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高等职业本科探索
——以中药制药专业为例

2023-12-30丽,朱惠,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制药校企岗位

王 丽,朱 惠,李 涛

(亳州学院中药学院,安徽亳州 236800)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2021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2]。由此可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深化专业特色发展、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二、中国特色学徒制在高职本科阶段的表征

(一)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在继承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制度。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可知,中药制药是中医药类唯一的本科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肩负着为中药制药领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该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既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药生产技术的发展。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在政府主导下,以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核心、校企融合发展为基础、工学交替为特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主体”协作育人和工学交替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最鲜明的特征,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中国特色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主体,因此,需要政府发挥统筹作用,在校企责任与义务、学徒权益保障、税收减免、专项经费支持、奖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政策供给,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发挥主导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在学徒学习培训期间,要求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充分发挥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传帮带”优势,即要求企业充分利用技能人才培养阵地,鼓励“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激发师徒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此外,政府还需通过加强考核评价及宣传动员等举措为中国特色学徒制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中国特色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传统学徒制的关系

中国特色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传统学徒制有明显区别。传统学徒制是一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职业活动的职业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 年提出的旨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在继承和扬弃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承和培养,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体现校企深度融合[3-4]。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我国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的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

以中药制药专业为例,在学徒制发展过程中,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多建立在与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合作基础之上,面对亟须人才的中小微企业则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兼顾中小微企业利益,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企业联盟。学校和企业联盟直接对接,构建“双主体”协作育人体系,并制定实施方案;企业则利用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特色学徒制使中小微企业也成为校企合作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为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选择,同时,强化企业整体育人水平和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作用

高职本科阶段的中药制药专业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能够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设计,中药新产品研究开发、质量检验与控制等工作的人才。中药制药专业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群需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技能成果转化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现代中药制药需求。

(四)中国特色学徒制在高职本科阶段与高职、中职阶段的差异

中国特色学徒制在高职本科阶段与高职、中职阶段有着明显区别。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到了高职阶段,虽然教师要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提高,但是理论知识遵循“够用”原则,更多强调高技能和实用性方面的培养。与前两者相比,高职本科阶段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而且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和技能成果转化能力。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在高职本科阶段实施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领中药制药行业迅猛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支撑。中国特色学徒制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方向。中药制药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其中,大国工匠精神和尊师重道精神是加强中药制药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备思想养分[5-6]。

(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药制药专业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应在坚守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充分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制药技术跨越式发展。自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创业是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中国特色学徒制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7]。

(三)推动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作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重要参与主体,应与学校深度合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和生产岗位特点,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培养推动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国特色学徒制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中药“救心丸”的生产,多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工序繁杂,费时又费力,对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而中国特色学徒制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选择,同时也为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提供了可能性。

(四)提升校企双方关键能力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保障中国特色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动力源泉。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互动,学校与企业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锤炼校企双方的科研水平,增强双方服务中药制药行业发展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好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将双方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四、中国特色学徒制在高职本科阶段的实施路径

(一)增强企业主体性

企业虽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但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特色学徒制是破解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决定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双主体”育人和工学交替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基础,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4]。企业应转变发展思路,从单一的“人才消费者”和“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人才培养者”。企业虽然在培训场地、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占据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地位,导致企业被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案、计划及评价等工作;二是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场地,支付学生工资和津贴用于人才培养,投入多,回报少;三是学徒制培养合格后,人才流失,增加企业人才储备的运营成本。因此,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只有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才能消除企业顾虑,增强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人才培养新渠道。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岗位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营造良好协作育人环境,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应积极配合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发挥其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帮助企业储备人才。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与技术人员开展产学研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校企合作,增强企业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育人的方向指南。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中国特色学徒制本质上是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创新,而重构课程体系是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核心,是决定中国特色学徒制成功的关键所在,是衡量校企协作育人质量的重要指标。校企“双主体”协作育人和工学交替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最鲜明的特征,构建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具体举措,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对接产业发展趋势、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具体呈现,是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出发点。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和学徒个人专业发展制定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行以职业素养能力培养、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培养、岗位技术技能培养和学徒个人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为主的四阶段育人机制,并以此为节点,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素养模块、专业技术知识模块、岗位技术技能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拓展模块。

1.职业素养模块

以人文科学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职业素养模块的必备思想养分。学校应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内核,传授尊师重道文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校园精神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深化校企文化认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学生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模块不应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融入企业实践、植入职业活动。职业素养的塑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贯穿中国特色学徒制全过程,通过企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将学生锤炼成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尚人格品质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专业技术知识模块

专业技术知识模块是指根据岗位技术技能需要开设的中药制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类课程。中药制药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应增强综合性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应结合行业和地方特色,加强中药炮制、中药提取、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剂及中药材鉴别等环节的人才培养力度,设置校企特色课程,体现专业办学特色,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制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制药专业技术知识模块通过双师制以工学交替形式进行授课,在第2、3、4学期完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基本技能主要围绕岗位需求,紧贴生产实际开展针对性训练,为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岗位技术技能模块

岗位技术技能是指以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并将其融入到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中,经过实践的验证、理解、吸收、升华,再进一步作用于生产实际。中药制药专业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针对岗位需求设置综合能力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具备潜在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岗位技术技能模块在第5、6 学期完成,以师带徒形式,完成中药炮制、中药提取、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剂及中药材鉴别岗位轮换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制药岗位技术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4.学徒个人职业拓展模块

学徒个人职业拓展是指学生在完成以上模块的基础上,毕业后能胜任与中药制药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具备解决生产与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徒个人职业拓展模块在第7、8 学期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综合岗位锻炼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特殊岗位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设置个性化课程,拓展和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需要。

(三)师资队伍一体化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之本,因此,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质量保障依赖于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师资队伍一体化既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体化,也是师资队伍成长过程的一体化。中国特色学徒制以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为抓手,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师资队伍一体化构建是校企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构建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教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企业经验不足;企业导师虽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推动师资队伍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应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即学校应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并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除加强人才培养外,校企双方还应加强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的共享,产品开发互补互助,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促进双方师资队伍共同成长。

(四)教材一体化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具体体现。教材的编写要以一体化育人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由学校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共同完成。在内容上既要体现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契合的岗位技能,又要凸显企业、行业和区域特色。

(五)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统筹推进。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经费筹集和分配保障机制,构建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机制,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的经济待遇,防范和减小学生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立区域和行业联盟内人才流动保障机制。

(六)健全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评价体系建设是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药行业协会作为校企之间的桥梁应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制定中药制药行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成效评价细则。同时,建立岗位技能考核办法,强化实践能力考核,探索校企协同参与实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结束语

中药制药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当前高职本科探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动各参与主体的能动性,有效提升中药制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特色学徒制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药生产技术发展的双重使命,对促进学生就业及中药制药行业的技术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制药校企岗位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