服务“三农”的核心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需尽可能增加实践的课时[7]。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练就学生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实训周,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涉农专业应注重产教融合,加强与社区、乡村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农民提供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畜禽疾病防治技术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为“三农”做出贡献,使其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兴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8]。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合作企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了平台,通过实践实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甚至新技术,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担任科技特派员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真正参与其中,使其详细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难题,拓展学生的工作思路,为毕业后的快速上岗奠定基础。教师主持的各级科研项目,也要吸收学生全程参与,尤其是科技类项目,可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攻关精神,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备赛、比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3.3 大学三年级推进升华教育

第五学期是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大二深化教育的基础上,这个学期以学生综合实践的方式开展升华教育。第五学期主要开设专业拓展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设置专业综合实训、实习。通过综合实训,学生能够将专业相关的阶段性的知识、技能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通过专业综合实习,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创新思路,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感受到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三农”发展的意义。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过学校推荐或自联的方式到涉农专业领域顶岗实习,由校内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指导,为随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内容运用于农业产出效益或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未来农业领域创业企划书等作为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以升华学生的思想,使其能够在农业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创造价值。

3 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要素,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水平。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打造专业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9]。鼓励教师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实践锻炼,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调研基层农业发展需求。鼓励教师参加国培等相关培训项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等。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助力企业攻关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或指导学生参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吸收企业的专业技术高级人员、能工巧匠,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充实与优化师资队伍。

4 利用自身优势,拓展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人才智力优势、科学技术优势、理论研究优势服务“三农”。发挥人才智力优势,通过面向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基层农技人员和基层干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一线管理人才,为乡村振兴蓄积人才;发挥科学技术优势,依托“科技特派员行动”等政府相关平台,构建“政+校+企+村”的服务模式,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及监管,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技推广部门联合组成团队,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送技下乡、送技入户,打通科技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好技术精准指导及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转化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发挥理论研究优势,教师积极申报地方科技部门、社科联等相关乡村振兴部门的研究课题,为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尚需社会合力[10]。如进一步加大吸引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激励力度、建立城乡相对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设置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等相关配套政策的落细落实。地方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的职责,将校、企、村等乡村振兴相关方,通过信息平台等方式有机联系成整体,各方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快速推进当地乡村振兴的进程。

猜你喜欢

三农高职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