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修课,一辈子的修行

2023-12-29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替人谭鑫培规定动作

唐惠忠

精批细评

妙文品评

“替人遮丑”,不可不“修”

吴宇珂

齐如山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一次出演《张飞闯帐》,谭鑫培演诸葛亮。扮演张飞的演员念道:“为何不叫咱老张知大!”这位演员把“知道”念成了“知大”。没想到谭鑫培接上唱道:“叫你知大,也要前去;不叫你知大,也要前去。”他故意把“道”也念成了“大”。于是台下观众哄堂大笑,弄得扮演张飞的演员很是尴尬。【此为一个典型的“由头”】回头看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也时常能见到。他们好扬人短处,揭人破绽。事实上,让别人出丑这种行为,也许可以带来一时的得意,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相反,学会替人遮丑才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首段段末明确亮出中心论点:学会替人遮丑是门必修课。切入点颇具新意。】

之所以说替人遮丑是门必修课,是因为对于出丑者而言,他心里絕对会介意。若出的是“小丑”,可能只是心里不满,此后与出人丑的人共事,他内心总会存些芥蒂;若出的是“大丑”,即便没有当面声讨,估计从此便会老死不相往来。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笑过之后则很可能要多个提防,暗暗记下这个让他人出丑者是何等刻薄。【剖析原因,入情入理】齐如山先生讲这个故事时特别交代:“戏剧界的规矩是不许当场阴人,不许露出声色——因自己一露,台下人便全知道了。”他还感叹:“谭鑫培之不厚道,是后生应当引以为戒的。”【再用谭鑫培之例,反面论证“替人遮丑”之“必修”性。】

不妨想一想,若是能时时注意修习替别人遮丑的这一必修课,情况又会如何呢?【运用了假设分析,有机嵌入“必修课”】在出丑者那里,就能得到他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这避免了他成为大家口中的笑话。而在旁观者那里得到的必然是尊重,因为勇于、善于替别人遮丑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与人相处的人,也是善良厚道、值得深交的人。【分而论之,言之有序。这一段的分析,切中肯綮又能启人深思。】

还有个域外故事让人心生暖意。一次,英国王室宴请印度部族头领。宴会结束前,侍者为客人端来一小盆洗手水。印度客人不懂这个礼节,见精致的器皿中盛着清水,于是接过来一饮而尽。这一举动使在场的英国人顿时愣住了,然而还没等他们笑出声来,大名鼎鼎的温莎公爵已从容地端起洗手水也一饮而尽。其他英国人纷纷效仿,这样就没给印度头领带来难堪。确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身边有人闹出笑话的时候,这时应干脆当作没注意,或者着意替别人遮掩一番,努力保全他人的面子。【举出温莎公爵替人遮丑的事例作为典型例证。】

【第1~4段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布局清楚。】还有些人认为,对待陌生人应该为他遮丑,而对待亲密的朋友就不妨直白些。【相当于设置了一个“假想敌”】事实上,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对待每个人都应发自内心予以尊重。【论及“越是关系亲密越是不能口无遮拦”,作者对论题的思考深入且周全。】

让别人出丑只不过是小聪明——让人家丑正是现了自家的丑;而替别人遮丑,才是生活的大智慧、人生的必修课。孟子有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引证论证】那么,就让我们心怀仁爱与善意,认真修炼“替人遮丑”这门必修课吧!【反复点题,同时点透了实质——“替人遮丑”是心怀仁爱与善意的表现。】

【江苏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高二(2)班】

技法提纯

我们在选取论据时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论据要选得典型,选得充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例典型

所举事例不在多,但要有代表性,要具有典型性。本文不仅选了谭鑫培的事例做了反例,而且选了温莎公爵的例子作为正面事例,事例典型,论证充分,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尽量使事例古今中外皆有,并且要对收集来的事例多分析、多归类。这样写作举例时才能信手拈来。

2.引用丰富

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能增强作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恰当,主要指所引名言的基本思想与论点是相通的,引用后能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本文先是引用了齐如山的话,强调替人遮丑的重要性,后引用孟子的话指出仁爱、善意的必要性。

3.分析透彻

在说理类作文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论据意蕴的深刻揭示。它往往能使作文见地高超、不落俗套。本文在举例论证了应懂得替人遮丑之外,还补充论证了对待亲密的朋友也应懂得遮丑,这样使得论证更完整,更有说服力,作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读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是在某些场合或活动中常用的术语。

所谓“规定动作”指的是在特定的规定或指导下执行的动作或行为。这些动作通常是由相关机构、组织或领导者制定的,旨在确保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规范性。“自选动作”则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由个人自主选择的动作或行为。这意味着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来决定要采取的行动。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并不鲜见。“规定动作”能体现规则意识,“自选动作”则展现个性特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道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说明“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是一种常用术语;第二段阐述两个概念的内涵。第三段又分为两层,第一层“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并不鲜见,将两个概念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提醒同学们开动脑筋,扩大视野,拓展写作思路。第二层“规定动作”能体现规则意识,“自选动作”则展现个性特征,明确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内涵及特点,提醒同学们可围绕这些解释,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体悟行文。

同学们在写作中应关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进行写作。可着眼于“规定动作”,也可着眼于“自选动作”,还可着眼于二者的关系。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写作,都要关注材料对二者的阐释,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写作。

写作时,我们要思考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还要思考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与规则、创新的关系。在一些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必须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最后将每一个动作的得分累加,以得分高者为优胜。这就启示我们,要想获胜,就必须做好规定动作,而且要准确、规范,还得做好自选动作,展现个性,有所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同样的,规则是统一的,是共性,创新是多样的,是个性的。二者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优胜者必须二者皆顾,缺一不可。规则是基础、前提,创新是提升、延伸,创新必须以规则为基础,遵守规则的目的是发展创新,二者不可偏颇。

(同学们,请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邮箱:gzb.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

猜你喜欢

替人谭鑫培规定动作
谭鑫培的“妙招”
青少年花样游泳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发展与评价
谭鑫培的“妙招”
赠别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省级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规定动作”
作担保风险大
高校章程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规定动作”怎么做?